中国经济学的转型与发展_经济学论文

中国经济学的转型与发展_经济学论文

中国经济学的改造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经济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学是客观经济运行的理论表现,因此现实的经济状况,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决定和制约作用。近代,由于东方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不论是成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产生在西方就不足为奇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经济的差距正在缩小,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都表明了这一点。中国经济的壮大,需要改造和发展能反映中国特点的经济学,这是现实对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

关于中国经济学的问题,讨论的重点不应该放在有没有和该不该有的问题上,而应该放到成熟不成熟,以及如何改造和发展的问题上来。中国经济在解放前属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处于极其落后的状态;解放后虽有较大发展,但是由于几经曲折,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因此,经济上的落后,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形成成熟的经济学理论,特别是改革开放前,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人为限制了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当务之急,是如何改造和发展的问题。

中国经济学首先要改造。原有的中国经济学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照搬照抄别国的、现成的经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是真理,但是不能代替中国经济学。中国经济学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经济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但是,过去的中国经济学,大多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简单重复和具体解释。虽然实现了通俗化,但是没有实现中国化,即没能与中国经济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甚至出现经济学教材几十年体系结构不变的状况,因而窒息了中国经济学的生机和活力,使其失去应有的科学性和指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打破了国内对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封锁,但是在引进的过程中,仍然沿袭了与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类似的方法,许多书籍通过改头换面,把西方经济学照搬过来,因而未能起到应有的借鉴作用。二是脱离中国的实际,没有深刻揭示出反映中国特点的经济运行规律。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认识中国经济与外国经济的共性,揭示一般经济规律,而且要认识中国经济的个性,揭示特殊经济规律。这里我们既要反对用特殊性否定一般性,更要反对用一般性代替特殊性。中国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但是在生产力上却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只有从这个基本特点出发,才能揭示出具有中国个性的经济运行规律,才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特殊的指导意义。过去的中国经济学,由于忽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也就脱离了中国当前最大的实际,难以产生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研究成果。因此,不论是照搬外国的经济学理论,还是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都要求对原有的中国经济学进行彻底的改造。

其次,中国经济学要发展。改造也是发展,但是发展不仅仅是改造,更重要的是创造。中国经济学要有发展、有创造的客观前提是:壮大中国经济不能重走西方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的老路。同时,要充分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发展阶段和客观条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中国经济学的成熟,虽然既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又要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部分,但是更需要根据中国经济的特点进行发展和创新。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断总结中国人民自己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中的新创造,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是中国经济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中国经济学是否成熟的根本标志。

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对中国经济学的改造和发展?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第一,在思想方法上,要做到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以成为科学,是因为它把唯物辩证的哲学思想与现实的经济理论研究高度统一和融为一体了。实践表明,哲学是经济学的灵魂和生命线,经济学是哲学的载体和具体运用。我们在分析研究经济学问题时,要坚持一分为二;在创立经济学理论时要坚持合二而一。没有一分为二,不可能发现新问题;没有合二而一,不可能建立新理论。因此,中国经济学的成熟过程,就是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不断分工合作和有机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对经济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对改造和发展中国经济学来说,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仍然是理论联系实际,即要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经济的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这里,我们既要反对照搬照套马克思主义简单结论的教条主义,又要反对脱离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经验主义。简单讲,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是解决方向问题,联系中国经济实际是解决方法问题,只有使方向与方法紧密联系,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经济学健康发展和日臻完善。

第二,在指导思想上,要做到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产物,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是指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产物。二者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显著差别。虽然社会主义经济是取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但是它与资本主义经济仍然有共性和历史联系。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是它们的两个主要共同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在坚持公有制生产关系为主的前提下,局部保留和合理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来加快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提高,反映出它们的历史联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在揭示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本质区别的同时,科学说明了它们存在共性和历史联系的一般原理;邓小平的经济理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同时,正确解决了使它们的共性得以发展和历史联系得以实现的具体形式。可见,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化,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和理论的互补性。因此,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有机结合,并在指导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才会形成科学的、成熟的中国经济学。

第三,在理论来源上,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身就是在批判地继承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那种认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经济学,只需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观点,本身就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撇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在反映阶级利益与科学性的根本区别之外,它们之间仍然存在可以比较的不同特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注重本质分析、理论分析和历史分析,而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更注重现象分析、计量分析和实证分析,它们各有其长处和优点,又各有其缺陷和不足。因此,改造和发展中国经济学,必须把二者的长处和优点结合起来,同时克服二者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国经济学更加丰富、深刻和完备。

第四,在理论正误的判断上,要坚持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不仅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而且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循环,才能最后完成。在对经济理论正确与否的判断上,更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但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过程,不能放进人造的实验室,它对经济理论的检验,常常要经历几代人的长期实践,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新的经济理论常常不能等到实践证明其正确之后才加以运用。因此,对经济理论正确与否的判断,必须坚持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方法。不承认理论分析的重要性,实质是否认前人的实践经验,容易重犯前人的错误,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是愚人之举,实不可取。相反,不承认实践检验的重要性,把现成的理论看成是万古不变的教条,实质是固步自封,无所作为,难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因而是懒人之举,也不可取。只有坚持理论分析与实践检验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在加速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经济学的理论。

第五,在表现形式上,要坚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论证的严谨性相结合。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经济学上科学论证的典范,而且是一个艺术的完整体系,因而具有永久的魅力。《资本论》体系的完整性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因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认识得极其全面、准确和深刻,以至能够把客观的经济规律,作为完整的体系科学地揭示出来。二是马克思运用了科学的叙述方法,按照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从本质到现象的顺序加以表述,因而具有循序渐进、结构严密的整体效果。《资本论》把理论上的逻辑顺序与历史上的实际顺序高度统一起来,因而成为理论研究中的艺术珍品,为我们改造和发展中国经济学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科学论证更是建立和完善经济理论不可忽略的基本前提。经济学的科学论证,不能凭借自然科学上的实验手段,只能通过对大量实际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过程,才能取得成功,因此正确运用科学抽象法更为重要。经济学的论证过程,常常是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本质与现象、局部与全局、量变与质变、分析与综合等论证方法的高度统一,因而科学论证是改造和发展中国经济学必须坚持的基本方法,也是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前提。

第六,在发展进程中,要坚持量变的积累与质变的飞跃相结合。与其他事物一样,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部分质变,再到全部质变的辩证发展过程。中国经济学的成熟,既不能依靠某个天才的个人努力,也不能期盼某天早上奇迹的发生。中国经济学的成熟,既要依赖中国经济自身的蓬勃发展,也要依靠无数经济学家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这里的关键是:在外部要形成自由、民主的科学研究氛围,为深入的经济研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内部要形成科学研究的动力和群体攻关的合力,把所有经济学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把无数分散的个人智慧和个别成果集中起来,在客观条件成熟的时候,促进中国经济学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使中国经济学的成熟最终得以实现。这是整个经济学界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标签:;  ;  ;  ;  

中国经济学的转型与发展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