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论文_吴斌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论文_吴斌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西街小学校 四川省自贡市 643100

摘要:小学阶段开展的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们希望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将核心素养的内容渗透进去,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纵观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我们会发现,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渗透还不够全面,很多的内容太过于形式化,并没有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影响。为此,我们有必要针对此课题展开探究,找到科学的方法,将核心素养同构建小学数学课堂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思维逻辑性,再加上一些老师没有及时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这就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老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提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今后数学学业的发展。很多老师没有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仍然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非常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而且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从而阻碍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1]。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让数学课堂的效率达到最高,老师最重要的是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让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要想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还停留在具象思维阶段,在该阶段下,学生对于直观的内容更感兴趣,更愿意接触。但是,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些真实的情境和场景,从而将数学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好感。例如,在我们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本课的内容。不久,森林里就要举办运动会了,其中小白兔参加了跑步和跳远这两个项目,大象参加了跑步项目,长颈鹿参加了跳远,蛇也参加了跳远。那么,大家觉得现在作为运动会的一名统计员应该做些什么呢?因为这样一个故事情境的创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此次参与运动会的成员有多少。因为有些动物参加的运动是重复的,这时候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顺势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解释,引出韦恩图的计算方式。这种情境的创设,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为我们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奠定了基础[1]。

2.2运用案例分析法,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法在我们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案例分析法是教师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中给学生呈现一些经典的案例,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和解决中。通过案例,学生能够意识到每一部分的知识中存在的易错点,尽可能地让学生避免这些错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有效地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有着很大的意义[2]。例如,我们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案例分析法,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出这样一个案例:今天小红准备骑自行车围着广场绕两圈,广场是一个圆形,广场的中心有一个旗杆,小红从旗杆出发,到广场的边缘为400米,那么小红今天一共骑行了多少米呢?教师通过案例的展示先让学生进行计算,这时候很多学生得出了结果,即2×400×π×2=1600π。这时候,有的学生却提出了疑惑,因为小红是从旗杆出发的,那么最后的结果还应该加上400。其他的学生这时候则恍然大悟。教师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与长时间的坚持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这是符合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2.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在讨论和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可以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使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可以不断提升。[3]例如,在学习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一课时,老师就可以在课前提前给小组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图形进行收集,然后根据收集到的图形简单地整理归纳一下图形的类别特征。在课堂上,老师就可以让小组之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出来的内容最准确。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便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加快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以此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数学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因为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所以,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让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可以不断提升。[2]例如,在学习 “图形的运动”一课时,老师就可以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张网格图片,然后在网格图片上画一个三角形,再问学生“现在我要把这个图片向左移三格,向上移两格,然后再向右移五格,小朋友们猜一猜最后这个三角形会在哪个位置”。老师通过让学生进行思考,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当学生都猜想完毕以后,老师在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下大家的猜想结果,让学生能初步掌握图形的运动概念。通过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老师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加快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5数学课堂中融入游戏,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希望学生能够在这种轻松地氛围下学习到数学的知识。那么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地氛围下学习数学知识,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例如,在我们学习《因数与倍数》时,我们就可以把游戏融入到该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找因数的竞赛游戏,当教师发出指令N时,所有的学生都要找到它的因数,然后看一看哪位学生找得又快又对。比如,教师说出了36,这时候很多的学生找到了6、3、12、4、9,但是有的学生忽略了1和36,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整数的因数都包含了1和它自己本身。然后,教师再反复进行这样的竞赛游戏,在游戏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升学生对于数据分析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实现核心素养下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应该采用游戏法教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不断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同时,新的教学方式也能让学生的数学水平得到持续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得到更全面的提升,从而加快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冯裕翼.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8(5).

[2] 陆建峰,吴菊芳,戴春静,姜孝毅,朱素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C];2018.

[3] 朱景伍,王金荣.探究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华夏教师,2018(5).

论文作者:吴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  ;  ;  ;  ;  ;  ;  ;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论文_吴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