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实践水平
信息技术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声音、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对于激发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其中,从而构建高效的化学教学课堂。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如果教师仍旧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促使学生感到化学课堂枯燥乏味。因此,当前的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化和直观化,从而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物质的分类”一课的知识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利用幻灯片展示物质简单的分类及其应用的内容。如教师可以先请同学们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等事物进行分类,而后直观展示上述事物分类后的情况,如“(氧化物:SO2、CaO?酸:HCL、H2SO3??碱?:KOH?盐:Na2SO4?)(固体:CaO、KOH、Na2SO4?气体:HCL、SO2?液体:H2SO3)”,从而使学生可以直观了解化学分类的标准。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板书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物质交叉分类的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投影的方式,直接展示上述事物进行树状分类的图形,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物质之间的从属关系。此外,在教学分散系及其分类的内容时,教师则可以通过创设表格的方式,将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分类的方法。这样,教师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有效活跃了化学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由于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产生畏惧心理,结果很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课的知识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美国硅谷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从而引入“硅”的概念。而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课件提出以下问题:‘既然硅如此的重要,那么它是怎么样存在的?它又有哪些性质呢?’从而启迪学生进行思考。如有的学生就说道:“在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硅的性质比较稳定。”还有的学生说道:“虽然硅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但是因为硅是一种亲氧元素,所以它在自然界中往往以二氧化硅或者碳酸盐的方式存在”。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内容讲解碳和硅的关系,并写出碳和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而引导学生根据碳的性质探究出SiO2?的性质。如有的学生通过观察SiO2?的网状结构,以及联想碳的化学性质,就能很容易明白SiO2具有稳定性的特质。这样,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不仅启迪了学生的思考,而且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实验水平
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化学实验难以在课堂中展现出来。因此,高中化学学科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体会和探究,从而就能
有效深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课堂实验的水平。
例如,在教学“氨硝酸硫酸”一课的知识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氨的用途的视频,并展示合成氨的化学公式。而后,在探究氨的物理性质时,教师就可以用信息技术展示以下实验,如“用一试管的空气、一试管的氨气和盛有水的水槽设计对比的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装有空气的试管中水面高度不变,但是装有氨气的试管却几乎被水面充满。”从而就能得出氨能够溶于水的性质。其次,教师还可以用视频的方式演示氨气还可以与什么样的物质反应的实验,如“用两根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在空中靠近,但不接触,”学生通过观察就会看到两根玻璃棒之间会产生白色的浓烟。从而就能得出氨能够和浓盐酸发生反应的结果。这样,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演示实验过程,而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就有效提高了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有效运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积极探究运用信息技术的多种方式,借助课件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而就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丽.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441(15):132-134.
[2]刘汉明.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v.4(14):132-133.
论文作者:李艳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教师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 课堂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就能论文; 学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