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与文化建设的互动与促进_企业信息化论文

企业信息化与文化建设的互动与促进_企业信息化论文

企业信息化与文化建设的互动与促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论文,文化建设论文,企业信息论文,化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软件、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各项资源与管理机能进行整合、开发和深入利用,从而全面优化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提高管理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而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经过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以及管理者的引导,已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可并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激励规则、管理风格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改变企业业务处理流程与管理方式的同时,引领或改变着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促动着企业文化氛围的演变。而企业文化所积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以及在企业改革与创新中所唤起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动力,将会对信息化的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有序而规范的信息化进程将助推顺势向上的企业文化的建设,而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又将促进企业信息化的顺利与成功。

一、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作用

1.信息化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是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与推进中层开并深入的。当企业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业务整合后,与之伴随的经营观念、行为准则、职业风尚等才能够高效和通畅地被贯彻或传播。所以,信息化是未来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同时,伴随着精准管理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从传统理念管理向现代精细型执行管理转变,这就为企业文化更加精确执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信息化让企业文化的执行更明确、更精准。此外,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但深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也深受企业自身业务性质与发展模式的影响。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文化的变革通常是缓慢而艰难的,而信息化打破了传统的企业文化演变方式,其所具备的信息传播快、范围广、幅度大的特点,以及将企业行为规范化、透明化的能力,为新型企业文化的养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信息化对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尤其直接而深刻。

2.企业文化支撑或制约着信息化的发展

管理理念的形成、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利用等等,都受到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影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价值观,能够保证企业的管理活动与信息化应用既符合企业与社会的利益要求,又与员工的思想境界相吻合,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更有利于信息系统的开放与共享,从而有效助长企业经营升级与管理进步。同时,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员工信息意识和信息价值观的形成,激励员工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从而助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某些弊端或消极因素,对信息化的建设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例如,游离企业自身特点的信息化规划,缺乏科学依据的系统实施决策,失缺协调与配合热情的局部利益等等,极易导致信息孤岛与资源冗余现象的出现,致使企业各部门对信息化工作态度淡漠,缺乏创新能力与动力,从而制约信息化措施的贯彻与实施。可见,企业文化在信息化进程中扮演着双刃剑的角色,当企业的价值观和基本信念与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一致时,这种企业文化能支持并推进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实施,而偏离信息化目标的文化氛围则会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障碍。

二、信息化与文化建设互动的内在机制

企业信息化既蕴含面向企业文化的渗透性,又依赖于适配的文化氛围与主流文化趋势的辅助,信息化与企业文化的这种相辅相成、互动互进的关系,缘自信息化的变革属性与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

1.信息化滋生了新的文化因素,深化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信息与网络的开放性,使企业内部的各类信息实现了最快捷的传播与最广泛的覆盖,这种信息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管理的透明化与公开化,使数据与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共享,而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使得多种业务操作更为简洁,并在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艺流程、缩短业务进程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些特点使企业文化具有了兼容和吸纳的要求。另一方面,每个企业都将精力集中于自身的核心能力上,并与合作伙伴的能力形成互补,使赢得市场竞争成为所有合作伙伴的共同目标,在合作各方之间创造出一个互补、共赢的企业文化氛围。

从企业内部看,员工必须树立自我更新和超越意识,并在不断学习、变化中适应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同时,企业和员工都需要具备敏捷的思维方式,并提高自我适应能力,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迅速完成自我调整。这是信息化的要求,也是企业文化层面的内在要素。而全面信息化形成的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的概念就需要筛选、优化这些增值要素,消除所有零增值、负增值要素,实现企业资源与企业文化的最优配置。

所以,全面信息化使企业文化成为具有透明性、开放性、包容性、协作性、创新性特征的精良型企业文化,并在各方面呈现数字化的特征。

2.信息化与企业文化的结合凝就成全新的企业信息文化

企业信息文化是指企业采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资源,从事信息活动所形成的新的企业文化形态,包括特定的物质形态、精神观念、制度规范与行为方式。信息文化具有特定的物质信息文化空间,如信息设备、软件系统、网络空间、信息资源、信息产品等,在这种空间状态下,企业信息传播趋于分散化、扁平化和虚拟化,从而对员工生活、工作以及精神观念、行为方式等产生明显的影响。

同时,信息化的文化环境也在改变着员工的信息价值观、信息哲学、信息意识、信息心理等精神观念,并形成了用以调控企业信息活动、人际关系、利益关系的新的信息道德观念。在企业管理行为与员工职业行为方面,出现了虚拟社区、在线阅读、远程学习、视频会议、在线办公、协同工作等网络信息时代的交流沟通方式,员工行为与意识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复杂化的特征。由此,信息文化成为信息时代企业文化的主体,它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决定了传播、利用信息资源的理念和方式。

3.滞动的企业文化或成为信息化的直接障碍与负累

信息化首先表现为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大量投入,而投入的资源能否发挥效用以及能够发挥多大的效用,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文化的引领与推动。

如果企业在配置了先进的计算机和ERP等信息系统后,放任员工只利用计算机做一些简单的字表处理工作,或者投资建起了网站却不能有效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那么,不仅信息系统形同虚设,更主要的是让员工产生信息化不过如此的感受,从而失去学习吸纳、密切合作以及自我更新的主动性,这种设施与系统的先进性,很可能消耗在消极、懈怠的认知氛围中。从改革角度看,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如果只是对企业进行硬性的信息系统的建设,而忽视或错失企业文化范畴的软性改造,企业便会失去了支撑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开发与利用的文化和精神基础,从而使信息系统的投入转变为现实运行模式下的一种低效率的资源消耗,甚至由此加重企业和员工的信息工作方面的负担,从而对企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信息化与文化建设的互动与促进策略

信息化是一个由人员、设备、信息、软件、技术、观念、策略等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信息化建设不能只注重信息系统本身的技术性,不能只强调硬件性能的先进性和软件功能的完整性,而必须采取技术进步与人文环境建设并举的策略。

1.确立变革思维,提高创新意识

企业信息化是一场管理变革,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工作平台的改变,它将对企业原有的工作流程、组织结构、工作方式以及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企业内部权力的重新分配,这一变革因涉略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而直接触及员工的切身利益,固守一贯思维的员工将在这场变革中失去原有的地位与利益。为此,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一种铺垫,需要一种鼓励创新、勇于变革的企业文化氛围,这对企业信息化起着一种潜在的但却是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企业信息化过程本身就是对员工思想进行改造、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的过程,它要求企业领导、中层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都具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及工作方式的束缚,在再造企业流程的同时,重新打造适合时代变革需要的文化基础。

2.大力倡导与培育支持性文化

支持性文化是指对企业信息化起到支撑与推动作用的文化底蕴与文化现象,如人尽其才、充分信任、广泛合作、积极应变、主动学习等等。企业在进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使企业文化与时俱进,以抓住机遇配合信息化的实施,形成支持和促进信息化实施的企业文化。

支持性文化所蕴含的内容,一是以人为本的立场,即企业要承认人对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决定作用,认可人作为独立实体所具备的能力、价值与潜力,支持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的发挥,鼓励员工自我实现、自我完善,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的潜能和创新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即以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作为自己的目标导向,充分了解客户当前和潜在的需求,注重与客户保持长远合作的关系,改进产品和服务的综合质量。三是快速响应的机制,即及时抓住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遇,对威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能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对有潜力的市场以及对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信息,能够迅速而且正确地感知,并能对其多变性做出有弹性的应变。四是充分信任的氛围,即管理层首先得充分信任企业员工处理问题的能力,并赋予相应的决策权力,而员工也必须相信管理层授权的诚意,信任管理层的能力并更好地利用自己所获得的权力。

3.制定与实施刚柔并蓄的文化促进策略

企业信息化一方面要求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业务流程作出积极的反应或跟进,如软件系统对业务手续与流程的影响,组织结构调整对人员岗位与职责的改变等,这些改变是刚性的,不能滞后的,由此而引起的企业文化基础的转变也是直接的,具有线性与刚性特征。另一方面,信息化又依赖于人们思想意识、行为方针与思维逻辑的支持,如人们对于新的行为规则的适应,对新的分配制度的认同等,需要在信息化过程中经历实践体验或时间冲刷,其中的一些促进因素来源于信息化所带来的利益,这些方面的文化基础的奠定需要有个迂回或转变的过程,具有离散性与柔性特征。

无论是制定信息文化建设战略,还是实施技术教育与文化培植工程,所制定与实施的策略都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在信息技术变革的推进战略中,既使文化变革与信息技术进步保持同步,又允许人们的思想观念、觉悟意志等有一个回旋与适应的过程。

4.将文化建设纳入信息化战略规划

信息化战略规划通常包括信息化建设目标、技术应用方式、实施步骤与投入预算等内容,由于文化建设属于信息系统战略的外围工程,常被忽视或被简单化处理。而正是这一易被整体规划忽视的因素,在信息化工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其影响与作用将随信息系统工程的逐步深入而逐渐地增强,并对企业信息化的最终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企业在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时,要充分重视信息文化的重要作用,制定长远的企业信息文化建设战略,加强信息文化及其各子系统的建设,调整企业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环境氛围与管理目标,使文化建设始终处于信息化发展的同步战略之中。

5.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全员信息文化教育与提升

学习与培训一贯作为信息化改造的保障措施,贯穿在信息化过程的始终。在传统信息化培训模式中,培训通常根据信息系统(核心为软件系统)的需要而规划,作为适应系统运行的必要步骤而得以落实,这种培训多半是适应性而非主动性的,而培训对象也更多地给予了被动的配合。其实,企业信息化更需要的是全员信息教育,这种教育在不同层次的人员中应该有不同的侧重,在不同信息化进程中更有不同的内容,这种教育不仅让企业员工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员工的信息意识,要使他们认同并接受信息技术对企业和个体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从而弱化或消除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阻力,使信息系统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对于有较强适应能力与变革意识的领导层与中层管理者,可采取以信息化进程引领的技术讲座为主的培训策略,以增强对信息系统的掌控能力;对于一般员工,宜采用观念诱导与技术适应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在转变其思想观念的同时,逐步增强其掌握前沿技术、适应信息化变革的主动性。

6.加强信息文化层面的沟通与交流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企业构建了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但人们不会自然而然地进行信息共享,还需要信息的开放、吸收和交流。企业信息文化不仅要求企业在其内部建立开放的管理环境,使企业能够顺利地实现横向和纵向的沟通与交流,而且要求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方便地与外部的供应商、销售商、顾客共享信息,善于吸收外界先进的技术、观念和知识,处理好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正是这种提倡信息自由流动、实现成员间平等沟通与协商、鼓励学习和创新、鼓励与外界广泛交流的信息文化,使企业更容易推进信息化建设并取得最终成功。

标签:;  ;  ;  ;  ;  ;  ;  ;  

企业信息化与文化建设的互动与促进_企业信息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