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免疫学基础》教学成因分析论文_杨红梅

高职《医学免疫学基础》教学成因分析论文_杨红梅

杨红梅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目前免疫学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但是其内容抽象,知识层面较多,学起来难度较大。教学过程中,以“框架式教学”的理念为主,即学习快一点,回头少一点,偶尔漏一点;结合“发现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恰当的使用比喻,使晦涩难懂的抽象内容形象化;根据“遗忘曲线”总结的记忆规律,科学的指导学生复习、记忆,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免疫学;框架式教学;形象;发现法;遗忘曲线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236-01

医学免疫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但可以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也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免疫学的进展更是日新月异,内容不断的更新,研究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已经由原来的细胞水平发展到小分子水平。该学科的特点为:抽象难理解;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经常出现概念的叠加即概念解释概念;一个知识点从不同层面讲解,细胞水平、大分子水平、小分子水平同时出现等。大部分的医学生在学习免疫学时感觉较困难,常反映学习时从开始到结束,总是似是而非、云里雾里,好似雾里看花。要想让学生较轻松的学好,并且构建出自己的知识框架,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

1.明确教学思路,构建框架

明确教学思路,使教学具有条理性和有序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熟悉免疫学内容,分析各知识点的互相联系,依据临床所需,确定广度和深度的基础之上,明确了教学思路,即“框架式教学”。此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学习快一点,回头少一点,偶尔漏一点。这种方法如同盖房子,第一步把房子的框架搭建起来,第二步再去填充砖块。免疫学是研究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识别抗原并清除抗原,发挥其免疫功能的。因此,在教学时首先确定知识框架即功能,再学习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发挥功能的,也就是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把免疫学的框架搭建起来,反复强化此框架,直到学生理解并掌握,然后,再讲解机体是如何发挥功能的,从细胞水平再到分子水平,步步深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学习免疫系统这一章节,先简介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再重点讲解它们各自的功能,直到学生掌握了免疫系统所以的功能后,再从不同的水平讲解其微细结构和它们是如何发挥其功能的。这种教学思路如同剥洋葱,一层剥完后再剥一层,层层深入。此方法让学生对免疫学首先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和认识,然后再步步深入,纵横交错,浑然一体。

2.恰当的使用比喻,抽象化形象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给比喻下的定义是: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两种事物的共同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免疫学大部分内容抽象、晦涩难懂,再加上它的信息量大以及知识层面多,是大部分医学生较为头痛的一门学科。恰当的使用比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讲授免疫的概念和免疫的功能时,把机体比作国家,而免疫系统则为国家的军事系统。如果要维持国家健康稳定的发展,国家既要抵御外敌的侵犯又要防止内部出现混乱,所以,免疫系统的功能表现为三个方面,对抗外来的病原生物发挥的是防御功能;发现并清除衰老、变性、死亡的组织细胞,此为稳定功能;监视功能则为及时发现突变的组织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又如:T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把抗原比作钥匙,抗原识别受体比作锁,只有锁和钥匙吻合,才能把锁打开,并且锁为七把,全部吻合T细胞才能活化、增殖、分化发挥其免疫效应。学习抗体时,把它比作人的身体,手为高变区,即为抗原的结合点,结构和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抽象的结构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抗体的功能。特别在讲抗感染免疫时,带着学生玩攻城游戏,机体是城,皮肤是城墙,吞噬细胞是士兵中的先锋队,T、B细胞是主力军,两方对垒排兵布阵,让学生快速有效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几堂课下来,学生戏称我们好像不是在学免疫,而是在玩战争游戏,有趣、形象学起来轻松。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带着问题的学习,目标明确,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才有效果。免疫学是医学基础课程,课上仅仅讲授理论则枯燥无味,把理论与现象和临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就会明白为何而学,才会有兴趣和动力。教学中采取两种方法,一是教师设问,学生讨论;二是学生提问,先由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例如:免疫学概述和免疫系统,首先抛出问题:人一生中免疫功能是一成不变的吗?为什么儿童和老人的抵抗力较差?呼吸道感染时扁桃体肿大的原因是什么?病毒性肝炎为什么出现脾肿大?学习免疫系统后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又如:学习超敏反应时,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同样的药物为什么有的机体过敏有的不过敏?同样的机体对相同的物质为什么有时过敏有时又不过敏?学生首先讨论,教师再从遗传、发病机理、免疫功能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引导,最后共同得出结论。“发现法”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根据“遗忘曲线”,设计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复习

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记忆的过程。而遗忘和保持就是一对冤家,学过的知识能够回忆起来,就是保持,回忆不起来或错误的回忆,就是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研究,把实验数据绘制成一条曲线,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依据此曲线可知记忆有八个周期,第一个记忆周期:5分钟,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第三个记忆周期:12小时,第四个记忆周期:1天,第五个记忆周期:2天,第六个记忆周期:4天,第七个记忆周期:7天,第八个记忆周期:15天。一堂课有40分钟,可以完成两个记忆周期,因此,教学设计时安排后10分钟总结这堂课所讲授的知识点,巩固所学知识。课后及时复习尤为重要,因为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它因素的制约。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要早。所以建议学生根据记忆的八个周期,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使所学知识由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参考文献】

[1]格莱德勒,《学习与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第五版.

[2]戴维?迈尔斯,《心理学》,第九版.

[3]梁宁建,《心理学导论》.

[4]金伯泉,《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版.

论文作者:杨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高职《医学免疫学基础》教学成因分析论文_杨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