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监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潘逗逗,方玲玲通讯,王家美,冯宇

摘要 目的:分析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病房接收的高血压患者(研究组)以及我院体检中心血压正常的体检者(对照组)各70例,均分别进行动态血压和常规方式血压监测,对两组采用不同监测方式监测24h血压和脉压监测值,以及白天和夜间的血压和脉压监测值分别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在不同监测方式下,24h血压监测值以及白天和夜间血压平均监测值均存在明显性差别(P<0.05),对照组则均无明显性的差别(P>0.05)。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对血压进行更准确的监测,有利于改善临床高血压诊治效果,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诊治

血压是反映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评价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1]。目前在中国,临床上一般情况下,使用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监测患者的血压,对高血压的诊断和疗效判断起很大的作用。高血压是在临床上及生活中都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主要病理因素为细小动脉硬化而后演变为全身性疾病的一种,主要影响心脏,脑,肾脏,视网膜等靶器官,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高血压,同时也是脑卒中,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发病基础。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若被诊断为高血压,则意味着发生心脑血管等多种临床高危疾病的机率会明显提高。高血压是中国慢性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有临床数据收集分析显示,由于我国社会的不断老龄化,高血压的发生率正在逐渐增加,虽然以老年人多见,但现在却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且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增加以及对健康的重视度提高,使得高血压的诊断率明显提高[2],但临床上诊断的主要依据来源于临床血压及患者在家的自测血压,但受饮食、运动、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所测血压波动大,难以体现患者在这一天内的血压水平和昼夜变化规律。而24h动态血压(ABPM)能提供更多额外的信息[3],可以精确反映24小时内血压,特别是白天和夜间血压变化的规律,避免白大褂高血压效应,是诊断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4]。

第一作者:潘逗逗(1994-05-24)女 本科 护士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部接收的高血压患者70例,列为研究组;并随机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患者中血压正常的受检者70例,列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44例,女26例;年龄为43-79岁,平均(56.4±7.2)岁;高血压病程在1-23年,平均(7.6±1.5)年。对照组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为42-77岁,平均(56.1±6.9)岁。两组临床基础性资料及相关键康指标无显著差别(P>0.05)。

1.2排除标准

排除肾功能受损患者;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半年有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等病症的患者;研究组同时排除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前服用降压药及其他影响血压药物的患者[5]。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用水银血压计偶测血压监测,要求:检查室休息20min后,患者取卧位,测量部位为患者右手臂上端,方法:早上9:00第1次测量,以后每隔1小时测量1次,共3次,取其平均值。晚上:于患者休息前安静情况下,19:00测量第1次,以后每隔1小时测量1次,共3次,取其平均值。观察组患者实施24h动态血压监测[6]。

观察组:患者用AMR4型无创便携式血压动态测量仪,要求:患者在实验开始前一个星期停用降压药物,监测方法:6:00-20:00每间隔0.5h进行一次血压自动监测,20:00-6:00每间隔1h进行一次血压自动监测。于患者右手臂上端距肘窝大约2cm处绑定袖带,松紧情况能够塞进2指最佳,测量时,记录时间应超过22h。不会限制患者正常生活,从每日早上8:00至9:00点,再到第2天早上的8:00到9:00点,进行监测时患者禁止剧烈运动[7]。

1.4评价指标

(1)对两组受检者不同监测方式下以上各相关指标的24h平均监测值作对

比分析[8]。

(2)对两组受检者不同监测方式下各指标在白天以及夜间的监测结果分别作比较。高血压诊断依据2005年我国高血压修订指南中制定的参考诊断标准,白天为DBP/SBP均值高于85/135mmHg,夜间为DBP/SBP均值高于75/125mmHg;24h以DBP/SBP均值高于80/130mmHg判定为高血压患者;另外,脉压正常值范围在30mmHg-40mmHg[9]。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统计的数据用SPSS22.0软件分别作处理分析,计数数据分别以(±s)表示,以t检验,结果判定以P<0.05为差别性显著。

2 结果

2.1两组24h血压与脉压情况

研究组患者在DBP、SBP以及脉压三项指标上,动态血压监测值与常规监测值相比均存在较为明显性的差别(P<0.05);对照组受检者在不同监测方式下,各指标的监测值则均无明显性差别(P>0.05)。见表1。

2.2两组不同监测方式下白天及夜间血压与脉压

情况研究组患者在DBP、SBP以及脉压三项指标上,白天以及夜间的动态血压监测值与常规监测值相比均存在较为明显性的差别(P<0.05);对照组受检者采用不同监测方式在不同时间段内,各指标的监测值则均差别性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不同监测方式下白天及夜间血压与脉压情况(mmHg)

3 讨论

在我国,每年将近300万患者死于高血压引发的相关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高血压并发症(脑卒中、心脏病及肾脏病等),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成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10]。传统观念认为,血压增高是老龄进程的必然趋势[18]。

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发生高危并发症情况的几率相对更高,如果对血压异常情况掌握不及时,给予的医疗干预不及时,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对高血压人群以及高血压易发人群加强血压监测在当前临床上有显著的意义[11]。临床研究报道[12],偶测血压一般较之动态性的血压水平偏高;患者的血压在不同时间段呈现为动态性的变化,偶测血压仅选取相对合理的时间段对患者进行血压监测,虽然所监测到的血压值较之其他时间段相对更具典型性,但与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患者的实际血压情况还是存在差异性,仍较难对患者的整体血压情况作出完全准确的判断;动态监测血压则可通过24h对血压进行持续监测,较准确诊断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状态[13],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干预,进而准确的对异常情况作出诊断[14]。

随着动态血压测量方法的应用,使人们对影响血压的危险因素、降压治疗效果的观察方面提高了认知,为高血压病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但目前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本身还有不少局限性,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动态检测,动态血压值尚无统一标准[15]。

本研究的结果与以上分析相吻合,并与临床相关报道结果一致。

此外,本文同时对不同情况下的脉压值作了统计,结果显示,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方式与常规血压监测方式相比,24h平均监测值与白天和夜间的监测均值均存在较为明显性的差别(P<0.05)。脉压是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对独立因素,动态血压监测情况下,因对舒张压与收缩压的监测更为客观准确,脉压值相应准确性更高,进而利于更准确对患者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作出诊断[16]。综上可知,动态血压监测应用于高血压诊治中,可通过对血压进行更为准确的监测,利于临床诊治效果的改善,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危病症的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新明.TL-200 Tensymetry连续无创血压与直接桡动脉测量不稳定血压的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 ,2014,11(6):86.88

[2]蓝新平.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02):182-184.

[3]王继光,吴兆苏,孙宁玲,谢良地,陈伟伟.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08):727-730.

[4]李燕.2014欧洲高血压学会动态血压监测指南解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23(03):215-216.

[5]廖海涛.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5):126-127.

[6]雷莉.同步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在老年冠心病及高血压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45-46.

[7]王继光.24h动态血压监测:适用人群及临床意义[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07):614-615.

[8]张添甜,孙光,张潇怡,林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04):308-312.

[9]王玲,张瑾.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预后的效果[J].吉林医学,2014,35(05):1098-1099.

[10]种冠峰,相有章.中国高血压病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 ,2010,26(3):301.302

[11]张启润.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价值[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01):22-24.

[12]ManciaG,BombelliM,BrambillaG,FacchettiR,SegaR,TosoE,GrassiG,刘莉,叶鹏.白大衣性高血压的长期预后价值: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自测血压诊断价值探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21(06):599.

[13]孔深柯.诊室血压正常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2.

[14]池洪杰,蔡军.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对降压治疗的指导意义——2011澳大利亚动态血压监测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12):63-66.

[15]鲁婕音.浅析我国高血压病现状及印象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 ,2010,26(3):301.302

[16]周莉.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研究[D].大理学院,2010.

论文作者:潘逗逗,方玲玲通讯,王家美,冯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动态血压监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潘逗逗,方玲玲通讯,王家美,冯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