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课程游戏化;“体验场”;幼儿园物质环境;问题;策略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我国古代对此就有精辟的论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感染作用。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而持久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一、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的问题及案例解读
区角活动是幼儿自主游戏的区域,是幼儿多方面发展的主要活动区。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可自由选择活动伙伴、活动材料、活动区域、活动的方式,他们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和愉悦;同时,在自主的尝试、探索、创造的学习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发展。在调查中发现这一区域创设中主要存在六方面的问题。
1.投放的材料问题。首先,材料变更周期较长。在观察中发现,很多区角活动的活动材料从学期开始直到学期末都不会更换,甚至延续到下了学期。
案例1
晨间自主游戏活动时,毛毛选择了在超市这一区角活动。过了五分钟,就看见毛毛无聊地坐着,看着其它小朋友玩。老师走过去,问毛毛:“毛毛,怎么了?”毛毛噘着小嘴,说:“玩过好多次了,不好玩。”老师笑着说:“动脑筋,你会发现以前没有没有发现的东西。”毛毛很不情愿地开始了逛超市的游戏。
案例1中毛毛对娃娃家的活动失去了兴趣,这正是娃娃家中的游戏材料未及时更换导致的。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同时,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当一样事物对他没有吸引力的时候,他便不会再留恋了。
2.区角活动的空间布局问题。各个活动区的布局过于紧密,未考虑动、静区域的转换。
3.区角活动的种类问题。小肌肉活动区较多,大肌肉活动区较少,缺少幼儿独立思考、整理情绪的空间。如积木区、发廊都是发展幼儿小肌肉的区角。大肌肉活动区需要更大的空间。
4.区角活动与课程、各个区角之间联系不紧密。在观察中发现,不少区角活动区域都已成为一个单独的活动空间,彼此之间都是独立的,没有相互联系。如娃娃家就是幼儿角色扮演区,幼儿局限在区域内扮演爸爸、妈妈、小孩等。在娃娃家中可以将课程活动中的情景再现,加深幼儿对课程主题的理解。
二、主题墙环境创设的问题及案例解读
主题墙是幼儿园课程活动的缩影,是幼儿展示的舞台。在观察和访谈中发现,研究对象的主题墙创设存在着七方面的问题。
1.幼儿参与的机会较少,为图省力省心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是一手包揽了主题墙的创设。幼儿的参与仅局限于绘画作品的展示。
2.墙饰内容多为平面装饰,形式单一。在观察中笔者注意到,很多墙饰都是平面的图片装饰而成,而立体的手工制品则很少用于墙饰。
3.忽视主题墙的教育功能,重视审美和装饰的作用。墙饰内容琳琅满目、制作精美,将成人化的审美视角加于幼儿身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案例2
中班主题墙“交通工具博览会”,教师将幼儿利用废弃纸盒制作的手工作品,如船、飞机、汽车等贴到主题墙上展示。中午自主游戏时,聪聪和当当正好坐在了主题墙的旁边,开始触摸墙上的手工制品,其它小朋友看见了也纷纷过来摆弄那些作品。结果,两架小飞机从墙上掉了下来。幼儿之间开始互相责怪了。老师见状,生气地说:“以后谁也不能碰这些墙饰,只能看。”幼儿都响亮地回答:“好!”
案例2中,墙饰与幼儿的互动在教师的阻止中被迫停止了。教师提供的墙饰“只能看”,幼儿在环境中的探索只能在“看”中进行。墙饰只发挥了它装饰的作用,教育的作用只能从“看”这一行为中获得。
4.同一年级的主题墙饰基本相同,创新特色较少。在观察中发现,在三月份幼儿园中班主题 “我和我家附近”中,多以照片、绘画作品为装饰,无各班特色。
5.主题墙饰与其它墙饰之间不统一、不和谐,没有一个系统的布局,给人杂乱的视觉感受。各个墙饰不是简单的堆砌,不是童趣的事物都可以用来装饰环境。所有墙饰的创设都是一个和谐主体的一个部分。
三、户外环境创设的问题及案例解读
户外环境包括活动场地、器械设备等。这方面的环境创设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
1.安全性能较低。活动场地多为水泥地。大型器械的活动区不具备安全防护的设备。
2.活动场地的面积较小。很多硬件设施陈旧的幼儿园中,幼儿活动的户外空间非常有限。在集体活动时,这种弊端更加明显。幼儿园负责人表示为克服场地狭小问题,幼儿园正努力挖掘有限的空间,扩大幼儿的活动空间。
案例3
今天是星期天,晨间户外游戏是幼儿使用自制的体育材料进行自由活动。一会,就听见冬冬捂着头在哭。金老师赶忙过去询问情况。冬冬指着手拿流星球的蒙蒙,断断续续地说:“他的流星球打到我了。”蒙蒙委屈地说:“我没有,是他跑过来我才打到他的。”老师一边用毛巾为冬冬敷额头,一边提醒幼儿尽量分散活动。
案例3中,冬冬和蒙蒙都没有过错。冬冬“挨打”还是由于活动场地太狭窄造成的。幼儿拥挤在一小块狭窄的场地开展各种户外体育活动,不利于活动的进行,容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幼儿户外活动也就无法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了。
3.幼儿户外活动缺乏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现在大多数幼儿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世界,对大自然都很陌生,即使是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4.户外活动的器材较单一,学期变更次数几乎为零。器械多为购买所得,教师和幼儿自己创造的较少。很多体育器材注重形式而非实用性。还有很多器材只能放在储藏室内,能运用的机会非常少。
四、分析与结论
(一)从封闭走向开放
封闭式的教育显然无法实现新的教育目标。开放式教育提供幼儿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注重环境与幼儿个体的互动,倡导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开放式的教育思想中,环境是幼儿园的隐性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发展。环境创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在变化中体现课程内容,达到教育幼儿的目的。
(二)从限制走向自由
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是在一切教育活动中按照自身的意愿与周围环境互动的状态。教育中的限制往往是在一定的前提下表现为学校纪律和常规。
自由与限制同时存在于教育中,如何把握两者在教育中的量便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张宁云;论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则[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3】高晓敏;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4】高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论文作者:朱四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幼儿论文; 环境论文; 幼儿园论文; 主题论文; 都是论文; 毛毛论文; 案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