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意义与战略部署——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新形势下论文,重大问题论文,战略部署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08(2009)12-0014-06
一、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意义和背景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了加深对重大意义的理解,中央领导人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考虑:一是考虑到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应该对党建经验作一总结;二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继续为实现社会主义蓝图而奋斗;三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四是面对党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重要部署。上述四个方面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是总结60年执政党建设经验和实现社会主义蓝图目标的需要;二是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的新要求。
(一)制定《决定》是总结执政党建设经验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蓝图目标的需要
党中央之所以就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决定》,这与我们党执政60年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60年来,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转变:一是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三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三大转变,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不仅综合国力跃升到世界第三位,国民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多万亿元,而且国际政治地位不断提高。60年的伟大变化,使党中央深深地感到:只有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建设和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尤其要看到,我们党正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也面临着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执政党建设的宝贵经验,探索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对未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制定《决定》是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要求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这就是党中央作出《决定》的国际国内时代背景。
所谓世情,就是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世情的深刻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二是这个世界并不太平。所谓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主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政治多极化曲折发展;科技进步迅猛发展。这三种发展说明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它要求我们党不断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否则,就要落后于时代,就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尤其要看到,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挑战,只有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满怀信心应对这种冲击和挑战,从而在危机中抓住机遇,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在新形势下,人们对和平发展是主题比较认同,而对世界并不太平还缺乏深入了解。所谓世界并不太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硝烟的战争和恐怖事件不断;二是无硝烟的战争和“颜色革命”已成为西方敌对势力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主要手段。
所谓国情,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面临一系列考验。我们党不仅面临着执政的考验,而且还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20多年来,我国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切变化的经济根源。然而,很多党员干部并不全面了解市场经济,不懂得市场经济有两重性。所谓市场经济两重性,就是指它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积极性很多人已经熟悉,比如能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能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能提供大量信息、能促使观念更新等。但是,很多人对其消极性却不注意,甚至根本不了解。所谓市场经济的消极性,就是指它具有盲目性、滞后性和自发性。特别是这种自发性,危害极大。一旦这种自发性形成习惯势力,它就会变成一种可怕的势力。之所以可怕,就在于它能够把市场经济重视金钱、重视享乐、重视个人利益这些东西推向极端,使其不知不觉地演变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这三种主义是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的核心,如果失去党的领导和思想教育,这种人生价值观就会在党员干部的灵魂深处滋长泛滥,轻者会产生腐败作风和违纪行为,重者就会违法乱纪和演变成腐败分子。20多年来,我们党惩处了百万余名违法违纪和腐败分子,哪一个不是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腐蚀而出问题的?尤其要看到,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完善,漏洞很多、空隙很多、问题很多,这就为那些居心不良和受腐蚀的人,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导致腐败不断发生。中纪委把这个阶段称为腐败的易发期和多发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国情的重大变化,还有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变化,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变化,意识形态和人们信仰的多样化变化等。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所谓党情,主要是指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党的队伍和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比如,基层党组织已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十万个发展到现在的370多万个,党员队伍已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400多万人发展到现在的7500多万人,其中党员干部有1200多万人。全世界120多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共有约9000多万名党员,其中80%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坚强与否,不仅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与成败。另一方面,我们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如何提高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的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制度建设和道德作风建设及其创新问题;如何有效治理和预防腐败的滋长蔓延问题;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问题等。《决定》对存在的问题概括了六个方面,突出强调党员素质问题、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腐败滋长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所以,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应该看到,“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各个领域都在创新,领导创新的中国共产党自身必须创新,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创新。然而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还不能适应创新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人还没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只满足于按照常规和传统习惯开展工作,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适应;二是一些人缺乏创新勇气,不敢抓住机遇大胆创新;三是有些人虽有勇气创新却没有好的思路和办法。这些情况说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一件艰难的事业,我们必须拥有坚强的意志,狠下工夫才能成功。
二、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战略布局和重点课题
(一)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战略布局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强调,做出这个《决定》是为了结合新形势贯彻十七大精神。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布局可以概括为:“一个精神”、“两条主线”和“五大建设”。
“一个精神”即“改革创新精神”,是指我们党必须具有自我变革和与时俱进精神。这个精神的核心是创新。我们党必须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一,关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两条主线”问题。所谓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两条主线”,是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主线的意思是强调要将这两大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各个环节,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紧紧抓住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所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指提高我们党领导国家政权的才能,实质是要解决为谁掌权、靠谁掌权和如何掌权的问题;核心是解决为民执政和靠民执政的能力问题,以及如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体制问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主要表现为提高领导干部的以下五种能力:一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三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五是应对国际复杂局势的能力。这五种能力,集中到一点,就是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在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上下工夫。为此,就要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作风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际才能素质。其次,要紧紧抓住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所谓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用先进思想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武装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级党组织的伟大工程。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政党的先进性不仅表现在它的政治纲领、根本宗旨和阶级基础先进,而且表现在它的领导核心、组织成员、组织原则、组织结构先进。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既包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又包括具有先进性的组织管理活动,重点在于建设先进性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以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第二,关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五大建设”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时,提出了抓好党的建设“五大建设”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这“五大建设”,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全党关心的热点问题作出新的部署。
一是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决定》强调要长期对党员干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教育,特别要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和指导行动;强调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践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这就为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是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决定》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在提高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素质上多下工夫,把着力点放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如果基层党组织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就很难提高。
三是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决定》强调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此,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牢记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教导,着力在优化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和文风学风上下工夫,并采取措施把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四是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决定》强调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善于集中,着力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增强党的团结推动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五是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决定》强调要把教育、监督、管理结合起来,着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着力在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上下工夫。
上述“一个精神”、“两条主线”、“五大建设”,构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全面推进党建创新的总体布局。这是一个系统的战略性新工程,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新的理论体系。
(二)《决定》的基本精神和重要特征
《决定》的基本精神,就是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现实的需要,认真总结执政党建设经验,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点课题,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决定》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理论体系性强。它在总结执政党建设经验和继承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要点就是“一个精神”,即“改革创新精神”;“两条主线”,即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先进性;“五大建设”,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六大重要部署”,即《决定》第二板块讲的六个重大课题。二是重点课题突出。这些重点课题共有六个方面,即建设学习型政党问题,健全民主集中制和发展党内民主问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题和建设惩防腐败体系问题。三是应用操作性强。《决定》不仅论述了加强和改进党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阐明了对策措施。比如,讲贯彻民主集中制时,对民主决策的程序和民主选举程序等问题讲得很具体、很清楚;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时,对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程序和运行机制问题讲得很具体、很清楚。四是新观点新亮点很多。比如,在分析世情时,提出了“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新观点;在论述建设学习型政党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观点;在讲基层组织建设时,提出了“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新观点等。
(三)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部署
《决定》依据党章的要求,立足于四个“着眼于”,即“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立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六个方面的重要部署。
第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党中央在进入新世纪时就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现在特别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因为现代各种政党都重视学习,但目的却不相同。为什么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决定》明确指出: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键是学什么。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方法问题。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不懂,不懂自己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说话办事,还谈什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二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当前特别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和政治鉴别力;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决党员干部的人生价值观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决定》特别强调,建设学习型各级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组织保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种知识结合起来,以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第二,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民主集中制是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所谓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民主与集中是矛盾的统一。在民主集中制的建设中,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有时强调民主建设,有时强调集中建设。强调民主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集中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的坚强团结。民主与集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不可片面地只顾一方,忽视另一方。《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两者密切结合。当前,我们党重点是抓党内民主建设。之所以把它作为重点来抓,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改善党的领导的需要。因为只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才能实现科学决策,保证党的领导正确。二是党员干部的民主呼声较高,重点抓民主建设反映了党内大多数人的愿望。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只有加强党内民主才能带动人民民主。那么,怎样推动党内民主建设?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二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三要完善党代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员的选举权和扩大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范围;四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民主素质,增强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当然,在重点推动党内民主建设时,切不可忽视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第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关系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关系中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能否长盛不衰。《决定》依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五点重要思想,其中最突出的有以下三点:一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这里所说的“德”,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作风素质;这里所说的“才”,是指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才能素质。坚持德才兼备,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那么,《决定》为什么强调“以德为先”?首先,这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是邓小平理论关于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重要思想;其次,这是时代发展对党员干部提出的严格要求,也是对“重才轻德”错误倾向的警示和批评。二要重点抓住新时代高素质两大关键问题,即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问题。为此,就要下工夫提高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这两大能力;同时,还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四条原则,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机制。这种机制的活力,就在于它不仅能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且能保证人才在重要岗位上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三要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拓宽视野和广辟途径选拔培养干部,把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当前,在贯彻“四化”方针中,中央特别强调落实年轻化问题,并启动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的“选干工程”。中央特别强调,对于所有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既要热情爱护,又要严格要求。在执政条件下,在和平舒适的环境中,更要严格要求和严格管理。要树立“严”是爱的观念。为此,中央提出坚持四个“从严”,四个“不敢”,四个“不用”的原则。四个“从严”是:要对干部进行从严教育、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四个“不敢”是:要使干部不敢懈怠、不敢腐败、不敢专权、不敢失责;四个“不用”是:不用那些以权谋私、为己干事、干部群众信不过的人,不用那些不负责任、拉私人关系、投机钻营的人,不用那些不讲原则、不分是非的“老好人”,不用那些不干实事、无所作为混日子的人。只要全党各级组织部门对上述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四项原则,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四大作用。为了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决定》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一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切实解决在新建社会组织(各种协会、中介组织、农民工集中地和非公有制经济实体)中设置党组织的问题;二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紧密结合农村、企业、学校、社区和民族地区的特点,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三要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紧紧抓住提高党员素质这个重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四要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五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党员动态管理,健全城乡一体、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
第五,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党风是党的性质在党的实际活动中的体现。党风是全体党员作风的综合体现。加强党风建设,必须从弘扬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抓起。作风的实质是世界观问题,其核心是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也就是能否为人民谋利益的问题。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加强作风建设,一定要牢记这个最高标准,这样才能抓住实质和核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就是做表面文章,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进入新世纪以后,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诚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一个突出问题加以强调,表明我们党高度重视“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问题,并采取措施,着力解决以密切联系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建设问题。为了更好地加强党风建设,《决定》强调要大兴四大优良作风,即: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为了大兴这四大优良作风,《决定》强调要“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第六,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腐败危害极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坚决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执政党保持生命力和巩固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任务。为了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决定》从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以及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这对遏制腐败滋长泛滥有重要指导作用。一是必须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这场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所谓长期性,是指反腐败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不可避免,它要伴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所谓复杂性,是指反腐败往往是在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党内矛盾和社会矛盾、正确的东西与错误的东西交织在一起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时很难分清矛盾的性质;所谓艰巨性,是指反腐败的任务极其艰巨,困难非常之大。因为现阶段正处在腐败的高发期,腐败问题相当严重。这种严重性不仅表现在权钱交易正在蔓延、制度性犯罪日益突出、关系网腐败越来越严重、腐败活动的隐蔽性在增强、腐败分子反调查能力在增强,而且表现在腐败毒素正在向高层领导蔓延。比如,领导班子里一把手腐败在迅猛增长。广东省10年间(1994年-2004年)查处的1747名违纪违法的县处级干部中,一把手有968名,约占55.4%;被查处的146名厅级干部中,一把手有118名,约占81%。又比如,改革开放初期省部级干部违纪违法者较少,现在却在不断上升,被处罚的100名省部级干部中,大部分是近年查处的。尤其叫人吃惊的是,司法纪检部门的腐败现象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不少纪委书记、公检法负责人因贪污腐败而纷纷落马。这些都说明腐败问题相当严重,反腐斗争相当艰巨。
二是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此,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中纪委制定的一系列规章,用其武装头脑,指导行动,采取措施加以落实。《决定》特别强调要“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这是近年中央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新思路。这个新思路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从党的工作全局看它具有战略性。所谓战略性,是指站在执政党建设全局的高度、从历史的长远的角度来思考和设计反腐斗争问题。因此,这个“体系”能使反腐倡廉建设很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任务服务。二是从治理方略看它具有综合性。所谓综合性,是指注重治理源头与治理流程的结合、严惩与防范的结合、教育与管理的结合、专业队伍与社会力量的结合、阶段性与长远性的结合。这是针对反腐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而形成的综合治理思路,必然起到标本兼治的现实指导作用。在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中,惩治是关键,预防是根本,两者必须紧密结合。这里,一方面,必须加大惩治力度,使腐败者胆战心惊,不敢腐败;另一方面,必须着重加大预防力度,使掌权者不能腐败。为此就要筑牢三大防线:一是要筑牢思想防线,其核心是要坚定理想信念、防止“四信”(信仰、信念、信任、信心)动摇;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利益观,防止西方资本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民主观自由观的侵袭。为此就要认真学习科学理论,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党中央在2009年7月印发的四个反腐倡廉规章。这四个重要文件是:《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学习贯彻好这些规章,有助于筑牢全党的思想防线,这是预防腐败的第一道防线,必须认真抓好。二要筑牢组织防线,其关键是要把好入党关和提干关。在执政条件下,很多人的入党动机不纯,企图到党内捞好处,这些人组织上入了党而思想上根本没有入党。在这种情况下,把好组织关和入党后的教育管理非常重要。把好组织关,既是组织部门和领导机关的事,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事。组织防线要坚持专业防线与群众防线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组织防线的有效性。三要筑牢纪检防线,其关键是加强纪检队伍建设。这是预防腐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道防线守不住,预防腐败就可能失败,这是极其危险的。加强纪检队伍建设,必须抓好两个环节:健全纪检机构,赋予其相应的职责和权力,使其能管住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管住一把手;提高纪检干部的综合素质,使其能胜任纪检工作。为此,要加强纪检队伍自身的教育和管理。
三、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措施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决定》着重强调要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各级党组织书记要成为抓党建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要建立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一)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确保《决定》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学习贯彻《决定》。从《决定》的结构看,由两大板块八大部分组成:第一板块共有两大部分,主要论述新形势下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六条宝贵经验。第二板块共有六大部分,主要论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六项重要部署。这六项重要部署,《决定》讲得很详细很深刻,其中最突出的有三点:一是强调建设学习型政党,以此作为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二是强调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积极推动干部制度改革;三是强调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快推进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学习贯彻《决定》是当前加强党的建设头等重要的任务,党的各级组织一要认真传达和学习会议文件,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聘请有关专家作辅导报告。辅导报告要紧紧围绕文件精神,加深不加宽,抓要点、解难点,尽力帮助党员干部加深理解,增强信心,奋力前进。二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中心任务来贯彻全会精神,这是把《决定》精神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重要的是立足本单位,胸怀全党、望眼未来,做到从我做起、从搞好本单位工作做起。对基层党组织来说,要通过学习贯彻《决定》精神,真正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对党员干部个人来说,要通过学习贯彻《决定》精神,使自己的精神更加振奋起来,真正在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运用《决定》总结的六条经验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
《决定》总结的六条基本经验,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建设规律。我们要学习和掌握这些规律,不断改进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实现党的建设的科学化、现代化,实际上是讲党的建设在新形势下要创新的问题。或者说,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创新的大趋势就是科学化和现代化。这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党自身的需要。我们党正处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这对我们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然而,我们党要领导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领导现代化事业,自身也必须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否则,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不能与时俱进。对于各级党组织来说,关键是怎样实现党的建设的科学化、现代化问题。一是实现党的建设的科学化、现代化,必须按照党建科学理论、科学原则、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探索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及其规律,逐步形成切实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二是实现党的建设的科学化、现代化,必须提高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武装党务部门,使党的建设运行机制逐步系统化、正规化和专业化。三是实现党的建设的科学化、现代化,必须使党组织的领导者和党务工作者具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科学发展。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在新时代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善于战略思维,即善于从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来思考问题,并能把握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暂时、根本与非根本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解决策略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战略目标。二是善于创新思维,即善于从具有开拓性、预见性和超前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把握好机遇与挑战、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解决新课题的实践中及时抓住机遇实现创新目标。三是善于立体思维,即善于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各个层次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思考问题,并能把握好点性与线性、面性与立体、环节与系统、低层与高层、表层与深层之间的关系,在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得出科学结论。四是善于效益思维,即善于捕捉最新信息,用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取得最佳效果,并能把握好信息的收集与加工、判断与推理、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在科学的运筹中获得最好效果。实践证明,只有认识和掌握了现代化思维方式的这些基本特点,才能自觉地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