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在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超声诊断分析论文_赵欣

赵欣

贵州省凯里市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 5568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在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40例外周血管病患者及40例正常体检的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A组、B组、C组,均行颈动脉检测,观察患者颈动脉内膜IMT值及斑块的性质数量等,对比分析各组的观察结果。结果:A组和B组患者中男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斑块IMT值及颈动脉斑块总积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同性别患者之间相比较,B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总积分、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IMT值明显高于A组患者和B组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较为全面的反应出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腹主动脉瘤;外周血管病

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疾病在血管外科诊疗中比较常见,属于动脉扩张性疾病,一旦发生动脉瘤破裂,就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传统医学认为腹主动脉瘤多部分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临床研究发现,腹主动脉瘤的发生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化学病理过程。本研究主要对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深入探究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病的发生机制及其相互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外周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肌肉痉挛症状,临床上一般采用DSA技术联合外周血管超声对下肢动脉进行检查,进一步确诊病情进展情况及病变部位。

腹主动脉瘤诊断标准[3]:患者的动脉管壁出现超过正常血管直径50%的永久性扩张,临床检查发现,患者的腹主动脉直径>3㎝;

本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1月期间接诊的患者,其中确诊为腹主动脉瘤的患者40例(A组),确诊为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40例(B组),另取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C组),A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4.3±10.2)岁;B组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2.8±10.6)岁;C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50.9±10.1)岁。各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组研究所采用的彩色超声诊断仪为东芝的aplio-300,患者取平卧位,探头频率是8Mhz,将超声探头放置于患者胸锁乳突肌上方,采用横向及纵向多种方位实施颈动脉扫查,分别测量患者颈总动脉内膜内表面与中膜外表面的距离,也就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同时观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位置及性质等特点,颈动脉斑块是指平均颈动脉IMT≥0.85mm但是并未导致管腔狭窄[4];颈动脉斑块积分将同侧颈总动脉以及颈外动脉各个孤立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最大厚度相加,即为该侧颈动脉斑块的总积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三组的IMT值及颈动脉斑块观察结果采用方差及(%)表示,并行t或者X²检验,检验标准a=0.05,P<0.05表示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和B组中男性患者的IMT值、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颈动脉斑块总结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同性别患者中,B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总结分及IMT值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见下表:

表 三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诊断率也不断提高。颈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可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也影响患者自身健康。然而,由于临床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状本身并不明显,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会累及体循环系统中的大、中型弹力型动脉,其中以冠状动脉与脑动脉受累最明显,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给临床病情诊断带来困难。早期诊断疾病,对制定良好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病情发挥积极作用。应用彩色超声波对患者进行检查可以发挥无创、无痛、无害的优势,采取颈部超声波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还能够在患者临床无任何病症时,发现患者颈动脉潜藏的斑块以及血栓,从而提升疾病诊断灵敏性,并可为患者早期治疗发挥积极作用,提升早期疾病治疗效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外周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但是并不是患者腹主动脉瘤的主要致病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多与不稳定斑块有关,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显示颈动脉斑块特性、内部结构,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诊断方法[5]。本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颈动脉超声有助于对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TMI值做出有效判断。

综上所述,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诊断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能够通过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证实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发生机制中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也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红菊,许蕾蕾,王浩等.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征分析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1):41-44.

[2] 魏万林,张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障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14(5):579-582.

[3] 王嘉桔,杜建时,刘卓等.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在血管病学中的地位[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11(4):204-207.

[4] 郭俊,蔡伦,李小燕等.利用目标基因捕获结合第二代测序技术发现腹主动脉瘤致病基因突变[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2):153-155.

[5]B.C, Meyerl, Oldenburg,等. 定量和定性评价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过程中不同的进床速率对外周血管显影的影响[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10(5):416-417.

论文作者:赵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2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8

标签:;  ;  ;  ;  ;  ;  ;  ;  

动脉粥样硬化在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超声诊断分析论文_赵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