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您的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角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您的论文,性别论文,角色论文,正确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子——他怎么比我多一点?
漫画:
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相对站着,小女孩低着头看着小男孩往前拉开的裤子,提出疑问:“他怎么比我多一点?”
孩子对万事万物产生好奇是非常自然的。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这里关乎到儿童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性别教育。那么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究竟是怎样认识的呢?
片断一:“沉沉长尾巴了!”
两岁的千千(女孩)上托班了。在看到沉沉(男孩)小便时,很奇怪地大声叫:“他有尾巴呀!他有尾巴呀!”一旁的老师笑着问:“千千,那是尾巴吗?尾巴是长在屁股后面的。”而千千并没有认真听老师讲什么,只是高兴地对着别的小朋友叫:“沉沉长尾巴了!沉沉长尾巴了!”
片断二:“只有爷爸抽烟。”
四岁的诺诺(女孩)跌跌撞撞走进娃娃家:“我喝醉了。”周围几个孩子好奇地看着她。一会儿,她又拿了一个小木棒往嘴里塞,边塞边说:“我在抽烟。”并且一口一口地吸着气。老师问:“她怎么醉了?”洋洋(男孩)说:“她不能醉。”“为什么呀?”“她是妈妈。”旁边的丁丁(男孩)说:“女孩子不能抽烟,只有爸爸抽烟。”“为什么?”“因为爸爸上班。”小雨(女孩):“老师说小孩不能抽烟,抽烟就是坏孩子。我们不和坏孩子玩。”诺诺看看大家,忽然笑着说:“我在吃棒棒糖。”
片断三:“女孩不玩奥特曼!”
在幼儿园大班的自由游戏中,几个男孩子一边跑一边挥着手,玩得很热闹。
问:你们在玩什么游戏呀?
男1:我们都是奥特曼。
问:奥特曼是什么?
男2:奥特曼是星球卫士,他们要保卫星球。
问:为什么没有女孩子来玩?
男2:她们不爱玩。
问:她们为什么不爱玩?
男1:因为奥特曼都是男孩。只有男孩才能当。
男2:奥特曼里有两个女孩。
问:那为什么不让女孩子来扮演呢?
男2(想了想):行,但只准有两个。
研究者建议女孩子来玩奥特曼的游戏。
女:奥特曼只有男孩子才玩,我们女孩子不玩。
问:为什么?
女:因为奥特曼都是打仗的。男孩很疯才玩,我们女孩文明,我们不玩。
问:你们女孩都玩什么游戏?
女:我们女孩当仙女,在空中飞来飞去。
上述片断所反映的儿童对两性差异以及两性角色等的认识,既表明了孩子对于性别问题的一个认识发展过程,同时也说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就自觉不自觉地对于这一问题予以关注。而在现实生活中,成人往往觉得对很小的儿童比较直白地谈两性差异是较为尴尬的事情,所以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对孩子的性别教育,使得有关性别的问题在早期教育中一直就处于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
其实,性别教育不仅仅只包括生理方面的知识,还强调正确的两性认识及态度的发展和指引,它关系着一个人能否发展成为健全并富有创造力的个体。从本质而言,它是一种生活教育、卫生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也是一种人格教育,应从幼儿出生开始就予以重视。
二、走近性别教育
(一)儿童性别认知发展理论
1.1.5岁—2岁:孩子可区分对方的性别,家长应有意识地告诉孩子有关两性的基本特征。
2.2岁—3岁(基本性别认同期):孩子能识别自己是男孩或女孩,但还不能了解性别是不能改变的。
3.3岁—6岁(性别稳定期):孩子知道自己长大后还是维持同一性别,开始寻找性别差异的相关信息,努力表现符合其性别的角色行为。
4.6岁—7岁(性别恒定期):性别概念已发展完全,了解性别不会因外表、情境而改变。
(二)我们能做什么
1.给孩子树立积极的性别观念和性别形象
父母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要注意不要使用性别歧视语言,互相尊重。同时在家庭中,也不要有明显的性别分工,比如“妈妈负责做饭洗衣服,爸爸负责换煤气”等,给孩子造成性别刻板印象。
父母还要使用正确的字眼来形容性器官的构造。但是目前很多父母喜欢使用一些简单的字(有时甚至不是文字),例如“嘘嘘”或“屁屁”,以致于让孩子觉得比起身体的其它部份诸如鼻子、耳朵、膝盖来说,性器官是相当不同的,而且是令人不好意思的,这会影响到孩子健康性别观念的形成。
2.有效地利用时机进行教育
家长要坦然面对孩子的性别疑问,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和引导。当孩子问到自己出生的问题时,母亲可以正面地告诉孩子怀孕时候的一些心情与期待。可以指着孩子的肚脐说,这是你曾经与母亲相连系的部位。这种方式将能使孩子对此类问题有一个正确的看法。如果恰逢有亲戚或朋友怀孕时,还可利用机会对孩子说明有关婴儿如何存于母亲体内的知识。要使用正确的专门用语说明。例如说明婴儿生长在女性的子宫内,正确地形容子宫是用来孕育婴儿、象温床似的特殊器官。
当孩子玩弄自己的性器官时,家长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当像对待眼睛、耳朵一样,直接告诉他性器官的名称,适当转移他的注意力。
3.注意孩子游戏中的性别引导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孩子在游戏中会受到来自于游戏内容、游戏同伴以至于游戏形式等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关注孩子游戏当中的性别教育问题。
作为家长,平时要留心观察孩子的游戏,不限制孩子玩伴的性别,同时加以引导,尽可能让孩子不要使用带有性别偏见的语言。比如:“小女孩老爱哭,我才不跟她玩呢。”在游戏过程中,如果孩子有兴趣扮演与自己性别相异的角色时,应该予以答应,允许孩子尝试性别角色的对换,以获得不同的角色体验。
4.实施合力教育
在生活中,当孩子有了性别方面的疑惑时,如果是男孩,做妈妈的一般都会说:“去找你爸爸谈谈。”这种坚持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只要父母对性别问题有正确的认识,母亲可以跟儿子谈,父亲也可以跟女儿谈。事实上,父母双方在一起对子女进行性别教育是最好的安排。在父母亲同时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时,最忌讳的就是父母双亲在性道德和性观念方面产生分歧。要知道孩子是最善于利用父母不同意见的“专家”,他们总是有办法为想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取得父亲或母亲的支持。如果夫妻两人的意见不一致,就很难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性别教育。
5.重视媒体中的性别教育问题
曾有一段小轶闻:小学二年级的男孩,骑自行车摔伤了膝盖,居然跑到药房买卫生巾。售货员很诧异地问他:“你要做什么用呢?”小男孩说:“我脚受伤了,贴卫生巾就会很舒服,很快就好了。”
这样的新闻除了让人觉得好笑之外,也忍不住对广告的魔力感到担忧。学龄前的孩子认知结构尚未健全发展,模仿能力又特别强,周围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很直接的。
所以此时,父母亲有必要扮演“审查员”,尽量将不宜孩子观看的广告、书籍从他们的视线中剔除。如果无法做到,也应该抽出一部分休闲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讨论电视中的内容,借以改正某些错误的观念。涉及到一些有关人的身体和性的广告,家长要适当地给孩子一些解释,使性别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目前社会中比较常见的一些动漫图书,在传递着一些错误的性别观念和性问题,更应引起家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