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对“问题解决”教学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为落实《标准》中“问题解决”教学的总体目标,针对以上问题,去年开始我结合新课程理念,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并构建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教学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流程
“解决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借助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筛选数学信息,梳理数学问题,通过整合、建构、分析、探究等“做数学”活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数学教育活动。“解决问题”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解决问题策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总结出“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是:情景呈现,引出问题;理性探究,解决问题;交流评价,建构模型;拓展应用,总结提升。
二、环节解读
1.情景呈现,引出问题。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恰当的有价值的数学情境,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有些数学问题是随着情境的出现而直接提出的,有些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信息解读能力和从“事例”中抽出“算理”的能力,以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扫清障碍。
在新课开始时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待进一步的探索和解决。这是一个从生活到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它不仅有利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 因此,要求教师应该善于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捕捉时机加以引导,抽象概括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构建起简单的数学模型,为后面的问题解决提供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科学的导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理性探究,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在上一环节所提出数学问题的基础上,让问题解决的方案多样化和个性化。本环节可分成两个步骤进行:(1)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即引导学生对设置的问题采用类比、实验、对比、观察、联想、归纳、化归等方法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共同商议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拟定解决问题的步骤。(2)自主解决问题。即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或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特别鼓励学生的独创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有条理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新内容,引导学生将独立思考与讨论合作相结合,大胆尝试,勇于探索,逐步培养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自学习惯与合作意识。教师要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动手、动脑,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体验。问题解决的主要策略大致有以下几点:①猜测;②转化;③数形结合。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要通过巡视、聆听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及时收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理解的知识、思维活动、学习态度、学习精神等信息,以便确定讲解的切入点;二是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探究活动,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证明等活动,再现知识的获取过程。
3.交流评价,建构模型。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在学生探索出各种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思考与交流,在问题解决方案的解释中不断建构数学模型。该环节旨在对所学知识进行逻辑化,对所学方法进行系统化,从而建构起多元的知识网络。在此环节,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鼓励学生求异求新,便于拓展解题策略,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多向交流,人人参与评价;让学生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感受他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逐步学会自我调控、取长补短;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初步学会评价、反思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充分估计学生的探索活动及结果;二是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或学生代表)充分阐述(或解释)他们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并适时引导归纳,促进数学知识逻辑化和数学方法系统化,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建立数学模型。
4.拓展应用 反思提升。这一环节是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主要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这一环节,教师要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完善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具体化”,做到学以致用。
《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要使小学生初步形成反思意识。 因此,在新课即将结束之前,为了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安排相应时间的回顾与反思。如,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是怎样学会的?还有哪些地方不够明白?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吗?你本节课共提了几个问题?你和别人合作得怎样?…… 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索成果和问题解决情况作出积极的评价,这里不仅应该包括学生问题解决方案优劣的评价,而且还应该包括学生再现数学能力的评价。
论文作者:王淑青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2月总第3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
标签:解决问题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环节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12月总第3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