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访全国小型语言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兰_读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访全国小型语言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兰_读书论文

中年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访全国小语会常务副理事长 崔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注意论文,副理事长论文,小语论文,全国论文,崔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从今年秋季开始,各地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师,就开始进入三年级的教学了。现在,大家面临的问题是:①如何搞好低年级教学和中年级教学的街接;②如何教好新增课文;③如何把握好中年级教学的特点,为高年级教学奠定、夯实基础。针对以上问题,本刊记者邀请了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一室主任、全国小语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崔峦同志,谈谈这方面的意见。

王: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地就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三年级的教材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大纲的具体制定者和这套教材的具体编辑者,请您向全国广大中年级小语教师谈谈使用这套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崔:中年级是介乎于低年级和高年级之间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阶段。它又是一个难以把握教学的阶段性的年级。对它的教学阶段性认识不清,要么重复低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停滞不前;要么把高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下放到中年级,躐等前进,炒了夹生饭,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因此,准确把握教学的阶段性,明确各项教学要求,是搞好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前提。这是中年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首要问题。

那么,中年级教学的阶段性有什么显著特点呢?中年级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继续和发展,低年级的各项教学要求应当达到或基本达到。诸如,汉语拼音基本掌握,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或者直呼音节),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特别是读准字音)、阅读学习普通话(利用拼音纠正地方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识记字形,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字义,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认真听别人讲话,程度适合的能听得懂并能转达;能用普通话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读出感情;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几句有内容、意思连贯的话。中年级教学又是高年级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要教着中年级,想着高年级,做好和高年级教学要求接轨的准备工作。例如,阅读教学在培养理解能力方面,低年级侧重于词和句的理解,高年级着重抓好整篇课文的理解。那么,中年级则应当在继续重视词句训练的同时,重点抓对段的阅读理解。这样,既突出了教学的阶段性,又保持了训练的连续性。

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对中年级教学的阶段性把握不住,教学要求滞后或超前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识字,中年级仍有一定的识字任务,教学上要认真对待,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一些地方、一些教师看不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已经有了初步的识字能力,仍然用学生入学之初教识字的方法,一个一个地识记,一笔一画地书写,千篇一律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说关于怎样识记字形的顺口溜,这样做,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无论是教学要求还是教学方法,明显地滞后了。超前进行教学,在讲读教学中比较普遍。低年级教学没有把理解词和句抓得很紧很紧,而过早地抓对自然段的理解,甚至训练分段、归纳段意;中年级教学没有把段的理解搞得很密很实,就急于抓篇的训练,便是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教学要求滞后,是一种浪费。教学要求超前,破坏了循序渐进的训练体系,有些该学的没学,该练的没练,留下知识和能力的欠缺,也是一种教学上的浪费。正确的做法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教材设计的训练步骤,扎扎实实地进行各项语文基本功训练,做到语文基本功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各项能力在训练中逐步提高。

明确三年级的教学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在阅读教学中,明确以段的理解作为教学的重点;在作文教学中,明确以写片断作为训练的重点。只要在中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进行段的训练,就把握住了训练的阶段性,就为高年级篇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为大面积提高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王:如何上好阅读课,是近几年我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做为教材的编辑者,您认为怎样教学,才算把握住了阅读教学的脉搏?

崔:抓阅读教学,其核心是抓讲读教学。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首先就应先抓讲读教学的改进。因此,我想针对讲读教学,谈几点意见。

第一,要根据教材安排的训练重点,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训练。义务教育教材,从三年级第五册开始安排读写训练重点,从理解和运用词语入手,到读句写句,再到读懂自然段、写好一段话,再到分段归纳段意、写好片断……训练重点的表现形式,先是用在“基础训练”的阅读短文中渗透读的训练重点,在作文要求中渗透写的训练重点的方法,再过渡到标明训练项目并以“读写例话”的形式出现的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什么,以便在备每篇课文时有所考虑,在教每篇课文时有所体现。如果教师做到按照教材的安排,在教学中突出训练重点,并逐步使学生将训练重点转化为语文能力,那么,日积月累,必有成效。

第二,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每篇课文都有重点的词、句、段,也都有非重点的部分,并不是逐词、逐句、逐段都必须作为重点讲读的。教师在钻研课文时,要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结合训练重点,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一般指突出中心和可以用来体现训练重点的那些词、句、段;确定学生理解的难点——一般指意思比较深的或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的词、句、段。而后,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属于理解上的重点、难点的,要精心设计提问,不仅要让学生得出答案,而且要使学生知道怎么去想,经历由不理解到理解的思考过程。

第三,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培养自学能力落在实处。

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教学“大纲”规定,三年级开始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因此,备课时要备预习,要考虑提出哪些预习要求,采取怎样的措施使人人都能预习,怎样检查预习效果等。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预习,建议:(1)预习要求要提得简单、明确,不可要求过高。开始,可要求学生读读课文,但每个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读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还可要求学生画出生字、生词,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理解生词——可借助字典或联系课文提供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渐渐地,还可要求学生画出不理解的词句,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着自己分析、解决等等。(2)开始阶段,预习环节可以安排在课内,作为讲读教学的一个环节。待到学生初步掌握了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之后,预习可安排在课外。但教师在课上一定要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预习心得,使学生体会到老师是尊重他们的劳动的。尝到预习的甜头,使他们感到预习是和书面作业同等重要的学习活动,从而长期坚持下去。而学生一旦把预习作为自觉的行动,就不仅受用于当时,而且受用于终生。

讲读课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主要训练场。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心中要装着学生,要从认识到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备课不仅要备老师怎样教,还要备学生怎样学。上课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练习、做作业的时间。总之,种种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阅读习惯,要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词、句、段的同时教给学生,并使他们受到切实的训练。那种上课不分主次地满堂问,学生被动地频繁作答,而书主要靠课下读熟,练习主要靠课下完成的做法必须彻底扭转。课堂上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要有画画、批批、写写的过程,要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培养自学能力。

王:按课程规定,从三年级开始设作文课,并且每周专设一节课用于作文,教材对作文的要求也有明确的规定,对作文的内容有系统的安排,这比低年级零敲碎打地进行一点写话训练,可以说有了质的变化,这也是小学生进行作文的真正的起步阶段,做为教师,在这个关键阶段,如何搞好作文教学呢?

崔:的确,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是整个作文教学的关键的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凭借教材,很好地利用作文课,逐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下面我谈几点看法。

1.三年级主要练习写片断。教学“大纲”规定,作文训练,低年级练习写话,高年级练习写简单的记叙文,中年级练习写片断。三年级由练习写话向写片断过渡,重点是练习写片断。片断较之成篇的作文,篇幅短,要求低,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两三段话,可以不讲究开头、结尾,可以没有文题……只要把要说的一点意思说清楚了,内容比较具体,语句比较通顺连贯,就算达到了要求。这样,学生较少有怕写不好的顾虑,可以放开胆子写,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内容可多可少,篇幅可长可短,反而容易写好。教学中不要提高要求,不要急于让学生写成篇的作文。要求过多过急,往往难住了大多数学生,作文水平难以较快提高。反之,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对待每次作文,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片断,这就为今后写成篇的作文打下很好的基础。学生如果有了能写内容真实具体、语句完整通顺的片断的底子,再往上训练就不会困难,不愁日后写不出好的作文来。

2.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学生每逢作文,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写什么的问题。这次作文,有内容可写,往往能写得很好;下次作文,不知道写什么,很难想象能写出内容具体的作文来。因此,使学生人人都有内容可写,是作文指导的首要问题。这个指导的功夫主要应用在作文之前,提前指导学生观察,积蓄作文的材料。临到作文课上,教师做的工作,一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调动每个人的生活积累,从中选择合适的材料;二是组织学生交流,在互相启发中使所选材料更加符合要求。第二步是指导怎么写的问题,如,按怎样的顺序写,怎样才能写具体等等。三年级一般每周设一节作文课,可一周作文,一周讲评。作文指导一般不应超过15分钟到20分钟,其余时间让学生作文,最好能在课上完成要写的片断。在学生作文时,教师应认真巡视,做及时的个别指导。讲评课可先就一篇写得较好的作文在全班讲评,从内容到词句,发动大家评议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还可就带共性的问题(包括内容和形式,甚至是普遍存在的病句、错字)讲评,使大家知道错在哪里,今后怎样避免。而后,让学生阅读、修改自己的作文,努力把作文改得更好些。修改自己的作文,既是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也是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读写结合,大小作文结合。读写结合,主要指讲读课不只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如,作者是怎样观察分析事物的,是怎样写具体的,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写的,在遣词造句、连句成段上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等等。使学生在讲读课上知道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得更好些,以便在作文时加以运用。如果讲读课和作文课互不联系,搞成两张皮,只在作文课上才讨论作文,作文能力是难以培养起来的。大小作文结合,主要指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完成基础训练中规定的作文(一般每个学期8次),而且应结合讲读教学搞一点课上的小练习,如学了写景的课文,就写一处比较简单的景。学了写人的课文,就用几句话写写某人的外貌等等。只靠8次作文是难以较快地提高作文水平的。大小作文结合,写得多一点,是十分必要的。在讲读课上挤出时间练习,还有助于克服讲读教学费时低效的弊端。

王:最近,有关“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讨论及实践活动在全国各地盛行起来,对此,您有何看法?

崔:针对以往光说不练或训练不严不实的状况,强调把语文课上成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课是对的。但不能顾此失彼,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把讲读课上成不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管词句之间、句段之间的联系,就词解词,就句释句,甚至尚未理解就急于运用的支离破碎的解词释句课;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没有多少思维训练因素的死读、死抄、死背的单纯的知识、技能的练习课。讲读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逐步学会从语言文字(词、句、段)入手,经过分析、归纳、概括,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并在思想感情上受到陶冶。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不等于不要理解、不要动脑。这一点请教师们正确理解和贯彻。

王:我发现和语文课紧密联系的课外活动,已写进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之中了,但不少学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主要是认识上的问题。能否谈谈你们当时把有关语文课方面的课外活动列入义务教育大纲的想法吗?

崔:可以。目前,随着我们的工时制度的改革,我们的教学课时也在减少。这样,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增多,如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成为我们研究的一大课题。经验证明,学好语文,往往得法于课内,成才于课外。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了学生语文方面的才能,要靠两条腿走路,靠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鉴于此我们将语文课的课外活动,列入了义务教育大纲。

语文学科的课外活动主要干些什么呢?首要的是课外阅读。没有足够的阅读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在人教版的系列化教材中,编有与小语教科书配套的自读课本,册与册相配合,组与组有联系。自读课本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有些学校订不到或没有订自读课本,不能不说是一大损失。其次,朗诵小组、写作小组、书法小组是便于组织的兴趣小组。改事会、朗诵会、作文比赛、普通话比赛以及演课本剧等,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因此建议教师要重视课外活动,合理组织,积极引导。只要持之以恒,课外活动一定能起到培养能力、增长知识、丰富生活、发挥特长的作用。

标签:;  

中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访全国小型语言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兰_读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