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开发论文,老年论文,我国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球老龄人口总数已达6.29亿,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位60岁或60岁以上的老人,50年后该数字还将会翻番。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还是世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5。
一、人口老龄化给中国旅游业带来的契机
1、老龄化进程迅速,商机突现
按国际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7%以上,表明该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8811万人,占当时人口总数的6.96%,已接近老龄化,2006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1.49亿,占总人口数的11.3%,并以每年约3.2%的速度递增,2014将达到2亿,2026年为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最大值4.37亿,比现在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五个国家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之后将一直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届时,老年人口将占到我国总人口数的30%,即每三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有着“银发经济”之称的老年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为各大商家所重视。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老年用品市场的年消费能力高达6000亿元,到2010年,这一数据将突破20000亿元大关。
在走俏老年市场五类商品中,旅游位居其一,展露出巨大的商机,“银发旅游”概念应运而生。
2、影响老年人出游的原因分析
我国现有1.49亿老年人口,“银发旅游”前景广阔。但是,由于各种各样或客观或主观的原因,影响着老年人出游的可能性,使1.49亿老人并不能人人出游年年出游。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旅游企业只有在客观分析和了解导致老年人不能出游或不愿出游的原因时,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采取相应对策,占有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
下面对影响老年人出游的主要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推断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容量的大小。
(1)健康因素
身体基本健康,能够进行强度不太大的旅行,这是老年人出游最基本的条件。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事业的进步,不仅增强了人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意识,而且延长了人们的平均寿命。根据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2007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数字,2006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男性71岁,女性74岁。
一般把60岁以上老年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60到69岁是低龄老人,70到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数据,三种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在我国老年人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40%和10%。
我国低龄老人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好,虽然大多有或多或少的老年性疾病,但在悉心呵护和谨慎对待的基础上,完全具备出游的身体条件;多数中龄老人的身体状况也基本适合出游,但部分老人需在家半护理甚至全护理;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更是需要护理的重点群体,即使不需要特殊护理,也因高龄和体力不支而极少出游。全国几次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在我国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因此,在我国1.49亿老年人中,具备出游身体条件的老年人为1.165亿,约占全国老年人总数的78.19%。
(2)经济因素
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求,并且这些需求存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即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以后,人们才将转而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需求,只有当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在获取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安全感得到保障后,人们才会去追求这种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因此,经济条件是制约老年人出游的关键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城镇老年人能够做到老有所养,养老金基本能按时足额发放。但应当看到的是,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做到应保尽保,同时,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也非常有限,2006年末,我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8649万人,仅占当年全国总人口的14.19%,远远低于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20%最低线。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排斥了8亿农村人口,97%的农村人口没有养老保障,占我国老年人总数70%以上、多达1043万的农村老龄人口还在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而发愁,要让这一部分老年人出门旅游必须是在为其解决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
(3)旅游动机
在满足了基本需求后,很多老年人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旅游消费因为具有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加阅历、益智健体等功效,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青睐。
离退休后的老年人与外界社会接触相对较少,生活环境和日常习惯的改变,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般会有很强的失落感,精神上缺乏归宿感,怕得不到社会承认,怕被社会遗忘,疑心重,急躁易怒。通过参与多种旅游活动,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性情,融入团体,参与社会发展,获得积极的休息和娱乐,同时有助于克服自我老化心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提高生活满意度,降低孤独感和不中用感,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从而使身心获益。
即使那些没有足够经济能力的老年人群体,同样对外面风光迤逦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具有强烈的旅游动机,是潜在的旅游客源,一旦条件成熟也会参与其中。
(4)闲暇时间
一般我国城镇老年男性退休时间为60岁,女性55岁。退休后除部分人老心不老,愿意且有能力发挥余热而被返聘上岗或另谋职业外,绝大多数老年人居家养老。过去由于我国传统大家庭思想的影响,以及经济条件和住房条件的限制,很多家庭都是三代同堂,儿女们迫于生计忙于工作,家中的老年人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照顾子孙上,没有过多的闲暇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意识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家庭结构逐渐由“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向“两口之家”和“三口之家”的小家庭过渡,孙儿孙女或被送社区托儿所、幼儿园,或已长大成人,不再需要退休老人的照顾,老人们于是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自己的需求,可以更自由地支配时间。
在农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迁移流动,多达1.4亿的年轻农民涌向城市,加快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因而很多农村人口在进入老年后,还不得不担负着农业劳动和家庭劳动的双重重任,闲暇时间相对较少,但在每年农闲时段会有很多富裕时间。
通过以上四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我国,闲暇时间和旅游动机不是制约我国老年人口出游的主要因素,影响老年人出游的主要因素在于身体条件和经济状况,由于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使我国完全具备旅游条件、可以经常出游的老年人总数约为:
14900万人*78.19%(身体许可)*14.19%(有养老保障)=1653.18万人,约占现有老年人总数的11.1%,另有一部分老年人虽不完全具备出游条件,但在排除出游障碍后,也有出游的可能性。随着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日趋完善,可经常出游的老年人比例将会逐年递增。
3、未来国内老年旅游市场仍将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每年以3.2%的比例不断增长,我国政府也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镇老年人和乡村老年人被纳入该制度之中,不再为养老问题而担忧。2004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64亿人,占总人口数的12.57%,2005年为1.74亿人,占13.38%,2006年为1.86亿人,占14.19%,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更是全面实施国务院养老金新计发办法的落实年。在农村,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并将逐步得到推广。在解决了养老问题之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有条件走出家门,到壮美河山潇洒走一回。2006年老年人旅游所带来的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17.86%,这一增长态势未来还会持续。
政府也积极鼓励老年人参与旅游。老年旅游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使老人更好地安度晚年,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而且能回笼货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旅游产业及相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度。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第三产业产值相应增加10.2元之多,而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有关联的间接就业人数5个以上。由此可见,发展和推广老年旅游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据预测,如果我国老年人出游比例能从现有的25%提高到发达国家60%的水平,我国的年国民经济总收入将增长0.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各大旅游企业也看准了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各显其能,老年旅游项目不断推陈出新,旅游企业开始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细致、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以吸引更多的老年人。
4、老年旅游市场容量分析
老年旅游市场容量是指旅游消费市场中老年人购买旅游产品的能力,它由老年人口数量及增长速度、老年人的购买力及增长速度和购买欲望三大部分组成。
根据我国国家旅游局统计,2005年我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为12.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286亿元,人均出游花费435.73元,全国老年人出游人数占全国总出游人数的25%,老年人人均花费因为没有具体的统计而缺乏准确数据,可以把它等同于国内旅游的人均花费,由此可以计算出因老年人出游而带来的收益为1320.26(12.12亿人次*25%*435.73 元/人);2006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13.9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229.7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5.0%和17.9%,人均出游花费446.9元,同比增长2.5%,按照2006年老年人出游人数占当年全国总出游数的比例与2005年相同,仍为25%来计算,可以得出2006年老年旅游所带来的旅游收入约为1556.05亿元(13.94亿人次*25%*446.9 元/人),比2005年增长了17.86%,约占我国当年老年用品市场年消费能力6000亿元的25.93%。由此可见,老年旅游市场增长速度之快,在老年用品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之重不可小觑。
而在发达国家,老年人的出游比例高达60%以上,美国超过55岁的人口中就有47%的人有过远程出国旅游的经历,相比之下,我国老年人的出游比例不到25%,而且多为近距离的短线旅游,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如果我国老年人口的出游人口的比例也能够达到60%,那将是一块价值高达3737亿元的蛋糕,国内老人旅游市场尚有巨大潜力有待挖掘。
二、我国老年旅游的现状及特点
纵观当前的老年旅游市场,由于老年人的个体差异,以及各自生活环境、生活地区的差异,我国老年旅游呈现出以下特点:
1、旅游目的地以国内为主,境外旅游发展迅速
按照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国内旅游开始兴旺,并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将出现周边出国旅游的热潮;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洲际旅游有所加快。
2001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基本上进入国内旅游快速增长期。2006年我国人均GDP为2004美元,因而在未来几年,我国居民旅游仍以国内游为主,老年旅游也不例外,具有以国内旅游为主的特征。
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的部分城市人均GDP已达到3000美元,甚至超过5000美元,因此这些地方出境旅游和洲际旅游已率先蓬勃兴起,发展迅猛。
2、旅游客源市场分布不均,老年旅游消费的梯度性表现明显
由于历史渊源、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的原因,我国东西差异和城乡差异明显,老年旅游客源市场的地域分布也极为不均,具体表现为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由城市向农村递减。
经济地理学上一般把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中、西三个经济带,相对来说,西部大致比中部落后5年,而中部又要比东部落后5年左右,呈明显的梯度性。以近两年为例,2005年我国人均GDP为1703美元,其中位居前12位的均为沿海省市,上海当年的人均GDP高达6570美元,而贵州的人均GDP还不到上海的1/10,仅有620美元;2006年上海的人均GDP为7189美元,已超过开展洲际旅游的收入水平,同期,西藏自治区却在为达到1200美元人均GDP举步维艰。因此当上海的老人们拿着丰厚的退休金在为去欧洲还是澳洲旅游左右为难时,西部地区老人们还在盘算,退休后能否去某个向往已久的国内或省内的风景名胜区一了夙愿。
除了东部与西部差异外,我国城乡收入差异也异常突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而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255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例高达3.22∶1,预计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持续加大,将突破3.3∶1。从恩格尔系数来看,农民生活水平比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至少落后7年。
此外,社会进步使文化知识越来越得到重视,高学历者能得到报酬高、福利好的工作,不同阶层和工种而导致收入上的梯度差异也日趋明显,这一点将会反映在未来老年人的储蓄和退休金的差额上。
经济发展的梯度性导致收入的梯度性,从而导致旅游消费的梯度性。当前我国一部分老年人正在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换和升级,由国内游向出境游转换和升级,而另一部分老年人的观光游、国内游需求刚刚兴起并日趋旺盛,可望替代前者因需求转移而出现的旅游市场空缺,使我国老年旅游消费呈现出层次分明的梯度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梯度性将继续存在。
3、旅游类型以观光游览型为主,男性多于女性
2000年的旅游调查表明,我国旅游者首要出游目的仍是游览观光,约占半数左右。老年人的出游目的与一般旅游者大致相同,差别较大的是,老年人中以健康疗养为目的的比例比一般旅游者高,这说明老年人因为身体状况的原因,对健康疗养类的旅游产品需求量较大,医疗保健型老年游客有逐步增加的可能。
在老年旅游者中,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背景,这与他们的工作和收入背景有密切关系,因此他们对旅游过程中自然和人文知识的了解比一般的旅游者要多。另外,老年旅游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这可能与体质差异和传统观念有关。男性体质一般强于女性,而且在过去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中较多地与外界接触,有更多出游的机会,同时因为思想更为活跃、较能接受新鲜事物而更愿意出游;而女性思想相对保守,又忙于家务,身边易形成自己的群体,难以分身外出旅游。不过这一点在宗教旅游中除外,宗教旅游中女性多于男性,因为进入老年后,由于某种心理需求,女性更容易产生宗教信仰,多朝圣旅游。
4、出游时间多为旅游淡季,对旅游企业服务质量要求高,购物能力较差
进入老年后,年龄的增长伴随着身体机能的日趋下降,老年人的体力、应变能力和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大不如前,加之老年人出游以修养身心为目的,不想为旅途中的诸多事务烦恼,因此,他们更愿意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队,由旅行社和导游为他们安排好行程中的各个环节。在出游时间上一般选择淡季,除了价格因素外,也因为淡季更适合老年人恬淡无争的心性,舒适度和满意度高。
老年人多选择时间比较短、路程比较近的短线旅游,这样不仅价格便宜,而且不会因为身体过于疲劳而引发疾病,而身体状况较好、有能力参加长线旅游的老年人,也会要求比较快捷舒适的交通工具。在旅游过程中,体力较弱、行动较迟缓的老年人比一般游客更加要求旅速游缓,希望途中时间短,景点安排的时间长,行程安排不要太紧张。同时,因为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老年性疾病,因而要求旅游团有健全的医疗安全保障系统,随团配医护人员,随团导游必须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和护理知识,尤其是老年病的急救知识。老年人拥有丰富的阅历,不少老年人都走过很多地方,对导游讲解的水平要求较高,又因为年龄的缘故,要求导游员能提供更细致周到,体贴入微的导游服务。
一般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经历过战争年代或文革时期的艰苦岁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都很节俭,在旅游过程中精打细算,旅游支出基本上用于吃、住、行、游,他们较少参与购物和自费性娱乐活动,即使购物也要求物有所值,很少在导游带往的旅游定点购物商店进行购物,这对很多旅行社和导游来讲不得不说是一大考验。
三、我国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
1、政策扶持,企业跟进,创立品牌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发展,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政府在逐步推广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使更多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另一方面,政府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开始制定引导老龄产业发展的各种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特殊政策,大力扶植老龄产业,积极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老龄产业的发展,同时,整合各地旅游资源,推出一系列措施促进老年人出游,发展老年旅游业。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和政府众多的优惠政策,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抓住了未来。2002年2月我国成立了中国老年旅游联合体,现有60余家旅行社加入协会,共同参与老年旅游业的规划和发展。但我国目前真正以老年旅游者为主要业务对象的专业旅行社很少,大多数旅行社都是兼营老年旅游,而且每个旅行社老年旅游的业务量在业务总量中所占比例都很小,老年旅游市场份额被瓜分得零散破碎,加之旅行社鱼目混杂,造成老年旅游满意度低,很多老年人乘兴而游败兴而归的局面。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建立专门的老年旅行社,或成立老年旅游部,或在每个城市中建立一个老年旅游联合体,整合老年旅游市场,禁止恶性竞争,创立老年旅游品牌。由老年旅游专家全面负责老年旅游从设计开发、宣传营销到执行的全过程。在深入了解老年人,分析老年人心理特征,对市场进行细致研究后,推出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服务产品,做好跟踪随访,适时改进,使老年旅游者体会到旅游的乐趣,使他们真正老有所乐。
2、市场细分及不同市场的开发策略
(1)根据旅游消费的梯度性细分
由于我国旅游消费的梯度性,在市场开发上要针对不同收入群体设计不同的产品,以满足不同老年消费者的需要。
按地区的不同可以把老年旅游者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旅游消费梯度,旅游消费水平大致对应高、中和低三个层次;按城乡差别可以把老年旅游者划分为城镇、城乡结合部和乡村三个旅游消费梯度,旅游消费水平大致对应高、中和低三个层次。
节俭是中国老年人的共性,但是相对来说,消费水平高的老年旅游者过着较优越的生活,享受着较丰厚的退休津贴,他们儿女有成,衣食病痛无忧,购物能力较强,用于旅游方面的开支较多,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几乎每一年都要出去旅游,旅游企业从这部分老人身上得到的回报率是最高的。因此,旅游企业应将其作为重点开发对象,部分老人可设置为VIP成员并建立档案,保持经常的联系,在关怀问讯中更多地体现亲情,做到深入细致地了解老人的需求,尽可能提高这部分群体的整体出游率,增加每一位老年人单人次出游的频率,延长其出游时间,鼓励其参与长线旅游和出境旅游,量身定做一些旅游项目来满足这部分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对消费水平中等的老年旅游者,旅游企业应当清楚他们是老年游客中所占份额最大的群体,抓住了他们也就抓住了市场,能否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能否提供优质的服务带来良好的口碑,是旅游企业经营的关键所在;对于消费水平较低的老年旅游者,旅游企业不能掉以轻心,这一部分老年人虽然消费能力较低,但数量庞大,可以形成规模销售,同样能为旅游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旅游企业应多设计一些经济实惠的产品,尽可能降低成本和利润,为这部分老年人出游提供方便。
(2)根据年龄段进行细分
一般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致分为三个阶段:60到69岁是低龄老人,70到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我国现有3250万中高龄老年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不能走出家门,因此,对于那些可以走出家门的老年人,旅游企业应当珍惜有限的为他们提供服务的机会,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舒适周到的产品,使老年人老有所乐,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实现人生最后的梦想,能够快乐地走完人生。
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病痛随之而来,老年人的体力和精力呈下降趋势,因此老年人的出游愿望、出游可能性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
在三种年龄阶段里,出游比例最高的是低龄老人。相对于其它两个老年群体来说,他们是老年中的年轻人,有较多的精力和较健康的体魄,儿女已参加工作,手里有一定的积蓄,家中没有负担,经济条件较好,是旅游企业重点开发的对象;中龄老人和高龄老人出游率虽然较低,但因为这一部分老人的儿女在各行各业中已有所成就,儿女们有更好的条件来帮助老人实现出游的愿望,因此,旅游企业应针对性地开发赋予人性化的“家庭亲情旅游”,邀请子女陪伴老人旅游,创造双赢效应:对于客户来说,通过出游,可大大提高两代人的亲情度,使老人倍感温馨;对企业来说,既扩大了客源市场,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与销售
(1)新产品的设计开发
不同老年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旅游企业要根据不同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差异来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根据不同的老年人,可针对性地确立不同的主题来吸引老年人,比如:
根据老年人的个人爱好,可设计各类兴趣旅游,如风光摄影游、绘画采风游、棋牌会友游、舞蹈交流游等;根据老年人比较注重身体保养,可设计医疗康体游、养生度假游、异地养老游等。
据季节的差异性,可设计观花采果游、避暑避寒游等;根据家庭情况,可设计家庭亲情游,金银婚游等;根据信仰的差异,可设计红色旅游、宗教朝圣游等;根据老年人的怀旧思乡情节,可设计还乡游、寻根游、老同学老战友游、同乡游等。
根据老年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希望能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价值,体现生命的意义,旅游企业还可与相关组织协调,设计针对老年人的助学助医游、扶贫帮困游、环保宣传游等。
不论什么样的旅游产品,旅游企业在设计时都应当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基本特点和具体情况,做到换位思考,想老人所想,在旅游六环节上具体做到以下要求:
吃:考虑到老年人牙齿的咀嚼能力、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的退化,应选择卫生条件比较好,比较干净整洁的旅游饭店,老年人的食品宜清淡爽口、易于咀嚼和消化,低糖、低盐和低油脂,注意价格要合理实惠,在就餐时间上比一般团队安排要长。
住:老年人睡眠不是很好,易惊醒,喜清静,同时因为老年人重实惠不讲奢华排场的特点,在酒店选择上宜考虑质优价廉、环境幽雅的二、三星酒店,尽可能地安排舒适安静、不易受打扰的房间。
行:旅游交通上宜选择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长途交通工具以飞机为宜,其次为铁路的软卧和硬卧,短途的交通工具以豪华旅游大巴为主,能够实现门对门的接送服务。
游:由于经济和身体条件的限制,时间越长、路程越远的旅游线路参加的老年人越少,因而,在设计新产品时要尽可能“短而精”,时间行程要短,旅游景点精炼,节奏安排舒缓不紧张,同时要有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应随团要有医护人员,能及时与途中各点的医院联系,随团配备丰富的带老年团的经验、应变能力和责任心都很强的导游。
购:由于老年人较节俭,讲实惠,且携带能力有限,整体购物能力不是很强,同时,由于老年人体力有限,行动比较迟缓,安排的购物时间会大大缩短老年客人在景区的时间,导致景区游览的缩水,因此,除非是客人的事先要求,一般老年旅游团最好不要安排去指定的旅游购物商店购物,在团款上可略微比一般的团队高一点。
娱:老年人因为年龄和身体的缘故,不宜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接受过于强烈和持久的刺激,因此,在娱乐上,宜安排一些轻松愉快,适合老年人的项目,如戏剧欣赏等等。
(2)新产品的宣传和销售
新产品出炉后,在设计宣传品时,应考虑到老年人视觉功能的下降,宣传品的文字应尽量醒目,简单明晰,一目了然,多用色彩鲜艳的图案加大视觉冲击力。
在营销上,由于老年人退休后与社会联系不紧密,生活相对比较闭塞,接受信息的渠道比较少,他们的信息主要来源于自己的亲朋好友、社区以及过去就职的单位,因此,应多与各单位的工会组织、政府民政部门及其下属单位、民间老年组织(如老年摄影协会、老年棋牌协会等)建立沟通和联系,在老年人比较集中的社区以及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地段成立专门的老年人旅游服务站,建立客户需求信息系统,开展上门服务和热线服务,电话订购、网上订购等不同的营销方式,以扩大影响。
另外,旅游企业还可与政府相关部门一起组织一些老年公益活动,如老年摄影展、老年书画展等,实行奖励旅游,利用政府掌握的电台、电视台和报纸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老年旅游者。
总之,发展老年旅游产业,于国有利,于民有益,于企业有图。开发老年旅游市场一定要以老年人为本,想老年人所想,要有为老年人服务的思想和意识,切实了解老年人的需求,设计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注重服务质量,才能够使老年人真正老有所乐。只有抓住了老年人的心,企业才能抓住老年旅游市场,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