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论文_宋宪仁,朱兆兴,吕文涛,王丽,段飞雪,陈刚,王强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论文_宋宪仁,朱兆兴,吕文涛,王丽,段飞雪,陈刚,王强

宋宪仁 朱兆兴 吕文涛 王 丽 段飞雪 陈 刚 王 强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医院 甘肃嘉峪关 735100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系膜脂膜炎(M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MP的CT表现与诊断,其中2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6例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所有病例均进行全腹部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所有病变均位于肠系膜根部,包绕肠系膜血管。6例以肠系膜炎性渗出为主,表现为雾状影,密度均匀;2例表现为肠系膜内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索条影,索条中间夹杂密度较淡的雾状影。6例有假包膜形成。4例血管周围出现脂肪环征。有占位效应,周围肠管可见受压移位。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诊断;脂膜炎;腹膜

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MP)是临床上非常少见的一种疾病,它发生于肠系膜脂肪组织,沿肠系膜血管走行区域分布,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关于肠系膜脂膜炎的报道较少。作者通过对8例肠系膜脂膜炎的CT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8例行腹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并诊断为肠系膜脂膜炎的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41-76岁,平均54.5岁。其中2例经组织病理证实,其余6例根据CT诊断标准做出诊断。仅3例有腹痛的症状而行腹部CT检查,其余均无任何症状,为CT检查时偶尔发现。1例患者肺癌;1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例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例经3-6个月复查,病变未见明显变化。

2.CT诊断标准:小肠系膜脂肪组织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高,高于腹膜后脂肪密度,界限清楚,包绕但不侵犯肠系膜血管,可推压邻近肠袢但不侵犯,且除外肠道及腹膜后肿瘤及感染性病变[1]。所有病例均由3名有经验的CT诊断医生达成一致后做出诊断。

3.技术参数 应用Philips Brilliance16螺旋CT扫描机或Philips Brilliance 256iCT扫描机,扫描采用120kV,240~360 mA。螺距为1.375,5mm层厚。8例均进行全腹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造影剂为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85m1,300mgI/ml,应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注射流率为3.0ml/s,注射开始延迟25~30S后行动脉期扫描,55~60S行门脉期扫描。图像后处理重组,采用0.725mm层厚和0.725mm间隔,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对肠系膜病变组织测量CT值。

2.结 果

全部病例病变均位于肠系膜根部,沿肠系膜动静脉血管及其分支走行分布,矢状位示腹主动脉前方呈上下长、左右宽、前后窄的扁平状影(图1-6)。其中6例以炎性渗出为主(图1-4),按CT诊断标准做出诊断,表现为肠系膜脂肪密度升高呈雾状或磨玻璃样改变,与周围正常脂肪和腹膜后脂肪分界清楚,肠系膜动静脉血管被包于病变内,均可见假包膜,其中4例包膜不完整,2例包膜完整。2例以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化为主(图5,6),表现为雾状及膜玻璃影背景上出现粗大纤维索条影,病灶边界清楚,其中l例有不完整假包膜。所有病例均可见周围肠管被病变不同程度推移。4例邻近血管周围脂肪密度正常,形成脂肪环征(fat ring sign)[1.2](图1、4)。未见肠系膜血管扩张及狭窄改变。未见钙化,未见淋巴结肿大。

3.讨 论

1、病理机制:肠系膜主要是由脂肪组织,以及穿行于脂肪组织内的供应肠道的动、静脉和淋巴管构成,在正常情况下,肠系膜、腹膜及其构成的韧带在CT影像上不易清晰显示,但是血管、淋巴结等结构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表现为相应部位的脂肪密度内夹杂的血管影和小的淋巴结。

MP又叫硬化性肠系膜炎、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或回缩性肠系膜炎,是一种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非特异性的炎症,原因不明,可能与外伤、感染、缺血、肿瘤、免疫异常有关。本组有1例患者合并肿瘤,1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例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示可能MP与肠系膜的血供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MP多见于小肠系膜根部,偶尔也可累及结肠系膜、胰腺周围、大网膜、腹膜后等区域[3]。MP主要病理改变为肠系膜脂肪侵润,慢性炎症和纤维化。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病理上可分为3个亚型[4]:(1)炎性渗出型,病灶以炎性细胞浸润、渗出为主,是临床上发病较多的一个类型。(2)纤维化型,病灶以纤维化或肉芽组织增生为主。(3)脂肪坏死型,以脂肪坏死为主,患者可有腹痛、小肠梗阻或缺血、腹泻等症状,可有血沉增快。男性多见,年龄20~90岁。

2、CT表现 以炎性渗出型为主的肠系膜脂膜炎,CT上表现为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但仍低于水,呈雾样或磨玻璃样改变[5],病灶周围或其内可有少许纤维条状影,半数以上可以见到假包膜[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组共有6例属于此类型,其中4例周边有不完整假包膜,2例周边有完整假包膜。假包膜周围为正常脂肪组织。周围肠管受压推挤并向周围移位。假包膜使炎症与周围正常脂肪组织分隔开来,代表了炎症的一种自限性反应。

纤维化型MP,CT表现为病变区域多发粗大纤维索条状影及边界清晰或边界不清的高密度肿块,由于病变纤维化浸润及肿块压迫,部分肠系膜血管可发生狭窄、栓塞或静脉曲张,继而侧支循环产生。本组纤维化型2例,未见肠系膜血管有改变。

脂肪坏死型CT表现为肠系膜根部以脂肪为主的肿块影,但肿块内密度明显高于正常脂肪密度,其CT值升高的程度取决于脂肪坏死的程度,脂肪组织坏死越彻底,其CT值越接近于零,肿块外周可有一圈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包绕[5]。纤维化型及脂肪坏死型MP病变内可有钙化灶,本组未见钙化。MP虽然可分为上述3型,但炎性渗出、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脂肪坏死、钙化往往不成比例地混杂存在于同一病例中,影像表现复杂。

以炎性渗出型表现为主的MP,CT诊断不难。但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容易漏诊,应注意CT图像的窗技术问题,窗宽或窗位不当均可导致漏诊。如应用窄窗宽和较高窗位,脂肪密度的增高很容易被忽略。降低窗位、放宽窗宽以及在图像存储与传输(PACS)系统的应用中实时调节窗位、窗宽能有利于对MP的诊断[7]。在平常阅片中只有注意肠系膜密度的变化,才能提高对本病的发现率。

以纤维化型表现为主的MP,表现为肠系膜软组织肿块,肿块可包绕肠系膜动静脉血管,病程发展通常缓慢,广泛纤维化浸润有可能导致肠系膜血管改变,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在影像学上该型软组织肿块有时与肠系膜肿瘤如肠系膜间皮瘤、淋巴瘤、转移癌、硬纤维瘤、平滑肌源性肿瘤等鉴别有一定困难。(1)肠系膜间皮瘤一般为多发病变,除肠系膜外,大网膜或肠壁的表面也可发病,并常伴有腹水,且多无钙化[6]。而MP一般无腹水,肿块内可伴有钙化。(2)淋巴瘤也为多发,病灶内通常无钙化,并可见散在的肿大淋巴结,而且淋巴瘤一般不导致肠管的缺血,增强扫描后血管成像有助于鉴别诊断。(3)转移癌的患者通常可以发现肿瘤的原发病灶,肝脏等脏器转移及淋巴结肿大有助于诊断,且常伴腹水。(4)肠系膜的硬纤维瘤表现为小肠系膜边界不清,无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影,可累及邻近结构,引起成纤维反应,导致肠管狭窄和梗阻,具有局部复发倾向。另外肠系膜间皮瘤、淋巴瘤、转移癌、硬纤维瘤的患者肠系膜血管周围很少有脂肪环征,这一征象亦有助于与纤维化型的MP相鉴别。

以脂肪坏死型表现为主的MP时,由于肿块内坏死密度接近于水样密度,周围模糊,囊壁增厚,易误诊为腹腔脓肿、腹腔假性囊肿伴感染、肠系膜囊肿伴感染。认识脂肪坏死的CT表现能提高对脂肪坏死型MP的诊断。事实上,脂肪坏死后,其密度接近于水样密度,不能因未见脂肪密度就排除脂肪类病变的可能,。

MSCT血管造影和多平面及三维重组能帮助评价病变范围、血管受累情况及随访、手术和活检前了解病变与血管的关系[3]。本组病例经血管重建及多平面重组均未见累及血管。对肠系膜脂肪密度改变的评价,CT应优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

总之,肠系膜脂膜炎具有一定多层螺旋CT特征,多层螺旋CT是诊断肠系膜脂膜炎及随访观察的极为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可行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大多数MP病例具有自限性,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多不需要特殊治疗。当存在并发症时需采取相应治疗。MP是良性病变,很少复发,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l]Daskalogiannaki M,Voloudaki A,Prassopoulos P,et aL CTevaluation of mesenteric panniculitis: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diseases.AJR.2000.174:427-431.

[2]Zissin R,Metser U,Han D,et a1.Mesenteric panniculitisin oncologic patients:PET-CT findings[J-I.Br J Radiol,2006,79(1):37—43.

[3]Lawler LP,McCarthy DM,Fishman EK,et a1.Sclerosing mesenteritis:depiction by multidetector CT and three 2dimensional volume rendering[J].AJR,2002,178:97-99.

[4]闾长安,姜新宇,潘青华 肠系膜脂膜炎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重庆医学2011.14:1400-1402.

[5]闾长安,方向明,吴庆德.肠系膜肿块型脂膜炎,疑难病例影像精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09—211.

[6]Horton KM,Lawler LP,Fishman E1L CT findings in sclerosing mesenteritis(panniculitis):speetrttm of disease(Review).Radiographics。2003,23:1561-1567.

[7]赵绍宏,赵红,蔡祖龙,等.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5):526—527.

论文作者:宋宪仁,朱兆兴,吕文涛,王丽,段飞雪,陈刚,王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  ;  ;  ;  ;  ;  ;  ;  

肠系膜脂膜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论文_宋宪仁,朱兆兴,吕文涛,王丽,段飞雪,陈刚,王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