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论文_王梅

高青县中医医院 山东省高青县 256300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收治的患者8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用护理标识(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信息、输液、引流管道、术中药物、手术室设备、空间、警示标识等)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效果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较高于对照组的护理程度,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使用护理标识能够的效果较为明显,并且还能让差错发生的风险有效降低,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前言

在医院中,手术室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对患者实施救治的重要地方,任务重、时间长、以及效率高等均是在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1]。并且,如果在进行护理中,稍微有任何不注意以及不安全因素都会致使护理风险的产生,从而容易导致医疗纠纷。因此,为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必须要进行风险管理[2]。在手术室中,护理标识是极为常见的,其不仅能够给医护人员起到警示作用,并且,对于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还能有效缓解,从而使护理风险的发生有效减少,让患者的预后水平得以提高。因此,我院选取86例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患者8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将其严格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女性20,男性23例,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62岁,平均年龄(74.43±3.14)岁。观察组:女性21,男性22例,年龄最小为19岁,最大为63岁,平均年龄(74.62±3.65)岁。排除标准:语言障碍者、精神疾病者、随访失联者、孕妇及哺乳期女性。所以患者及家属均同意签署就医协议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数据分析,组间比较,P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手术室使用的护理标识必须要统一,比如:色牌、标牌、标语、标图、腕带、印章等),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选用护理标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患者标识。患者在进入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将其详细资料进行填写,且在临床上,腕带还属于身边标识,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患者的病情情况。因此,护理人员还需为患者佩戴好,例如:蓝色标识为普通患者;红色标识为重症患者;粉蓝色标识为患儿,在进入手术室,手术人员应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核对。由于多数患者在手术中需要多个输液通道,但是,这样容易导致其在护理上容易出现差错,因此,为避免差错出现,可以将标识名称及放置时间设在较为醒目的位置。并且,还有些患者可能对药物过敏,所以,护理人员还应做好药物标识。

2.环境标识。由于手术室中存在着多个不同区域,所以,必须要做好机械、设备放置标识。同时,对于手术室的环境也必须严格要求:红色为污染区、绿色为无菌区等。

3.警示标识。由于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因压力较大,致使其在取药中容易取错相似包装类的药物,所以,为避免药物取错,应采用不同颜色对输注的药物进行标识,其中包括药物名称、使用时间、使用途径等。例如:对外用药物采用蓝色的标签进行标识、内服药物采用红色标签进行标识等。

1.3观察指标

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后的护理满意程度,采用医院自制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将量表在患者入院时下发,出院前收回,每张总分为100分,分为三个等级:满意为大于等于90分,较满意为89至71分,不满意为小于等于70分,得分越高说明满意程度越好。满意率+较满意率=总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数据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表示计量资料,行t、卡方值进行检验,若所有数据的检验结果都小于0.05,说明本文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83.72%,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效果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安全因素出现,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伤残、死亡等护理风险,所以极易产生医疗纠纷,致使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留下一定的创伤,以及加重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4]。因此,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是极为必要的,能够有效预防风险事件发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在风险管理中,进行护理标识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护理标识主要是指:在医院中设置一些较为醒目的、科学性的标准的标识,从而让患者在住院过程中,预防其因各种不安全因素、护理风险事件所导致的意外发生[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护理的总满意率相比于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护理标识的总满意率的效果较优,P小于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设置护理标识是极为必要的,能够有效降低意外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广泛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春红,黄莉华,赖美梅.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01):233.

[2]徐政秀.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08):99.

[3]刘海霞,刘秀梅,李秀琼.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的应用效果[J].临床护理杂志,2015,14(04):54.

[4]王婀娜.护理标识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3):199.

作者简介:王梅,1971年11月,女,汉,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本科,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王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  ;  ;  ;  ;  ;  ;  ;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论文_王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