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8经济运行趋势与39/99经济前景_企业经济论文

39/98经济运行趋势与39/99经济前景_企业经济论文

#39;98经济运行趋势和#39;99经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运行论文,趋势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时间已过三个季度。前三季度,国家先后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国内需求,国民经济在平稳运行中保持了适度增长。预计1-9月GDP可增长7.2%,工业增加值可增长8%,分别比上半年加快0.2个和0.1个百分点,呈现缓慢回升态势。

要确保全年8%增长目标,第四季度GDP和工业增加值必须分别达到10%和13%以上,难度较大。从主、客观意愿分析,希望目标实现,但须努力争取。因为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同时存在。有利条件是:宏观经济环境相对宽松,多种要素供给充裕;扩大社会有效需求的政策措施逐步到位,市场制约生产的状况有所改观;物价保持较低水平,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国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会有较快发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将更加充分发挥;市场前景广阔,潜在消费需求巨大。不利条件是:国际贸易和金融形势动荡,外需拉力进一步减弱;财政收入增幅明显回落,削弱国家支持改革和发展的能力;金融不良资产比重较高,非法金融活动和违规经营时有发生,金融风险依然存在;市场物价持续走低,启动消费市场难度加大;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特大洪涝灾害,工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此外,亚洲金融危机波及整个世界金融市场,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加深,能影响到什么程度还是一个不确定因素。

从目前总体形势看,随着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城乡公共工程建设的启动,加上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对市场需求的拉动,国民经济将以平稳趋势回升,工业生产也将有一定幅度增长。但由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基本缓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一时也尚难解决,提高经济效益任务艰巨。初步预计,第四季度GDP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可增长7.6%和9.5%,全年累计大致可分别接近预定目标。

1999年宏观经济环境将更趋宽松,特别是供需环境和政策环境可得到较大改善,对国民经济和工业经济是个难得的机遇,发展趋势将会在1998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只要合理利用各种经济资源,充分发挥潜在经济增长力,1999年的GDP可以达到10%增长水平。但为了缓解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进而逐步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减轻国际金融动荡带来的影响,1999年仍应坚持“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方针,继续以控制总量为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改善经济运行质量,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促进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为此,GDP增长速度宜安排为“保7%争8%”,工业增加值相应为9%-10%的增幅。

关键在于扩大内需。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可清楚看到,任何一个大国的经济持续发展,最终都是依靠增加建设投资、促进人民消费以扩大国内需求来实现的,而不是单纯依靠国外需求的刺激。近几年,由于我国的国内需求不足,进口贸易增加较少,产生了持续多年较大规模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加之去年以来亚洲发生的金融危机,冲击了我国出口竞争力,外需增长乏力,所以我国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更应放在切实可靠的扩大内需上。而我国目前市场运作的实际情况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多数商品供大于求,普遍存在银行惜贷、企业惜投、居民惜购的“三惜”现象。当务之急应进一步研究扩大内需、启动市场的对策措施,并付诸实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扩大内需,宏观与微观都应有所作为。宏观要启动市场,微观要开拓市场。启动市场的着力点应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主,同时逐步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采取相应的配套政策,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积极性。开拓市场的着力点应以强化市场意识为重点,以品牌、性能、质量、价格和服务,公平竞争,引导消费,占领市场。

扩大内需,除采取货币政策外,应更积极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有效需求的作用是有限的,尤其是处在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更受到限制。而财政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比货币政策有明显的作用,为经济发达国家所普遍采用。当前应采取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直接用于大型公共工程建设、扩大公共消费,使我国广阔市场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即期需求,使城乡居民的预期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从而解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为了缓解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还必须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宏观与微观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宏观是前提,微观是基础,两者的有机作用构成国民经济的整体,但近年来出现了宏观形势趋好、微观困难较多的不协调现象。宏观形势好,表明我国经济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里有微观作出的贡献和承受的巨大成本,导致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在新形势下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宏观与微观形成了极其明显的反差。分析其中原因,有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如盲目重复建设带来的部分生产能力过剩,有的是不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出现的新问题,如职工下岗待业。因此,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考虑,解决好宏观与微观层次上三个问题和四个关系。

三个问题是:1、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避免重犯盲目重复建设的老毛病;2、强化对统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虚假的、有水分的不实统计数据;3、注意有市场、有效益的增长速度,减少库存积压和抑制减利增亏。否则,将会重蹈覆辙,要付出沉重代价,这个经验教训必须认真总结、深切记取。

四个关系是:1、加强宏观调控与企业自主经营的关系。市场经济需要有效的宏观调控,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自为政、政出多门,势必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宏观调控不能走计划经济的老路,即不能主要靠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应是营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外部环境,如开放的市场环境、通捷的基础设施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严明的法制环境,并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包括利率、汇率、税率和产业政策、经济信息等,做好统筹、规划、协调和服务,引导企业面向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伏。当前,要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激活一批有生命力、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解困目标,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觉发展的法人实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2、宏观体制改革与企业机制转换的关系。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开放20年来,有关部门和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尚无突破性进展。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宏观体制改革滞后、不配套,企业转换机制缺少必要的外部环境,企业改革难以孤军深入。当前,企业改革已进入到攻坚阶段,宏观配套改革必须尽快推进,如加速转换政府职能、尽快实现政企分开,加快劳动、人事、工资、福利、保险制度改革,尽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做到宏观各方面协调配合、及时配套的出台有关改革措施,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供体制保证。3、宏观启动市场与企业开拓市场的关系。发展市场经济,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增产适销对路的名优特产品,做好售后服务,努力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但在宏观层次上,对市场供需状况要有一个基本判断,及时做好总量平衡工作,引导企业正确决策,同时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启动市场,扩大社会有效需求。4、宏观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长期以来,企业承担了大量政府职能,办社会的负担沉重,加上对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企业效益大最分流,财务状况恶化,经济效益难以提高。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必须同时兼顾,要在企业法人保证及时、足额上缴税金,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减轻企业负担,拓展企业经济实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社会效益的实现,只能由政府通过制定法律,依法行政,加强税收,承担办社会职能

标签:;  ;  ;  ;  ;  ;  ;  ;  

39/98经济运行趋势与39/99经济前景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