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咳嗽与空气、温度、湿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湿度论文,小儿论文,温度论文,空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咳嗽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冬春季尤其容易发生,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呼吸器官的疾病引起。咳嗽属于人体的保护性反射动作,可将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清洁。但在许多情况下,咳嗽并非排痰,尤其是持续而剧烈的咳嗽,对儿童身体有害。它影响睡眠和食欲,使胸痛、背酸,并加重心脏负担,面部皮肤和球结膜小血管还会破裂出血。因此,盼望早日治愈是家长共同的心愿。除了药物治疗外,改善治疗环境,亦是促进咳嗽小病人康复的重要条件。
先说空气。人体的咽、喉、气管乃至肺泡与周围大气直接相通,中医理论认为肺气宜宣、宜清。污浊的空气对呼吸道粘膜是不良刺激,可引起或加重咳嗽。儿童呼吸器官尤其娇嫩。要求外界空气格外新鲜,更何况是患有咳嗽的儿童。这看起来不是件难事,但又往往做不到。不少人想,孩子生了病,不能再受凉了,于是把门窗关得紧紧的。室内温度低生炉子时,更是密不透风。还有的家长抱着孩子要求医生多开些“好药”,嘴里却仍在“吞云吐雾”,在家里也瘾大难熬,可怜的孩子生了病还得跟着受罪。为了保持空气新鲜,应每天定时开门窗换气。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开窗睡眠。开窗睡眠时,室外风不能太大,不要让风直接吹到孩子身上,可使用百叶窗或拉下窗帘。同时,将被子盖严。保持手脚暖和。寒冷季节,注意保持室温在12~14℃为宜,孩子睡醒前半小时将窗户关上,待室温上升至10℃以上再起床。
其次是外界环境的温度。儿童咳嗽往往伴有发烧,室温过高不利于身体散热。而呼吸道粘膜小血管受热的作用,容易扩张。一方面引起粘膜变厚,使呼吸道变得狭窄,加重原有的喘憋症状;另一方面鼻粘膜血管容易破裂,引起出血。稍冷而新鲜的空气可使呼吸道粘膜充血、肿胀减轻,保持气道通畅。但温度过低,又会使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过多地用于氧化产生能量保持体温,削弱了抗病能力,影响生长发育。适宜的温度是25~28℃,被称为中性温度。此时人体基础代谢率最低,皮肤蒸发散热量最少,热量消耗处于最低水平。不过,一年四季温差很大,一般条件下很难保持这种温度。但可以做到室温不致过高、过低。适当开关门窗,增减衣被,避免室内人员拥挤,使用家庭取暖或降温设备。均是简便易行的措施。
除此以外,湿度也很重要。正常人呼吸道粘膜不断分泌粘液,保持湿润,以利于表面的微细纤毛运动,将随空气进入的灰尘、微生物送出体外,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小儿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这种功能较差。环境过于干燥,空气湿度下降,粘膜发干、变脆,小血管可能破裂出血,纤毛运动受限,痰液不易咯出。呼吸器官有炎症时,影响更加明显。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并不困难,气候干燥时,可常用湿拖把拖地,或在地上洒些水,冬天可在火炉上放一壶水,将壶盖打开,让水分蒸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