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人们对于生活以及居住的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园林景观在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不仅能够改善城市中的空气质量,还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园林景观也拥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符合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本文通过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对植物的造景艺术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植物造景的设计和建设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植物造景艺术
引言
园林景观的主要功能就是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所以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就非常需要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的场所供人们放松,园林景观就有这样的作用。园林景观可以说是城市中的绿洲,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完整的园林景观应该具备设计的科学性以及艺术性,在改善环境和气候、防风固沙、起到庇荫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以供人们观赏。
1从生态特征的角度评价
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型,分别是藤本植物、草本植物、乔木以及灌木。虽然有这么多的植物类型,但是并不是每一种植物都适合在每个地区生长。现阶段我国的园林景观基本上以苗圃、行道树、人工建筑群体以及栽培群落为主,这种园林景观的缺点就是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从而导致需要靠人工培育的方式对园林景观中的植物进行养护。我国的园林景观中的植物只有依靠人工的持续维护才能正常生长,由于我国这种园林景观中的植物缺乏多样性,其配合建筑群体之后不仅没有可供欣赏的艺术价值,反而导致财政支出增大,更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虽然经过长期的人工维护之后这些植物成长起来就可以摆脱人工维护,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的支出,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鉴于此,评价植物造景艺术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使得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造景艺术符合人们的需求。虽然经过长期的人工维护之后行道树可以适应当地的环境而健康生长,但是长势良好并且结构稳定的混交林,并不符合人们的审美追求。所以,在选择园林景观中的植物时,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实际需求,并且符合生态标准,才能够设计出既有改善环境并兼具艺术价值的园林景观。
2从景观特征的角度评价
植物造景艺术应不仅仅要遵循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的规律,还要最大程度地体现出其艺术价值。在进行植物造景的过程中,应该给既要形成科学的、合理的群落生态结构,还要在美观方面符合人们的对于美的追求。为了达到形成具有平衡生态效益、均衡投入与产出的目的,应该在保证经济性的前提下将园林景观植物造景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园林景观中的生态效益与艺术价值在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既有共同点又存在矛盾,具体表现为经济效益与潜在经济效益之间的结合与冲突,然而从植物造景艺术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那么两者之间并没有冲突,只是体现了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艺术价值的追求。所以,从景观特征的角度评价植物造景艺术时,应该综合考虑地域性、艺术性、可持续性以及以人为本的社会属性。考虑这四个方面的因素时,也主要遵循相应的四个原则。第一,地域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就是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植物的地带性以及温度带分布规律。通过对生态环境以及植物特性的分析,原则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第二,艺术性原则。将艺术构成原理充分应用到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中去,从而有效提升植物造景的艺术价值;第三,可持续性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性,就是要形成稳定生长的植物群落,让园林中的植物群落通过自身的生长发育实现自给自足的能量供应以及植物的自然演替;第四,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园林景观的植物造景过程当中,不仅要考虑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更要重视其供人们休闲娱乐以及观赏的艺术价值的塑造,充分考虑人的感受,实现园林景观植物造景的人性化空间构建。
3从价值的角度评价
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造景艺术构成特点:⑴艺术效果的变化特性。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植物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可寻的。在进行植物造景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植物的这些生长规律,并通过人为的正确引导,组织植物的这种变化向艺术性方向发展从而丰富植物景观的艺术性。⑵自然与人工结合的魅力。园林景观中的植物既有自然美,又有人工雕琢的痕迹,通过人工对园林景观中的植物进行修饰、着色、以及配物等方式的综合运用,从而让植物与人文理念充分结合,在完全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塑造出具有艺术美的园林景观。⑶个体与群体的综合。通过个体与群体的相互衬托,相互对比形成差异,将个体融入到群体之中,形成新的群体,并将个体在群体中凸出显现出来,从而形成具有差异性的园林景观植物造景艺术。
植物造景的艺术构成特点之中,还包含了色彩、画面构成、观赏艺术以及综合要素之间的搭配等属性。本文以下主要从画面构成这一属性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植物景观的艺术构成特点。
在园林植物造景艺术中,画面构成这一属性具有多样性,主要包含了五个方面,分别是植物景观画面的构成、植物景观画面的焦点、植物景观画面的景深、植物景观画面的联系性以及植物景观画面外因等。这五个方面已经包含了点、线、面以及立体等要素,已经有了空间层次,尽管植物景观的画面构成属性属于平面范畴,但是涉及到的画面焦点、画面景深等已经有了立体感。
在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造景过程中,采用画面景深的原理,可以充分实现凸出植物造景主体并且对造景的层次进行深化的目的。人体的肉眼并不像摄像机那样能够产生光圈变化的效果,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造景设计时,往往采用植物之间的色彩对比让人体肉眼形成焦距变化、植物在空间上的次序排列以及对观赏位置的合理设计让植物造景给人体肉眼产生一种“假象”的目的,让人眼睛感受到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在空间上的“景深”的艺术效果。在设计这种景深的艺术效果的过程中,充分合理地应用了光线、人体视觉、空间以及人体感觉等要素,从而使植物造景具有完全的空间美感,充分提升了园林景观中植物造景的艺术性。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改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人们更加注重工作效率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上的压力越来越大,非常需要有释放压力的休闲娱乐场所,而园林景观就能够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所以,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建造中,除了要考虑改善环境这一功能,还需要更加重视休闲娱乐以及供人们欣赏的功能的实现。本文从生态特征、景观特征以及植物造景价值等角度分析了植物造景艺术,希望能为以后的植物造景提供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谭鑫鑫.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J].现代园艺,2016(08):78.
[2]席志宏.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J].科技与企业,2015(17):101+104.
[3]朱延芳.基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5,31(02):141-142.
[4]李冠衡. 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D].北京林业大学,2010.
论文作者:杨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植物论文; 造景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艺术论文; 景观论文; 画面论文; 角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