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感控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所接收的19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所采取的干预手段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为99例。实验组采取感控干预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的措施,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泌尿系统感染率以及血液系统感染率、手部卫生合格率、细菌培养送检率、及时隔离率。结果:实验组的泌尿系统感染率5例(5.05%)以及血液系统感染率1例(1.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例(20.20%)、36例(36.36%),实验组的手卫生合格率、细菌培养送检率、及时隔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多重耐药菌医院的感染控制中通过采取感控干预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细菌培养的送检率,同时,还能够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感控干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临床研究认为,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与滥用抗菌药物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临床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将会增加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几率,甚至出现细菌耐药性爆发的情况[1]。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杀菌处理以及自身手部卫生的处理,能够降低耐药菌的传播几率,结合院内实际情况加强对于多重耐药菌的控制和预防,提高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此同时,加强全面化而又整体化的处理措施,进而能够有效减少耐药菌的发生和传播[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所接收的19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对照研究,按照所采取的干预手段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为99例。其中,实验组:36例为革兰氏阳性菌、61例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余2例其他细菌;对照组:35例为革兰氏阳性菌、62例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余2例其他细菌。各组的细菌类型以及感染来源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干预方法
实验组采取感控干预的措施。首先,需要通过各大专家的共同商讨,结合我国临床的有关文献资料,建立完善而又全面的监测体系,加强对于高危耐药菌感染病例的监测力度,具体包括:置管操作、引流管、住院时间〉7d、机械通气以及术后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等,对于使用二线以上以及三代以上的头孢类药物进行药理学监测,临床上通过加强对于多重耐药菌的识别,给予早期干预和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科检查的过程中,定期开展专家讲座,并加强临床医师对于送检病原菌的管理意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对于通过体液或者血液发生感染的患者而言,则需要及时做好隔离处理,并作出特殊的标识,将隔离标识张贴于醒目的地方。除此之外,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和处理工作,严格按照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相关要求,积极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对于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和治疗操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而提高患者的手部卫生合格率和及时隔离率。与此同时,加强对于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部位的监测力度,对于留置时间〉3d的患者而言,则需要尽早拔管,同时,加强对于患者引流管、导尿管的护理干预,进而降低泌尿系统的感染率。
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的措施。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标本的检验结果、用药经验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常规处理。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泌尿系统感染率以及血液系统感染率、手部卫生合格率、细菌培养送检率、及时隔离率。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开展本组研究数据和指标的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选择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泌尿系统感染率以及血液系统感染率比对
实验组的泌尿系统感染率5例(5.05%)以及血液系统感染率1例(1.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例(20.20%)、36例(36.36%),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各组泌尿系统感染率以及血液系统感染率比对[n(%)]
3讨论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主要是通过空气接触的方式进行传播,在控制和干预的过程中对于多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存在较强的耐药性[3]。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早期阶段并无十分显著的临床症状,但是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难以针对每一例患者进行逐一药敏试验和细菌培养,容易增加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因此,临床上需要积极采取感控的干预手段,对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近几年来,伴随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临床上的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加强对于多重耐药菌的防范意识,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实施有效措施,能够有效预防耐药菌的发生和传播[5]。
经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组的泌尿系统感染率5例(5.05%)以及血液系统感染率1例(1.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例(20.20%)、36例(36.36%),实验组的手卫生合格率、细菌培养送检率、及时隔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临床上通过采取感控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实施感控干预,不仅能够提高细菌培养送检率、手部卫生合格率和及时隔离率,同时,还能够减少泌尿系统和血液系统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颖,许文,戈伟,等. 提高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执行力对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影响[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2):126-129.
[2]缪玉秀,高焕新,许蜜. 精益管理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9):207-209.
[3]杜华,秦存玲,刘敏. 感控专职小组联合查检单在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3):175-177.
[4]谢首佳,王美玉,潘建平. 多学科协作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实践与效果[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8):741-744.
[5]连丽,孙红鑫. 综合干预措施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效果的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3):304-305.
论文作者:王慧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感染率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细菌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院论文; 发生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