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论文_马翻利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论文_马翻利

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 200431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症;康复护理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复杂认知和心理活动[1]。失语症(Aphasia)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之一,指的是由于脑部器质性损害使得大脑语言区域及其相关区域受到损伤,而造成后天习得的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的一种语言障碍综合征 [2]。在脑卒中患者中失语症的比率20%~30%,因失语症患者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很差,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所以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

1.一般资料

选择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55例,经头颅CT扫描检查证实,脑梗死43例,脑出血患者12例,男性4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2~75岁,平均治疗天数:28—90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运动性失语27例,感觉性失语16例,命名性失语7例,完全性失语5例。

2 .康复护理

2.1 一般护理: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由于语言障碍,无法与家人、朋友进行正常沟通交流,其生活质量明显差于脑卒中不伴有失语症的患者,尤其表现在独立能力、社会关系和接触外界环境等方面。除观察生命体征外,护士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关心患者,对失语伴有偏瘫的患者要经常巡视病房、口语、手势和书写匹配进行与他们沟通,能使患者的需求得到及时的帮助。

2.2 语言康复训练

2.2.1 传统法:针对病人听、说、读、写等某一言语技能或行为,利用组织好的作业进行训练的方法,以认知刺激法(Schuell刺激法)为代表。

2.2.2实用法:着重交流能力的改善,目的在于恢复病人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技能的方法,包括效能促进法和泛化技术。

2.2.3代偿法:用次要大脑半球功能或体外仪器设备来补偿言语功能不足的方法,主要应用于重症失语或经其他言语治疗后效果不显著的患者,如视动作疗法、旋律吟诗疗法、手势或手语、增强或替换交流系统,交流板等。直观的频谱图片演示可辅助矫正异常的发声模式[3]。可教用手势、眨眼等肢体语言表示要大小便、吃饭、喝水等,具体护理人员与患者视情况而定。

2.2.4心理干预:患者长期语言障碍,给生活带来很大不便,易因沟通

不当、生活质量下降产生暴躁、焦虑情绪,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因人而护,善于疏导,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完成语言康复训练计划,尤其要注意观察各种失语症患者训练时的心理反应,如果患者听不懂,或表达不好,发音错误时千万不要讥笑、蔑视、刺激性语言等,防止患者自卑的心理变化。视患者如亲人,多宣传语言康复知识及康复事例,逐渐培养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树立康复训练的信心,哪怕训练有一点点进步,都要予以表扬、鼓励。也可通过体疗、音乐疗来转变病人的异常心理,研究发现,音乐对患者左侧大脑具有刺激作用,有利于缓解语言障碍,同时也增加治疗的依从[4] 使他们早日康复。

3.结果

在康复护理的干预下,患者在听、理解、复述、阅读书写等方面掌握了语言训练的方法和技巧,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改善了生活质量。

4.讨论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适时得到正规及时的康复护理,有利于卒中失语症患者出院后在家里继续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恢复相应的语言功能,减少或改善言语缺失,从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恢复。因此,患者一旦确诊为失语,应及时进行语音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不同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促使他们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燕铁斌.言语评定.康复护理学,2012,6(3):72

[2] 于增志.脑卒中后语言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5):715—717.

[3]Bruce C,Edmundson A,Coleman M.Writing with voice:An investiga- Tion of the tlse of a voice recognition system as a writing aid for a Man with aphasia[J].Int J Lang Commun Disord,2003,58(2):131-48.

[4]王树珍,王成东,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我意识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16-17

论文作者:马翻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  ;  ;  ;  ;  ;  ;  ;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论文_马翻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