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制度对农村科技素质提升的作用论文

科技特派员制度对农村科技素质提升的作用论文

科技特派员制度对农村科技素质提升的作用

罗芳

(昆明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站 650000)

摘要: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在新形势下,发挥科技人员作用,把科技、资本、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植入农村,从整体上破解“三农”难题的新路子,对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制度特点进行了介绍,对科技特派员解决目前农村科技力量不足的做法进行了调查,提出了科技特派员工作在推广应用科技解决“三农”问题上的作用,针对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疏理,提出科技特派员制度对农村科技素质提升采取哪些措施。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制度;对农村;科技素质提升;作用

农民在我国的人口构成中所占据的比例依然相当大,提高广大农民朋友们的科学素养,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实现全社会全面小康生活目标至关重要,同时也关系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和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流程3:当封装后的数据包被出口隧道路由器ETR所接收后,应当对其进行解封装工作,之后按照目的地址EID2将其转发为内层数据包,并使用ACL控制列表对其进行验证。如验证结果显示EID1是源地址,则直接进入流畅,反之则遗弃数据包;

1 科技特派员制度机制及特点

科技特派员制度源于福建平南,是一项新的制度创新,是以“农民收入增加、农业产量增加、农村效益增加”为目标,以满足农民农业技术需求为立足点,用市场机制为动力,政府为牵头人与引路人,科技人员以满足自我价值与自我效能为出发点,解决了农业发展中农民科技素质不足的问题。其机制运行与特点包括:

媒介素养的概念是由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1992年提出的,指人们对媒体信息的选择(Choose)、理解(Understand)、质疑(Question)、评估(Evaluate)、创造与生产(Create and Produce)以及思辨反应(Respond Thoughtfully)等能力[2]。对于网络编辑来说,媒介素养主要是指采集获取、分析评价、编辑制作、平台发布文化信息的能力以及应遵循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媒介融合深入发展的新型传播生态环境下,网络编辑必须具备更高的媒介素养。他们采集甄选的文化信息不仅要具有新闻和社会价值,而且还要以真实性原则为前提,尽可能满足各个受众群体的现实需求。

1.1 科技特派员制度机制

1.1.1 双向选择

首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机械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开展研究,了解学生对工程实际知识的认知障碍,确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案和具体实现方法,对机械类课程中涉及工程实际的感知认识且学生不容易深入理解的内容,如机床设计、机床夹具、金属切削过程以及机床运动、机器装配等,和重要的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进行选题和数字化建模与仿真技术应用设计,以开发出相关的三维模型、力学模型及控制模型等仿真结果和可视化课件,应用于机械类课程教学之中。

1.1.2 利益驱动

1.2.1 行政性与公益性

1.2 科技特派员制度特点

为了鼓励更多技术人员的加入,对于科技特派员实施利益驱动策略,即允许科技特派员以技术入股,与帮扶农民共同开展规模性农业生产,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开展科技合作,或允许科技特派员提供有偿服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农业科技创新。

同时,农村经济发展与高素质的劳动者不可分割,只有高文化科技素养的劳动者才能迎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市场所需求的“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高水平的科技素质的支撑[2]

科技特派员制度从资源角度来看,首先是活化了人力资源的流通,科技人员由集中于某一科技性单位向分散至广阔的农村之中,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带动了经济效益的提升;其次受市场机制影响技术资源也会出现集聚效应,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将这种不良的集聚效应挤出市场之外,实现了技术资源向急缺地的快速流动[1]

1.2.2 活化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流动

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运行首先建立在双方自愿,双向选择的基础之上。双方自愿指科技人员方与接受科技教育的农民方,建立在自主选择,自愿结对的立足点之上,科技人员个人或单位自主报名,根据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考察与审核,严格把关后进入科技特派员备选名单,将其按照科技技能划分为农作物、果蔬、林业、农产品加工、畜牧养殖等种类,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为农民推荐,农民根据自身需求选取相应科技特派员。

2 农村科技素质提升关键点

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提升农村科技素质的讨论首先需要聚焦于农村科技素质提升的关键点,农村科技素质如何才能得到提升。

2.1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自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伟大论断后,将科学技术提升至一个十分显著的高度,这表明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发展意义重大,而生产力的发展则需要掌握高新科学技术的劳动者来实现,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升与农村科技素养、农村生产力的提升具有内在的深刻联系。

2007—2017年世界胶合板出口额排名前5位的国家包括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芬兰和巴西,2007年依次为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和芬兰,2017年为中国、马来西亚、俄罗斯、芬兰和巴西。中国始终居第1位,且世界占比基本呈稳定上升态势,从2007年的18%上升至2017年的44%;马来西亚始终位居第2或第3位;印度尼西亚在2007—2016年,但在2017年跌出前5。2007—2017年胶合板市场出口集中度呈上升态势,前5位国家出口市场份额占比超过一半,维持在60%~80%。马来西亚、俄罗斯、巴西和芬兰市场份额相对稳定。

除此之外,先进的科技成果,需要相当水平的劳动力的学习与推广。也即是农村科技素质的提升,需要具有相当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对先进的农业科学成果的学习与应用,实践与推广才能够实现。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刺激农村科技素质提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优势在于自发实现优胜劣汰,即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够获得市场,面对现今市场经济中农产品竞争的激烈场面,低科技素质含量的产品无法获取市场,无法实现发展,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倒逼农村科技素质的提升。

科技特派员制度虽然对于科技人员采取了利益驱动策略,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却是一项行政性与公益性并存的推动农村发展的创新性制度,科技特派员制度首先由政府牵头,相关制度运行费用由政府负责,且科技人员入选备选科技特派员需经过相关部门的层层筛选、严格把关,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行政性;同时,农民选择自身需要的科技特派员其中费用由政府负责解决,而不是增加农民负担,具有一定公益性。

3 科技特派员制度对农村科技素质提升措施

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迎合市场机制需求方面均与农村科技素质提升关键点相切合,由此可见科技特派员制度对于农村科技素质提升意义重大。那么应当如何利用科技特派员实现农村科技素质的提升呢?笔者认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3.1 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关键在于科技人员与农民的对接,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向农村持续不断的流动,与政府、农村、市场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科技素质的提升,这种合作不应是一时之力,不应阶段性实施,而应当是长期的、具有效率与效果的合作。因此要建立起科技人员与农民的长效合作机制,就需从树立持之以恒的思想,加大对科技人员的宣传工作,积极协调科技人员与农民的对接与合作,利用市场运行机制使合作得到巩固。

3.2 寻找农村科技和经济最佳的结合点

农村科技素质提升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运行机制中的利益驱动同样谈到科技人员的利益问题,因此为了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并使其能够推动农村科技素质的提升,就需要从经济因素入手,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反压农村科技素质提升,同时以技术入股、资金入股、科技人员与农民合作经营等经济因素激发科技人员向广大农村流动,根据市场供需状况,寻找农村科技与经济最佳结合点。

3.3 推动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成为经济领域突破的重点,农业同样如此,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而其中技术密集型农业的发展就需要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农村科技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必然需要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辅助,因此推动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基础与重要保障[3]

(2)在员工对“非工作时间福利的方式”满意度评价中,本文依据文献,设计出如下二级评价指标:企业文化与体育设施(U321)、企业提供的带薪假期(U322)、企业提供的集体旅游(U323)。

参考文献

[1]常春元.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长治市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2019(02):9-10.

[2]谢海军.科技特派员制度的研究综述[J].山西科技,2017,32(04):1-3+6.

[3]莫莎莎,罗杭春.论新时期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J].中国农业信息,2015(21):113.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344(2019)08-0278-02

收稿日期: 2019-1-12

作者简介: 罗芳(1984-),女,云南禄劝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从事昆明地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实验动物试生产使用管理、科普宣传等工作。

标签:;  ;  ;  ;  ;  

科技特派员制度对农村科技素质提升的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