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尚到设计论文_陈凯

从时尚到设计论文_陈凯

身份证:33010619760509xxxx 浙江杭州 310006

摘要:设计与时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怎样认识时尚,理解时尚。本文从空间设计这一角度出发,从时尚的定义、表现形式等入手,讨论其背社会心理及原因,并提出设计师的几种态度,为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时尚 空间设计;消费社会

引言

时尚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尤其在消费社会中,时尚往往是被制造出来的,或者说是被设计出来的。设计在制造生产时尚的同时也在传播时尚,设计与时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说设计的时尚性往往决定了设计的影响力,从事设计工作,时尚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怎样认识时尚,理解时尚是每一个设计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空间设计这一角度出发,从时尚的定义与内涵、表现形式等入手,讨论其背后的社会心理意义及原因,提出设计师的态度,为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1、时尚的定义

时尚是一个在日常语言中的常用词汇。从字面的意思可简单的理解为“当时的风尚”,这里表现出两个维度上的事实,第一个是时间上的,指当下,指一个时间上并不长的阶段。第二个是空间上的,指普遍的、广范围的和趋势性的。事实上时尚的定义要复杂的多。时尚作为一种现象,往往以一种流行的形式出现,而且往往是一种视觉上的形式变化,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时尚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审美上的变化,其背后包含了一系列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炫耀性消费与阶层区分

美国社会学家凡勃伦在其《有闲阶级论》就指出,上层阶层发明了一系列的生活方式、服饰来表明自己社会地位与身份、教养的优越性以区别其他阶层,而下层阶层通过对他们的模仿传播了时尚。时尚具有炫耀性和模仿性。

1.2价值观念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时尚的哲学》中指出的时尚还是一种上层阶层的价值观念。时尚区分出时尚的人群与不时尚的人群,它使一个既定的社会圈层更加紧密,圈层内的人相互模仿,而这种模仿可以减轻个人美学上的风险与伦理上的责任感。

1.3落空的意义

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从符号学的角度指出,时尚是没有内容,没有固定意义的符号。时尚的意义就是没有意义,是一种落空了的意义,没有意义就没有内容,因此它总是呈现出一种形式上的“景象”。

1.4循环与无进步

法国哲学家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论及时尚中强调其本身的循环特征。这种特征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如裤子类型的长短。波德里亚从循环中发现了时尚并无进步的特征,除了是消费社会的成员外,对个体的内在品质提升也无益处。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时尚的基本内容。时尚是一种视觉消费现象,时尚的炫耀性与可视性作为一种社会交往的形式而流行。时尚也是一种重要的区分社会阶层的方式,同时正因为这种区分才使得时尚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得以流行。时尚是一种崇众心理,可以获得选择上的安全感和减轻伦理上的责任感。时尚的意义就是无意义,但它也是一种流行,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循环更替,是形式上的变化而无意义上的进步。

2 时尚的流行

时尚是一种现代性现象。尽管在古代社会也有“洛阳纸贵”或“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样的流行景象,但是,真正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时尚,还是出现在消费社会的时代。那么,为什么只有在现代消费社会中时尚才得以普遍的流行呢?

2.1时尚的现代性

时尚具有的批量化与复制性需要现代技术作为技术基础,而时尚的传播性在传统社会相对静止的社会格局中也无法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另一方面,在传统社会尤其是古代社会的社会阶层中,建筑、服装、出行等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擅自僭越要受到严厉的制裁。而物质匮乏的时期,也无法形成时尚的流行。

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的阶层细化与层次流动为时尚的流行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时尚成为人们不断缩小社会分层的方式,哪怕仅仅在视觉上的也可以。同时,人的流动性,商品的流动性与观念的流动性都为时尚在物质和精神上提供了丰富的条件。消费社会是以对物品的消费来完成社会属性的自我认同的。以苹果手机为例,苹果手机的流行,固然有其设计理念与品牌价值的因素,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无论富豪、小资、白领还是工人都可以拥有,那么,至少在手机通讯这一领域,从视觉上看这几种社会阶层的差异被缩小甚至同一化了。这也是苹果手机流行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

2.2时尚的矛盾性

时尚的矛盾性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现代社会打破了传统的、稳定的社群关系与阶层结构,形成了一种紧张的生活节奏与生活压力。结果是社会心理向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趋向于平均化、标准化与同一化,包容越来越多的社会阶层。另一方面,趋向强调个体的个性与独立性,自主性。齐美尔指出,一方面,对普遍性的追求为我们的精神带来安宁,而特殊性则带来动感。我们通过时尚融入一个群体,同时我们也通过模仿时尚来表达我们的个性。

时尚既是一种认同,也是一种区分。时尚一方面认同相同社会阶层的人,另一方面这些人又通过时尚来区分不同的人群,排斥较低的社会阶层。当某一种时尚被越来越多的社会阶层所认同和流行后,这种区分的功能便减弱甚至生效,这时,便意味这种时尚的终结。

2.3时尚的品味

品味最早是指在艺术鉴赏中的一种判断力,是一种审美趣味。在消费社会中,审美趣味转化为消费品味。当时尚与品味相结合时,时尚便成为了消费者个体审美趣味的表现。时尚借品味之力增强了它的诱惑力与号召力。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将商品与艺术结合在一起,提供一种高雅的品味与格调。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曾指出,消费社会下的品味是一种“信仰的生产”。生活品味或审美趣味总是在特定社会中被特定的人群制造出来的,并且代表了特定的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理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价值取向一旦成为主流,便会对其他与此不合的理念进行排斥与贬低。

城市中产阶级因其自身的焦虑性,消费能力的持久性,以及对上层阶层模仿的热衷,所占可消费人口比例等方面的因素,自然成为消费的主体阶层。因此,而现阶段社会的主流品味就被打造成为中产阶级量身定做的品味。这种现象在商品广告中非常普遍。广告中常常将这种品味转化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与样板,追逐和模仿这种时尚便进一步构成了中产阶级品味的流行。

3、设计的时尚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个与时尚关系密切的设计文化,设计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生活方式。设计关注的是事物应该有的样子,设计出来的时尚物对使用者的意义,所产生的快感都是在特定的生产、流通和特定社会群体使用的语境中的。就是说时尚的区分性首先在设计中体现,为谁而设计并设计成什么样子,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区分性了。

设计根据所定位的人群及消费需要来制定基本设计原则,不但要针对现有的需要,更要创造出新的需要,配合新的设计理念,营造出对新产品的渴求与欲望。

就室内空间而言,时尚设计的趋势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空间视觉化

当代社会和文化越来越趋向视觉化,以形象为基础的现实导致以视觉为导向的消费行为。正因为如此,伴随着浮华的表面事物的追求,对表象而非内在的重视,室内设计等行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消费社会中,看的行为本身就构成了消费。观看与被看已经成为一种最直接和有效的传播方式。外观已经成为时尚品的一个重要展现界面,从时装、包装、电影、工业制品到空间设计无一不是如此。应该说,时尚就是以视觉元素为主要传播手段的。而视觉化空间也就是时尚空间的最大特征和基础构架。

3.2色彩冲突化

室内空间材料尤其是面层材料设计是最易视别的视觉元素,给受众以强烈而准确的信息,因此也是体现时尚性最有效的手段。时尚空间往往给

人以强烈的空间效果,造型冲突化、色彩冲突化是常见的设计手段。而色彩比造型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强调对比的色彩与肌理、纹路比统一的色彩、肌理更能给受众强烈的视觉效果。

3.3场景主题化

主题化空间是时尚设计的常用手法。在住宅样板房设计中,业主往往会虚拟出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如家庭结构、成员年龄、职业特征、审美爱好、社会阶层、生活习惯等。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出具有沉浸感的空间设计来。而在公共空间中,通过主题化的描述,构建空间的故事性,以叙事的手法将空间表达。主题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部经典的电影,或是其中的一个细节,也可能是一本畅销小说,或是里面的一个片段。主题化空间可以将受众以前的经验有效地调动,迅速进入情景,从而获得设计预先设定的空间体验。

3.4材料高技化

时尚的一个普遍特点是空间上的个性化,这里的个性是指形式上的区别。这种区别是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常规材料与普通造型难以做到的,很难达到“独一无二的”的空间感。因此,设计大量的,独特的造型是时尚的需要,而定制化的工艺与材料是保证时尚性得以实现的手段。如定制的家具、装饰灯具,装饰造型等。

另一方面,新型材料与施工工艺的使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时尚向“新”、“奇”、“炫”的方向发展。结合灯光、音响、智能化等设备,空间的时尚性在全方位得以展现。

3.5风格概念化

从传播学的角度讲,空间时尚以某种外观形式表现,而这种形式需要一个名称进行传播。同时,这个名称需要同某种独特的品味及价值判断联系起来。将这个名称理论化,时尚就有具备了内在的逻辑自洽,将这种形式以某某风格命名,时尚就有了它的性格特征,具备了复制的可能性,而将品味及价值判断联系起来并固化成概念,时尚就具备了潜在群体进行价值认同的可能性。因此,给时尚披上理论的外衣,并营造出一对概念的翅膀,时尚就可以自由翱翔了。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室内设计风格大行其道,新东方主义、新亚洲风格、轻奢主义等等,这都是设计师与媒体、地产商合力推送的结果。

3.6设计师明星化

正如消费社会需要消费偶像,时尚设计也需要设计偶像,而这个偶像往往是设计师本人。设计师越来越多地热衷于各种设计论坛与设计比赛,这是一种自我营销与推广。而明星设计师在其风格诉求、价值趋向和审美经验上,通过媒介与形象的广泛传播,无形当中构成了一种新的设计权力。他们不但是特定的时尚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而且是这些产品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乃至意识形态的塑造者,是社会公众消费取向和审美趣味的塑造者,甚至是众多普通设计师的模仿对象。

结语

设计师作为时尚空间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其文化取向决定了对时尚的态度。艾姆巴兹归纳了三种类型的设计师。顺从型,他们并不对自己工作的社会文化背景提出质疑,只关注产品的审美。改革型,他们深切地关注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但又感到这种关注与他们的社会实践相冲突。对抗型,他们坚信除非有深刻而广泛的变革,否则就没有设计的革新。

从设计史的角度看,改革型设计师往往推动了设计的发展。他们对现状的不满促使他们寻找新的设计方向,从而形成了设计创新。而对抗型的设计师则以一种更为激进的方式与现存的文化秩序相对立,这种实验性与先锋性的设计往往不会被现存社会所接受。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实验性与先锋性的设计常常为其他设计师提供了某种新的思路与方向,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空间的时尚性是消费社会下的必然产物。人们需要时尚,设计营造时尚,时尚本身无意义,但人们在选择与认同时尚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它的文化意义与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时尚的哲学》齐美尔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

[2]《有闲阶级论》凡勃伦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

[3]《视觉文化的转向》周宪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论文作者:陈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  ;  ;  ;  ;  ;  ;  ;  

从时尚到设计论文_陈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