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在初中旗帜鲜明地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深刻地影响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由此可见,党中央对在初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高度重视。
结合初中学校实际,笔者认为,加强初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以“四师”工程为载体,把对教师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突出地位来抓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也是道德的示范者和实践者,还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引领者。在初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抓好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深入实施以“铸师魂、塑师德、炼师能、正师风”为主题的“四师”工程,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要坚持师德至上,认真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倡导教师依法执教、以德治教,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人民满意的好教师,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以教谋私,不边教边商,不半教半农,不误人子弟,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考核、聘任和评优选模、选拔任用的首要内容,把师德师风建设抓长、抓紧、抓实。同时,要着力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在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要以思想品德课教学为主阵地,切实加强对初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适应初中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创新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思想品德学科要正确把握课程性质,牢牢把握课程思想性培养的导向,紧紧围绕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宣传,即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少年的头脑,让青少年立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好公民。如举办模拟法庭或组织观看基层人民法院庭审网络视频,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组织学生以历史典故“徙木为信”为背景,探讨诚信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请学生讲述“苏武牧羊”、“卧薪尝胆”等经典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
三、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不断拓展初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途径
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加强校报校刊、广播电视、校园局域网以及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硬化、班级文化、食堂文化、寝室文化建设,通过精心设计校旗校歌校徽校训、校风教风学风领导作风、校园雕塑、文化长廊、宣传橱窗,利用道德讲堂、微视频行动、校园艺术节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积极开发实践课程和校本课程,着力打造青少年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注重学生大会、班会、团会和时政课、党课的育人功能,举办主题班(团)会、形势报告会、法制讲座等,系统地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总之,学校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口和窗口,广大青少年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学校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使之融入党(团)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融入学校管理、德育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融入到文明学校、文明班级的创建和文明学生的评选之中,融入到全体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之中,努力实现全覆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
论文作者:张越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9月总第18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7
标签:核心价值观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论文; 师德论文; 道德论文; 学校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9月总第18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