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早已不只是传递信息、获取信息的工具了,俨然已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认知乃至价值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虽然拓宽了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渠道,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思想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特点,应不断加强高校德育教育,重新审视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和行为,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新媒体素养,引导大学生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活文化。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德育教育
引言: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较大的群体,已经达到百分之二十八,远高于其他职业群体。作为对先进技术和知识有特有的知觉和敏锐的大学生,是最具有网络意识的群体。同时大学生群体又走在网络应用的最前沿,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即时通讯工具、支付宝、手机视频、各种购物平台等早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对新生事物敏感的特点使得当代大学生迅速成为这些网络新宠聚集地主力先锋的同时,也使他们的校园生活越发依赖网络。网络已经深入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等各个领域,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面对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以及“信息网络化”对学生社会化,自主化等的影响,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以及个体技能,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发展,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改变和影响。可见,网络生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的生活方式。
一、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及特质
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实际上是基于信息通信技术所构建起来的网络化和虚拟化的校园环境下,大学生群体在将计算机与互联网运用于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兴趣、爱好及价值观的统合表现特点。据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网络社交、网络购物及网络娱乐,其次是网络学习。
大学生的网络社交呈现多样化分布,尤其是以微信、微博、QQ 为主要平台相互联络、交流信息、传播分享。大学生利用这些平台,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扩大人际交流的范围;网络购物因其交易的便捷性也成为许多学生经常上网的重要目的,也是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内容;网络娱乐中,使用视频网站听音乐、看电影、追剧,互联网游戏成为很多学生的业余爱好。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可自拔而影响了学业。部分学生用在网络方面的精力和时间明显过多,从而使专业学习的兴趣下降,生活规律减弱,有的还出现了厌学、逃学,或是因学业无法达到要求而被退学;还有部分学生会选择网络学习,但是比例相对较少。互联网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成为一些学生寻求知识的主要手段。通过互联网,能进一步拓展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空间,有利于大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知识结构的新构建,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科研有极大的帮助。这些学生觉得网络资源丰富,经济便利,如通过新东方在线、有道词典等获取一些视频课程满足知识需要。
随着4G、5G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习惯用手机上网、聊天、发微博、看视频、消费、获取信息等。与传统网络时代的PC端相比,移动网络因其“时间无法控制、空间无主控”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容易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大学校园的课堂、餐厅、寝室、运动场这些传统生活空间因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介入,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一部分学生变得比较“宅”,沉迷于网络世界中、不爱交流、不爱劳动,甚至连上课时也离不开手机、还有一部分连餐厅都懒得去了,天天通过网络叫“外卖”,养成了不良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重新审视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和行为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依赖性影响,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就业
形势的日趋严峻,生活条件的不断优化以及周边各种思想,生活的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压力,心理压力增加,显现出目标迷茫,逃避现实,追求享乐的思想和心理,学业要求放松,生活要求自由,个性追求自主;而网络的自由性,平等性和虚拟性,正好满足大学生的某些心理需要,使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依赖于网络,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敏感性和接受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例如微信已经成为更多学生日常联络沟通、发朋友圈共享心灵鸡汤、转发新闻资讯的平台。“微信控”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与微博相比,它的功能更加强大,移动钱包、移动支付、移动购物、看一看、小程序等全部集合在一起,使用更加方便。微信更像一个传声筒、一个文化客厅,通过手机阅读网络的生活方式已经受到更多的青睐。
网络购物和移动支付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难看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充斥着各种购物平台,价格也十分具有诱惑力。传统购物方式的改变,对大学生消费能力的刺激和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更多的大学生毕竟消费能力有限,致使部分学生盲目追求潮流、追求高消费,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还有些学生明明消费能力很有限,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甚至参加了各种网络贷和校园贷。面对这些学生,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引导他们的网络消费呢?在体验网络购物便捷的同时,许多大学生也开始网络创业。除了传统的淘宝开店外,一些大学生还开启了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颖创业模式,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创业。面对这部分学生,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指导呢?
三、按照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形态进行重点教育和引导
随着网络环境对高等教育的深入和冲击,要求大学生有更强烈的
信息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启发和引导大学生对信息和信息技术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动态,掌握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并及时补充到自己的学习中;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要求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挖掘,搜集利用和掌握信息及把握信息技术的处理手段,提高应用能力,并能自如地把各种信息工具有效地应用到当前的学习实践中,真正成为网络社会的主体。按照学生的网络生活的形态因势利导,教育效果也应该更有针对性。例如,针对社交活跃的学生,既要鼓励其在网络上积极表现自我,也要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理性思维、自我控制的能力。尤其在个人信息保护上,要引导他们注意网络人际交往中的不安全因素。针对网络沉迷的学生,要重点引导他们增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对他们的人生和职业规划给与指导,帮助这部分学生提升自我驾驭和掌握网络的智慧,提升学生的“网商”。在引导学生理性消费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认识到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及其重要的学习、社交功能,帮助他们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长知识、增才干。还要针对一部分网络应用能力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创建兴趣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习网络知识,增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拓展。
引导大学生构建健康的网络生活的本质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把我当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特质,正确面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及时调整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机制。抓住大学生敏于学习、勤于分享、乐于表达的“网络微文化”特质,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工作,将传统的发号召、开会议、搞活动、下任务等传统工作模式向更易于大学生接受的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发布、集聚、分享的方式倾斜。对于当代大学生在移动互联背景下的“宅”生活方式,既要正确看待,又要进行适当引导。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和零碎时间上网,并且注意调节休息时间。针对一部分不分昼夜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学生,更要加强教育引导,使他们意识到长久沉迷于网络的危害。针对学生高涨的创业热情,既要保护和鼓励,又要善于结合高校、媒体和网络各方资源,针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创业理念、政策和方法的指导,使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进一步转化为理性、成功创业的助推力。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工作,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事实上,所有高校教育工作者,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者,都应紧跟网络时代的步伐,努力探索、掌握凝聚青年、团结青年、教育青年的新方式、新途径和新载体。只有提升了自身的网络新媒体素养,掌握了新媒体技术,才能同青年“接上头、对上话”。只有对大学生的网络微文化、网络创业热潮有了深入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
论文作者:魏同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网络论文; 大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互联网论文; 网络生活论文; 生活方式论文; 当代大学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