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国际图书市场的几点思考_图书市场论文

关于发展国际图书市场的几点思考_图书市场论文

关于开发国际图书市场的一点想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想法论文,图书市场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世界经济格局的大变化中,每一位有识之士都很关注国际市场,进出口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

图书进出口的意义远不止经济收入这一点,它还关系到意识形态间的相互影响、民族形象的确立、文化传统的弘扬等等。因此,我们这样的文明古国,更应重视图书进出口工作。

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们对西方文化的译介有了跟踪的性质,可以说各个领域的新动态都能被及时地介绍进来。

回顾过去百余年的历程,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人在注重吸收国外文化的时候,忽视了向国外介绍自己的文化。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条:

1.政治的因素。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于这一点,一些西方国家不愿承认。他们对中国文化存在一定的偏见,当然,也包含政治的因素。

2.我国对文化出口工作组织不力。查阅英国图书馆的藏书目录,很快就会发现:关于中国的书少得可怜,从中文翻译成英文的书廖廖无几。

3.由于汉语难译的缘故,真正从事汉译英的人寥寥无几。我们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出版社在搞汉译英。有图书进出口权的出版社寥若晨星。一些外国人译过几本文学名著或古代诗词,但根本谈不上系统性。翻译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靠中国人,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形成规模。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首先要从几方面入手。

一、要改变翻译方向,从英译汉到汉译英

中华民族是一个谦虚好学的民族,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我们一向尊重别国文化,翻译了数不清的外文书籍。

时值今日,我认为已经到了改变方向的时候:一改百年英译汉的历史,转而向外国介绍中国文化:汉译英。

二、 要改变合作方式:从合作利用中国市场到合作开发国外市场

其可行性可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出来:

1.外国人想全面了解中国,渴望了解今日中国。所有来过中国的外国人,他们无不惊讶于中国的变化,与朋友谈起中国都会流露出先睹为快的骄傲。事实上,外国人很想了解中国。

2.市场极大。没人能否认英语图书市场之大。在世界范围内,用英语阅读的人数实在难以估量。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图书馆星罗棋布,其密度仅次于商店和教堂。图书馆是一种社会福利事业,政府及财团资助,有很强的购买力。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的总编说:“我们出版的书,卖700 册就能收回成本。一个图书馆买一本就不止700册。”

3.我国不缺少翻译人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派往英语国家的留学人员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英语基本上达到精通水平。他们回国后工作在大专院校或研究领域,专业水平高,英语水平也高。如果出版社有计划地译介中文书,一定可以找到该领域里的英语人才。

4.版权法客观上迫使我们转向。如今我国加入版权公约组织,译介外文书首先要购买版权,要支付大量外汇,这对出版社来说是很难的。因此,选择翻译中文作品,推向世界,相对来讲容易一些。

5.英美等国的书价比我国书价高出10~15倍。出口图书,以我国的成本印书,按国外市场定价,这对出版社来说无疑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寻找合作伙伴,采用国外图书销售办法

在英国和美国,笔者走访了十几家出版社,较细致地询问了他们的售书办法。

在芝加哥西北大学出版社,总编说:“我们这里主要有两种销售办法:一是出版社直接销售;二是依托于书店,两者不可兼顾。我们社主要是利用书店。新书出来,销售部的人把书单送到各个书店,说服书店购买。书店以45%~65%的书价把书买走。选择了书店这条渠道,我们社就不能零卖了。比如本校一老师来买书,我们只能介绍说哪家书店可以买到,自己不能卖给他,一本也不行。出版社与书店之间有个信誉问题。”

斯坦福大学出版社的总编说:“我们出版社与剑桥大学出版社是合作伙伴,我们把两社出版的新书列在一个新书单上推销,同时占有两国市场。我们售书主要是依托书店,另一个渠道是国际会议和书展。”

从谈话中我了解到:①国外书店与出版社之间有较好的合作关系,书店从出版社购书销售,不是代销。②书店从出版社购书后,一年后还卖不掉,有权退货,出版社归还书店所付书款。③出版社一定要了解市场需求,图书馆是他们起码的市场,根据图书馆数量估计图书发行量,再考虑读者量,这在图书印量和图书订价方面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④英美宣传媒体关于新书的广告是免费的,电视台、电台、各大报纸都有新书介绍栏目。

四、有意识地针对国际图书市场选择翻译选题

针对国际图书市场,有计划地确定翻译选题,一定会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认为如下选题是可以考虑的:

1.辞典。好的辞典或手册,译成英语一定有市场。以文科为例,《中国现代文学辞典》包括了很多信息,译这种书难度不大,对外国人来说很适用,又适合图书馆收藏。读者可从中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状况,又有系统性。

2.改革开放以来的优秀文学作品。比如,针对中国大学生选出五至十部优秀作品,前面配上导读和分析,再译成英文,效果更佳。所选作品一定要内容健康,把正面的东西介绍给外国人。

3.译介优秀的儿童文学读物。我国有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英雄小八路》,十佳少年的报告文学作品等等,这些都能反映中国儿童的精神面貌,对西方儿童也会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正像美国西点军校介绍雷锋一样,各国对儿童的教育都提倡正面的东西。

4.译介优秀的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中对“天仙”、“包公”等形象很关注,优秀的民间故事更能反映中国人的社会心理,这对文化研究很有意义。

5.译介我国优秀的电影文学剧本。

6.让中国移民了解中国的书。华人移民在英语国家数量很大,老移民和新移民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教育子女了解自己的祖国。尤其是老移民的子孙,生长在国外,不会写中国字,可改不了的黄皮肤在提醒他们“你是中国人。”这些人渴望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我们可以编一些简易的书,用英语写成《简明中国历史》、《简明中国地理》等等。

7.华人子女学汉语的书。生长在异国的华人子女说汉语的机会很少,但他们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学一点汉语,我们可以出一本易学易记的书,像“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样的诗可以收进去,既可以学数字,又可以学诗,很实用。

总之,可以做的工作很多,关键是去不去做。

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这个任务只能由中国人自己承担。对此,出版界人士应该有使命感。

标签:;  ;  

关于发展国际图书市场的几点思考_图书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