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潮起潮落,中国支线航空期盼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郑莉[1](2018)在《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史研究》是一个动态的空间发展史研究。它以近代汕头城市为对象,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肌理演变的研究,讨论19世纪60年代初至20世纪30年代末,近代汕头城市在不同发展时期,城市格局所受的结构性要素影响;通过城市建设的动力和实施的研究,讨论近代汕头城市里三种不同的运转机制,对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的推进,对城市肌理和空间的影响。讨论以近代汕头为代表的自发建设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地方性道路。选择这一研究课题,源于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的特殊历史。自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远洋贸易兴起,汕头从近海沙洲、渔盐本港逐渐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商贸价值的近代城市,并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为代表的社会政治文化精英影响下,和商会、华侨华人的投资参与下,成为近代中国历史上实行系统和自主城市管理、市政改良的先锋,在港口、车站等生产性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建筑等社会性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类似汕头的约开商埠城市,既不是国家的政治性城市,也不是典型的开埠商业城市,它以显着的自组织贸易特征,在中国近代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类型价值,对研究中国近代城市现代化的地方性道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国内外在中国近代城市史和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史的研究概况进行整理综述,提出本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厘清论文研究框架和创新性。第二部分:为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梳理近代汕头城市发展的地理和历史沿革,详述近代汕头城市建设结构化过程。其中第二章,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建制管理三方面分析近代汕头城市建设的历史背景。第三章,通过分析近代汕头城市变迁影响因素,阐述城市结构原点及其动态的空间结构化过程。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从近代汕头的三种特征角度去阐述汕头城市建设发展的动力机制。其中第四章,从汕头是没有租界的近代开埠城市这一特征角度分析汕头在开埠后的城市港岸扩张动力,通过多个历史事件分析汕头这个开埠城市建设的多方能量角力。第五章,从汕头是都市计划引导的近代商港城市这一特征角度分析汕头在市政厅出台的都市计划的先进性,探讨近代汕头商港城市建设的实验性特征。第六章,从汕头是自发建设促成的近代商贸城市这一特征角度分析近代汕头具有地方性的自内而外的建设动力机制,解析近代汕头较早的民间自发开埠所自带的契约/半契约的管理模式,及其对城市的经济空间、政治空间,到城市实体空间的分布和发展的深远影响。第四部分:全文总结。在前述章节论述的基础上对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的特征、经验和智慧进行理论总结,为汕头城市未来发展和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郭金峰[2](2013)在《俄罗斯亚太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朗的背景下,世界格局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而亚太地区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其发展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与此同时,由于亚太地区汇集了世界众多大国利益,越来越成为大国之间的角逐场,加上东北亚以及整个亚太地区存在的各种冲突以及一些国家间的领土争端问题,使得这一地区也正在逐渐成为现实以及潜在的高度危险地区。凡此种种,都对亚太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亚太地区成为了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俄罗斯作为地区大国,横跨欧亚大陆,虽然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基本在欧洲,但毕竟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属于亚洲,与亚太地区的联系密不可分,是一个典型的“欧亚大国”。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最初实施了“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政策,但效果并不理想,非但没能如愿融入西方,自身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国际地位反受到严重的损害。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叶利钦政府开始调整外交战略,实施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战略,但也没有使综合国力得到全面恢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为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挽回俄罗斯的国际形象,1996年开始实施“全方位”的外交政策。2000年普京当选总统以后对“全方位”外交政策进行了多处调整,较过去更加灵活和务实,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更加重视和加强了与亚太地区的联系,除了加强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印度、越南等国的双边外交以外,还积极介入亚太地区的各种事务,参与并充分发挥在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等多边组织中的作用,逐步融入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形成了以维护俄罗斯国家根本利益为核心的多边外交模式。2008年梅德韦杰夫当选总统以后,继承和发展了普京时期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扩大了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2012年普京再次当选总统,从他的施政纲领中不难看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俄罗斯将继续以维护国家利益、彰显“欧亚大国”的地位为基点,实施全方位、东西方平衡的外交政策。到目前为止,虽然俄罗斯几任总统多次强调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亚太外交在俄罗斯的全球战略中份量逐渐加重,甚至把东部地区的发展列为国家整体发展的重中之重,且亚太战略的实施也已初见成效,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俄罗斯亚太战略的实施仍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外交的重点依然在西方。关于普京提出的建立“欧亚联盟”的设想在未来的时间内能否得以实施,俄罗斯将如何进一步发挥欧亚大国桥梁和纽带作用,我们将拭目以待。
陈群[3](2008)在《第三种文化 ——“苦文化”与“酷文化”互动生成的初中生亚文化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任何文化像流行文化这样如此迅速、广泛地波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真正成为了一种“全球化”的强势文化。与此同时,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与工作、就业、职业训练之间的紧密关联,构成“文凭社会’’的全球镜像,并彻底型塑了学校制度文化。当流行文化越过学校的围墙,与学校制度文化相遇在学校场域的时候,初中生是如何在两种文化下生存的问题便凸现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立足于初中生的视角,学校制度文化可以被描述为是一种“苦文化”,流行文化则可以被描述为是一种“酷文化”。于是本研究的问题便被聚焦为:在“苦文化”与“酷文化”的碰撞中,初中生型塑了何种亚文化?本文将“苦文化”界说为第一种文化,将“酷文化”界说为第二种文化,将初中生型塑的亚文化界定为第三种文化。本文的研究视角选取了阿切尔的文化二元主义分析框架,并借鉴其形态生成之观点,试图整合解释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论,力求将对学生文化现象的理解、诠释与求证置于二元分析的理论框架中予以分析。本文使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涉及到参与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等。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本研究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内外前期研究之成果,并对以往学生亚文化或流行文化的单一研究视角提出质疑。第二章探寻了阿切尔的文化二元主义分析框架以及形态生成的观点,论证了该理论对本研究的适切性,并对问题研究的具体方法与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三章论证了学校制度文化与流行文化在学校场域中凸显的主导地位,并描摹了初中生对两种文化之“苦”与“酷”的心理感受。运用阿切尔的二元分析框架,对“苦文化”与“酷文化”在文化系统的逻辑一致性与社会一文化层面的互动关系一致性水平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两种文化构成了竞争互斥的文化形势,这一结果必然带来新文化的产生。第四章求证了两种文化互动生成后的第三种文化现象。分别选取自我认知、价值取向、规范建构、情绪表达、语言风格和思维习惯等六个文化要素进行文化分析,通过现象诠释,呈现了在竞争互斥的文化形势下,经过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后所展现的初中生这种新的亚文化现象。第五章归纳提炼出第三种文化现象的特质,分析了第三种文化的“空轴”性质,并讨论了第三种文化现象所呈现出来的教育隐忧。本文的研究结果是:1.“苦文化”规限着初中生在校的生活方式,其角色之紧张与压抑、价值之单一与高远、规范之强制与负荷之重,让初中生觉得“苦不堪言”。2.“酷文化”为初中生提供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初中生在其中释放着自我、宣泄着情绪、挑战权威并获得充分的娱乐与放松。这一切,让初中生感到一种“张扬的酷”。3.学校场域中,“苦文化”与“酷文化”构成初中生面对的两大强势文化,文化间的冲突形成了竞争互斥的文化形势。这种文化形势必然促使师生、生生互动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一第三种文化。4.初中生第三种文化表现为:自我的迷失、价值的短期效应、规范的任意颠覆、情感的无忌宣泄、多套话语系统、思维定型与惰性化。本文的结论:1.第三种文化已构成初中生群体亚文化的主要形态。2.第三种文化的特质可归纳为“空轴文化”,即在自我、规范、价值等文化核心要素方面缺乏支点的一种文化。3.由第三种文化现象所折射出的教育隐忧有三:一是学校制度文化主控地位岌岌可危;二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身份逐渐淡化;三是信任体系与公共领域发生转移。
段文军,袁国洲[4](2008)在《Boeing737飞机刹车副国产动盘回收复用的研究》文中指出首先对已历经600多次起落的动盘作外观检测,然后选取工作条件最恶劣的动盘在其关键部件切取试样作力学性能检测和金相组织观察与分析。通过新旧国产动盘的外观结构、尺寸、重量和硬度、金相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旧国产动盘在经历第1次寿命周期后,其重量、厚度和硬度均有少量下降,外观形状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变形,而其(新旧动盘)金相组织基本一致。根据Boeing737飞机机轮刹车装置维修手册的有关规定,旧国产动盘的关键参数仍在可以修复的范围内,经过少量的检测和少量修复后,国产刹车副动盘可以再次回收复用,因此,该研究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李大立[5](2000)在《潮起潮落,中国支线航空期盼改革》文中研究指明关于中国支线航空发展问题的讨论已经几年时间了,这个讨论首先从航空制造业开始,但是直到1997、1998年中国民用航空运输业的经济效益严重滑坡以后,关于支线航空的讨论才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建国50年来中国支线航空的发展历程,真实地描述了中国支线航空市场的特点。作者认为中国支线航空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但急盼改革之春风
二、潮起潮落,中国支线航空期盼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潮起潮落,中国支线航空期盼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及对象 |
1.1.1 研究意义 |
1.1.2 研究对象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关于近代汕头的研究 |
1.2.2 关于中国近代城市建设的研究 |
1.2.3 关于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类型研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1.4.1 创新点1:对近代汕头城市发展从结构研究转向动态的结构化研究 |
1.4.2 创新点2:探寻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中所表现的先进性和实验性 |
1.4.3 创新点3:为近代中国城市研究的地方性类型作有效补充 |
第二章 汕头的地理历史沿革 |
2.1 自然地理 |
2.1.1 沙垅丘陵 |
2.1.2 天然良港 |
2.2 社会经济 |
2.2.1 小江盐场 |
2.2.2 近代港口市场 |
2.2.3 近代工商业 |
2.2.4 南北行贸易 |
2.2.5 “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 |
2.2.6 港口经济 |
2.3 建制管理 |
2.3.1 汕头口 |
2.3.2 汕头埠 |
2.3.3 汕头市 |
2.4 小结 |
第三章 近代汕头城市建设的结构化过程 |
3.1 农业时代的城市雏形(1530-1859) |
3.1.1 结构原点 |
3.1.2 三个要素 |
3.2 开埠后的博弈与突破(1860-1904) |
3.2.1 四向发展 |
3.2.2 海港两岸 |
3.3 全面开启的城市建设(1905-1938) |
3.3.1 东拓北进 |
3.3.2 道路规划 |
3.4 小结 |
第四章 没有租界的近代开埠城市港岸扩张 |
4.1 潮海关和领事署迁移的因素 |
4.1.1 逐步北迁的潮海关和领事署 |
4.1.2 洋人屋宇的选址 |
4.2 政治经济条件下的港岸空间秩序 |
4.2.1 国内官员入汕 |
4.2.2 港岸空间秩序 |
4.2.3 港岸扩张与城市环境 |
4.3 官商洋三者博弈下的城市建设格局 |
4.3.1 指向码头的放射状街巷 |
4.3.2 被打破的红线与环状街区 |
4.3.3 地价分级指引的空间布局 |
4.4 生产性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 |
4.4.1 海港 |
4.4.2 河港 |
4.4.3 港岸设施与城市空间 |
4.5 社会配套建设的雏形 |
4.5.1 市政建设 |
4.5.2 公共建设 |
4.5.3 住房建设 |
4.6 小结 |
第五章 都市计划引导的近代商港城市建设 |
5.1 都市计划引导的建设 |
5.1.1 近代市制的建立 |
5.1.2 都市计划的制订 |
5.1.3 都市计划的先进性—“花园城”思想 |
5.2 城市结构支点—现代化生产性基础设施 |
5.2.1 水运 |
5.2.2 陆运 |
5.2.3 空运 |
5.3 市政建设骨架—城市街道 |
5.3.1 道路地面设计 |
5.3.2 道路地下设计 |
5.3.3 道路建设推动城市进步 |
5.4 意识形态的空间载体—公共空间 |
5.4.1 公共空间的建设缘起及其时间表 |
5.4.2 空地 |
5.4.3 选址和开发 |
5.4.4 大规模建设 |
5.4.5 集体意识和公共空间 |
5.5 社会福利建设—平民新村 |
5.5.1 平民新村的缘起 |
5.5.2 建设障碍与平民自治 |
5.5.3 作为半制度的模范住宅区 |
5.6 城市的意义—公共服务工程 |
5.7 物质空间主体—城市建筑 |
5.7.1 公共建筑 |
5.7.2 居住建筑 |
5.7.3 商住混合建筑 |
5.7.4 城市房屋与城市形象 |
5.8 小结 |
第六章 自发建设促成的近代商贸城市 |
6.1 近代商贸城市建设的动力机制 |
6.1.1 民间自发开埠 |
6.1.2 契约/半契约管理模式的导入 |
6.1.3 土地使用和城市特征 |
6.2 商贸城市管理的自组织 |
6.2.1 商会与城市建设 |
6.2.2 华侨与城市建设 |
6.2.3 市民社会 |
6.3 商办基础设施的自组织 |
6.3.1 水运交通建设 |
6.3.2 陆运交通建设 |
6.3.3 供水供电建设 |
6.3.4 公共空间建设 |
6.3.5 商办基础建设与汕头的城市化进程 |
6.4 商贸城市空间的自组织 |
6.4.1 商贸城市基层建设组织—筑路委员会 |
6.4.2 商贸城市前台形象—骑楼建筑 |
6.4.3 商贸城市幕后形象—内街建筑 |
6.5 平行发展和城市结构 |
6.6 小结 |
结论 |
近代汕头城市格局的结构化 |
近代汕头都市计划的先进性和城市建设的实验性 |
近代汕头城市建设的地方性 |
参考文献 |
历代文献 |
学术着作 |
论文集文献 |
学位论文 |
学术期刊文献 |
报纸文章 |
电子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建制大事记 |
附录2 :1921年-1949年汕头历任市长 |
附录3 :近代汕头饮食服务业布局 |
附录4 :1860—1931年汕头口岸进出口船舶艘次及吨位统计表 |
附录5 :近代汕头重要地图 |
附录6 :汕头历史建筑测绘图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俄罗斯亚太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设计 |
(一) 论文的框架 |
(二) 研究方法 |
(三) 预期的创新点及难点 |
四、 相关概念阐释 |
第一章 俄罗斯与亚太关系的历史脉络 |
第一节 亚太地区与 21 世纪的世界格局 |
一、 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总体特征 |
二、 亚太地区在新世界格局中的位置 |
第二节 俄罗斯与亚太地区的联系 |
一、 俄罗斯与亚太地区的历史渊源 |
二、 俄罗斯融入亚太地区的进程 |
第二章 俄罗斯全球战略与亚太战略构想的演变 |
第一节 叶利钦时期的全球战略与亚太战略 |
一、 “一边倒”时期 |
二、 “双头鹰”战略 |
三、 全方位外交 |
四、 小结 |
第二节 普京时期的全球战略与亚太战略 |
一、 确定新时期外交战略,提升俄罗斯的影响力 |
二、 推动多极化格局,维护在独联体利益 |
三、 实施积极的东西方外交政策,彰显大国地位 |
四、 小结 |
第三节 梅德韦杰夫时期的全球战略与亚太战略 |
一、 调整对独联体政策,扞卫俄罗斯国家利益 |
二、 大力开展经济外交和军事外交,为国家现代化服务 |
三、 大力开展东西方外交,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
四、 小结 |
第三章 新世纪俄罗斯的亚太战略 |
第一节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目标、内容及其影响 |
一、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目标 |
二、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
三、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意义及其影响 |
第二节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全球考量 |
一、 俄罗斯提升大国地位的需要 |
二、 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需要 |
三、 俄罗斯亚太安全的需要 |
第四章 俄罗斯与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关系 |
第一节 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 |
一、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
二、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 |
三、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前景 |
第二节 俄罗斯与日本的关系 |
一、 普京时期的俄日关系 |
二、 梅得韦杰夫时期的俄日关系 |
三、 俄罗斯与日本关系的发展前景 |
第三节 俄罗斯的朝鲜半岛政策以及与朝鲜、韩国的关系 |
一、 朝鲜半岛在俄罗斯地缘战略中的地位 |
二、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朝鲜半岛政策以及与朝鲜、韩国的关系发展 |
三、 梅德韦杰夫时期俄罗斯的朝鲜半岛政策以及与朝鲜、韩国关系的发展 |
四、 俄罗斯朝鲜半岛政策的总体原则和发展趋势 |
第四节 俄罗斯与印度的关系 |
一、 普京时期的俄印关系 |
二、 梅德韦杰夫时期的俄印关系 |
三、 俄印关系的合作前景 |
第五节 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 |
第五章 俄罗斯与亚太地区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 |
第一节 俄罗斯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关系 |
一、 高度重视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关系 |
二、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
三、 全力举办 2012 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 |
第二节 俄罗斯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关系 |
一、 俄罗斯与上海合作组织关系的发展历程 |
二、 俄罗斯与上海合作组织关系的发展趋势 |
第三节 俄罗斯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
一、 俄罗斯与东盟地区关系的发展历程 |
二、 俄罗斯与东盟地区关系的发展前景 |
第四节 中俄印战略三角关系及其前景 |
第六章 俄罗斯亚太战略走势 |
第一节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问题及其前景 |
一、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问题 |
二、 俄罗斯亚太战略的前景 |
第二节 俄罗斯亚太战略与中俄合作的前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第三种文化 ——“苦文化”与“酷文化”互动生成的初中生亚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前期文献分析 |
第一节 迷失在流行文化中的青少年 |
一、流行文化成为主要的文化景观 |
二、青少年成为流行文化的主角 |
第二节 流行文化在学校中的强势表达与问题浮现 |
一、流行文化在学校中的强势表达 |
二、流行文化初步探寻后的重重困惑 |
三、流行文化现象引发对文化间张力的关注 |
第三节 学生亚文化与流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一、学生亚文化与流行文化研究的源起与演进 |
二、学生亚文化与流行文化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
第二章 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 |
第一节 两种文化互动下的第三种文化 |
一、问题的提出与假设 |
二、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从二元分析视角看第三种文化的形态生成 |
一、学生亚文化分析框架重新厘定的必要性 |
二、阿切尔文化分析理论要点解读 |
三、借鉴的初中生亚文化分析框架 |
第三节 研究的设计及其相关方法论问题 |
一、研究对象的转向说明 |
二、研究方法论的选择 |
三、研究的具体方法与实施 |
第四节 研究的场域问题 |
一、问题解读的宏观背景场域 |
二、问题发生的中观场域 |
三、问题出现的微观场域 |
第三章 “苦文化”与“酷文化”相遇在学校场域 |
第一节 学校制度文化与流行文化主导地位之分析 |
一、现代性制度促成了学校制度文化与流行文化两大强势文化 |
二、学校制度文化与流行文化对初中生日常生活的调控 |
第二节 “苦”与“酷”之感受实录 |
一、品味第一种文化之“苦” |
二、感受第二种文化之“酷” |
第三节 “苦文化”与“酷文化”核心要素间的逻辑冲突 |
一、自我的张与弛 |
二、价值取向上的虚与实 |
三、规范的收与放 |
四、负荷的大与小 |
第四节 “苦文化”与“酷文化”行动者间的权力较量 |
一、教师在“苦文化”中的优势地位 |
二、“酷文化”中师生话语权的倒置 |
第五节 学校场域中,文化形势与变迁之分析 |
一、文化形式之分析 |
二、文化变迁之分析 |
第四章 第三种文化的形态生成 |
第一节 自我在动态的角色扮演中的迷失 |
一、“自我”内涵的揭示 |
二、藏起另一个我 |
三、虚幻角色中丰富而矛盾的自我 |
四、被本我与超我覆盖的自我 |
第二节 价值在变动的趣味追求中的功能实用化 |
一、初中生的文化趣味 |
二、最新的就是最好的 |
三、“放松”最需要 |
四、信任偏向同伴、电视和网络 |
五、明星崇拜的多样、多变 |
第三节 规范在夹缝中的生成与建构 |
一、规范的躲避 |
二、规范的修改 |
三、规范的颠覆 |
第四节 情感在角色冲突中的释放 |
一、“苦文化”极力维护的“团结友爱” |
二、一个优秀生被爱情包围的流行文化世界 |
三、爱情之门是开是关? |
三、流行打造的友情实用而脆弱 |
四、刻意打造的另类亲情 |
第五节 语言在多重表达需要中的切换 |
一、宣泄、嘲讽表达心境 |
二、火星文随心所欲 |
三、流行话语对正规语言的挑衅 |
四、调侃、嘻哈成为交流风格 |
第六节 思维在双重规限下的定型化 |
一、思维的固着化 |
二、思考的浅表化 |
三、思辨的惰性化 |
第五章 第三种文化的轴心与教育隐忧 |
第一节 第三种文化的轴心 |
一、关于文化轴心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研究 |
二、第三种文化—空轴文化 |
第二节 教育的隐忧 |
一、学校制度文化的主控地位岌岌可危 |
二、教师的道德权威身份逐渐淡化 |
三、信任体系与公共领域的转移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附录一 小学生流行文化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初中生流行文化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初中生学校生活主观感受问卷(联想造句) |
附录四 初中生深度沟通对象选择调查表 |
附录五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
附录六 上海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 |
附录七 学生在校行为规范细则(BH中学) |
附录八 初中生对流行文化活动是否喜欢与父亲职业地位关系分析表 |
附录九 初中生对流行文化活动是否喜欢与母亲职业地位关系分析表 |
附录十 初中生对流行文化活动是否喜欢与不同学校关系分析表 |
附录十一 初中生对流行文化活动是否喜欢与性别关系分析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Boeing737飞机刹车副国产动盘回收复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Boeing737飞机刹车副国产动盘回收复用的理论分析 |
1.1 国产刹车副动盘材料选择 |
1.2 30CrSiMoVA钢的热处理工艺 |
1.3 动盘回收复用的可行性理论分析 |
2 Boeing737飞机刹车副动盘试验检测与结果分析 |
2.1 试验方法 |
2.2 检测结果 |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2.3.1 动片间距 |
2.3.2 平面度, 厚度, 重量 |
2.3.3 硬度 |
2.3.4 金相组织分析与结论 |
3 结语 |
四、潮起潮落,中国支线航空期盼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代汕头城市建设发展史研究[D]. 郑莉.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2]俄罗斯亚太战略研究[D]. 郭金峰. 外交学院, 2013(12)
- [3]第三种文化 ——“苦文化”与“酷文化”互动生成的初中生亚文化研究[D]. 陈群.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4]Boeing737飞机刹车副国产动盘回收复用的研究[J]. 段文军,袁国洲. 新技术新工艺, 2008(01)
- [5]潮起潮落,中国支线航空期盼改革[J]. 李大立. 国际航空, 2000(01)
标签:航空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