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帮助学即教师退位,学生上场,真正做到学生本位,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引领、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帮助学;树立信心;创造机会;指导方法;培养兴趣
根据心理学家罗杰斯“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的理论,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提出教师“不是教,而是帮助学”的观点,从两位教育家的观点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有根本的性的改变,对于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师生都要树立能学的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首要条件也是成功的秘诀,不自信的人很难去坚持做一件事,更难谈成功。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能学会、会学会的信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关键在于教师首先相信学生能够学会,有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只要引导好,总有学生能思考出来,要相信集全班学生的智慧一定能够行。作为教师由于担心学生的能力不足,担心课时任务完不成,担心课堂秩序等等问题,总是习惯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牵引着学生顺着教师设计的方案,用自我讲解的方式来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堂可能很流畅,内容也能完成。只是这样的课堂完成的是教师“教”的任务,教学目标达成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学”得如何,就很值得怀疑。许多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活跃,潜力无穷,只要我们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做好引导,学生就行,一定行!其次,教师要将信心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信心满满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对学生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观点、看法、做法都要有适时地评价,及时的评价可以给学生更好的指引,教师的评价要客观积极鼓励为主,尤其是面对学习过程出现问题的学生,提出改进意见时教师更不能生硬,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评价时问题要指出但更要从赏识的角度作给予学生正能量的引导。教师对待学生和蔼、平等、赞许充满期待的的态度可以给学生自信的力量,自信的勇气。教学过程只要师生都有信心,并且相互鼓励,互相支持彼此的信心,定能在学习中创造奇迹。
二、给学生创造学的机会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解决难事要从容易解决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指导、帮助学生学习的起点一定放手让学生去做,学会任何一件事情的起点都在于去做,去参与,让学生做起来是所有学习活动的起点。教师课堂上创设的情境、设置的问题、设计的训练、引发的思考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设计的,既然是为了学生,那就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就需要给学生需要的时间、空间,如果没有这两方面的保障,让学生学习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一定要从时间到空间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参与、去思考、去研究、去分析、去发现、去总结。苏霍姆林斯基说:你给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花季少年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课堂上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学生去认识、去思考、去交流、去探索、去表述、去书写,不要急于求成。很多事情让学生先做起来,他们做着做着就有兴趣了,在做中就找到解决办法了,也就会做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作一名好教师不是说教,而在于引领。教师的中心任务是在“水”来之前设渠,默默引领,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自己泛舟其上,自己尽情遨游,学生才能收获到自己的需要。
三、指导学生学的方法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时时处处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有些规律性的学习方式尽早指导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感受、思考中悟出学习的路径,在不断地实践演练中体验方法,运用方法,自己掌握学习的能力。下面是总结出的新概念课的教学方法。物理的概念课教学是新概念建立的起点,我们应该在第一次概念教学中给学生总结出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学。初中物理中“速度”是第一堂概念教学课,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这个概念,并进行过大量的相关计算,然而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速度这一概念,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而三种比较方法中,单位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最普遍意义的比较方法,通过两组的时间、路程都不相同的事例的运动快慢的比较,搞清楚“速度”的定义是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的过程自己找出其计算公式为 速度=路程/时间 的计算公式,再由公式中数据的带入推断出其单位米/秒或者千米/小时。通过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清楚为什么引入此概念?其作用意义何在?理解如何定义,并有定义思考公式及其单位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物理概念的学习程序、方法,为日后概念课的学习奠定方法基础。学习过程是要学生清楚学什么?怎么学?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在日后的密度、压强、功率等等类似知识的学习中学生能够会学习。让学生会学习是我们教师追求的高标准,会学习要求教师会总结、会引导、会强化,才能形成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让学生感受学的乐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道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的知识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才能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教学中要有多种方式方法提起学生的兴趣,通过高超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通过精湛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肯定性的评价激励学生,这些方式方法都对提起学生的兴趣培养有帮助。从学科层面,笔者觉得还有两个方面可以去做;其一教师将学科知识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模型,将其同实际联系起来,枯燥的学科理论就会变得生动鲜活起来,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消除了陌生感有了亲切感,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去了解、研究,这样能够进一步地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兴趣,会喜欢,有了乐趣就有了动力,就会主动地去钻研、探究。其二教师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知识的美,体会学科的价值,发现学科知识的神奇所在,体验学科的趣味,目的就是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形成“爱学会学——学会”的良性循环。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师要深刻理解兴趣对学生的作用,并不断探寻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真正唤起人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掌握、运用规律,认识自我的成长和学习,进而认识自然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而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帮助、是指导、是引领,是为学生服务的。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学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六中学 075000)
论文作者:李晓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方法论文; 知识论文; 兴趣论文; 给学生论文; 就会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