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论文_樊帅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论文_樊帅

樊帅

鄄城县水库管理处 山东省菏泽市 2746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但是仍然需要施工者掌握更加高级的技术,学会更加精准的方法。在常见的技术问题方面,施工者也要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效。由于工程建设大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技术的运用实施过程中也应该提高施工者的防患意识,做好安全保障。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引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全面落实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施工技术的合理性、规范性与可行性,加强技术应用效果,进而提升整体工程施工质量,最终实现工程建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1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特点

1.1施工难度大,安全隐患多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施工难度大,安全隐患多,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具备极高的专业素质。在某些高难度的施工地点,通常需要用到类似于爆破、高空作业等危险系数极高的技术,并且这些施工往往须得同时进行,因此,建设水利水电工程给施工者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技术要求与安全威胁,成为其工程建设最大的特点。

1.2成本大,耗时长,所需设备多

鉴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要求,施工处往往建立在偏远的山谷地区,导致施工材料运输不便、建设成本较高等后果。再加上这一工程的建设需要的临时辅助设施极多,因此在开始建设之前,通常需要建造一定的运输通道,以及施工用房等,才能使得建设顺利进行,所以导致成本大、耗时长亦成为其施工特点。

1.3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在户外,且大都建立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露天环境下,因此极其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像是天气、汛期等等外部因素干扰到施工的时候,建设只能被迫停止。再加上水利水电建设的施工难度问题,进而导致施工过程慢、施工工作量大等特质明显。

2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

2.1水闸施工技术

2.1.1混凝土施工

水闸施工技术之中对混凝土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实际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应该及时对施工现场的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测。一般来说,混凝土是各种施工原料的合理组合,混凝土中的含水量会对混凝土的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在混凝土进入到施工现场是应该组织人员对混凝土的含水量进行检测,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可以处于较高水平。在进行实际的混凝土浇筑时,要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均匀性,此外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该采用钻心取样的方法对施工之中的关键位置进行取样检测,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可以符合国家规定,另外,施工现场还需要组织人员对浇筑完毕后的混凝土工程进行定期养护,保证混凝土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2.1.2金属结构施工

金属结构施工是水闸施工的重要内容之一,金属结构施工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水闸施工的使用寿命。所以在进行实际的金属结构施工时应该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金属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并且设计规划人员应对金属结构的施工流程与安装程序进行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水闸施工所涉及到的金属结构应该在工程提前制备,需要对生产厂家进行严格筛选,选择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生产厂家进行生产,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应该组织监理部门及时到实际的生产厂家去进行质量检测,使得金属构件在运输之前可以保证其质量、外形以及材料符合施工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水闸施工中的预埋件的处理时,施工人员既要保证预埋金属构件的质量,也要保证施工技术选择的合理性,如果在实际的施工时出现焊接变形的情况,需要及时将变形的构件进行校正处理,保证最后金属结构的施工可以完全符合图纸之中的设计尺寸。

2.1.3导流施工

在金属导流施工时应该在附近修筑围堰,在修筑围堰时应该考虑实际的施工地形,一般情况下是在主河道附近修筑围堰,但是在实际的修筑过程之中极易出现坡岸倒塌的情况,所以在实际围堰的修筑时应该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修筑技术,提高围堰的质量。并且在实际的水闸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根据现场河道的特征,适当在围堰的修筑时使用粘土进行施工,保证围堰的可以具有较强的抗冲刷性,并且及时用木桩进行二次加固。在保证围堰质量符合标准后才可以进行截流作业,在截流作业开始前,施工人员应该设计出截流的实际方案,并且应该及时采用模型进行实验,保证设计的可行性。在实际的导流施工时,如果施工地点的滩地较为狭窄,则应该采用修筑围堰的方式进行导流,并且在全部围堰修筑完毕后应该及时对围堰进行二次加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如果是进行堵坝截流,则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现场科学选择立堵或者平堵,此外还应该保证一定的备料的剩余量,保证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因为导流工作中会出现河道内水位升高的情况,所以施工人员应该对堤坝进行及时加固,保证堤坝可以承受水的压力,此外还应该对流速以及安全水位进行科学计算,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2筑坝技术

在实际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之中,最为基础的施工技术为筑坝技术,建设最终的堤坝,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意义。筑坝技术包括以下内容:(1)排水作业。排水作业是通过将河道附近的区域建设成为引水渠,将河道内部的水排除于施工场地外,防止河水流入施工现场。在完成全部的引水工作之后,施工人员应该及时清理河床上所存在的淤泥,必要时应用机械设备完成挖掘工作,挖掘时应该组织专业勘测人员对河床内部的淤泥深度进行准确测量,分析出河床内部合适的挖掘深度,保证设备可以在河床上进行施工作业;(2)铺装工作。堤坝不能直接在河床上进行建造,所以应该在建设堤坝之前对基地的土石料的防水性能进行分析,将各种石料铺设到地基表面,为接下来的工作夯实基础;(3)坝体的混凝土浇筑。此过程需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此过程中水下浇筑较为困难,应该适当使用沉箱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优化措施

3.1加大施工运行管理力度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应当注重技术运行管理工作。根据预先设定的施工工序,建立健全的技术运行管控制度,将技术责任落实到各岗位及个人。结合工程项目运行概况,尽可能的实现施工动态管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加强施工技术的合理性、标准性与可行性,将各项生产活动所涉及的技术参数控制在技术运行管控体制的可控范围内。与此同时,注重管控模式的转化,将现场监督、突击检查与定期监督等工作有机整合,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施工技术的全面落实。在监督检查工作环节,一旦察觉任何技术性问题,应及时作出反馈与调整,并追究相关责任人。以此增强施工技术人员及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引导与规范施工行为。

3.2常态化、全程化施工技术培训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方需结合技术管理工作需求,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施工技术培训活动,从而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强化自身职业道德素养。设计施工技术的人员主要包括施工技术应用人员与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从施工技术管理角度来说,通过组织技术管理培训,可以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深化其对技术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同时,树立全局意识,实现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工作的有机整合,进而充分发挥管理协同效能。

结束语

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应当构建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丰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施工监督管理机制,在有效的工程监督机制下,促进施工人员提高施工管理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左婷.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1).

[2]李玉娟.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17).

[3]黄凤英,浅谈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与管理[J].陈正水.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4).

论文作者:樊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论文_樊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