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蔡鸿艳[1]2003年在《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实施。 本文根据教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多位专家学者提出的研究性学习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了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有关问题,并针对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否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产生影响的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经过对实验和调查结果的详细分析,发现并得出结论: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增强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针对研究的结果,笔者就如何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研究性学习,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思路、实施策略和教学建议。

任琛[2]2015年在《高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文中指出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是具体目标之一。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已经不能作为课堂的主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重新燃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主动探究解决。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高巾数学学科发展的需要、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需要、高中生个人发展的需要的考虑,结合在喀什二中指导并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经验,选此课题展开思考。纵观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国外对于认为数学知识的习得、理解与应用应该是在真实的、或近乎真实的项目活动与任务活动之中的获取的,获得对于数学的个人化的真实理解,并把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与培养作为首要目标。相比较而言,国内对此还似乎还缺乏足够的论证与研究。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获知,很多学生面对高中数学内容多难度大,不甘心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希望自己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在不断探讨和交流中获取新知解决困难,更愿意将研究性学习与数学学习整合起来。笔者通过两个教学班的对比实验,以及对实验前后数据进行分析,得知,通过数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学生不论是对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是对于探究型知识的探索和解决,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这样的教学实验势在必行。此外,结合数学的源于生活的特点,笔者提出数学课题选取应该源于生活实践,源于热门话题、焦点问题,课本中的问题。笔者从叁个方面给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案例并进行分析,即在学习新知时、在动手做题时、在社会实践时开展课题,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易姗咪[3]2016年在《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教育改革逐步推进的今天,为了能培养具有创造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普遍都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然而大部分的学校、老师以及学生并未对研究性学习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不合理,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现象。本研究将从更理性更深入的层面,对如何将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以及整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及现状如何?目前我国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将研究性学习以什么样的方式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有无可操作的模式?整合的效果如何?本研究按以下过程展开。根据所研究的问题查找文献,进行理论研究;制定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原则、模式;编制调查问卷,并根据试测结果进行修改;实施调查,包括进行数学测验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论与展望。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在内容选取和教学方式上的不合理,未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值得广大教师反思和研究;(2)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两者的结合存在必要性;(3)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实践,获得了以下显着效果:首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在亲身经历过数学问题的探索之后,学习热情高涨。其次,课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宝贵价值和独特魅力,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显着提升。再次,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增强合作沟通的能力。最后,研究性学习能弥补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不足的缺陷,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使数学教学工作更顺利有效地推进。因此,这种方式值得推广。本研究的建议。合理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积极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式,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方碧贞[4]2010年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整合研究》文中认为摘要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研究性学习”不是真正的“研究性学习”,缺欠“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课堂学习也不是有效的课堂学习!二者的有机整合才应该是数学学科教育所追求的!本文的研究以素质教育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为价值取向;以通过转变学习方式进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探究研究性学习方式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联结点,寻求在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渗透、整合研究性学习方式的途径,据此重构课堂,实现由应试教育下的“被动接受式教育”全方位的向素质教育下的“研究性学习”转轨.对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的整合,本文搜集大量文献资料并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同时,笔者结合自己与几位教师的教学经验,依托案例研究,探求了叁种重构课堂模式.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进行教育实验论证,对大量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将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整合,重构课堂是有效且可行的;这种整合将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

贾诚[5]2014年在《研究性学习中高中数学教师素质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世纪之初,在我国开始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新课改的核心理念。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备受人们的关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否有效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因素在于具有高研究性素质的数学教师,因此对高中数学教师研究性素质问题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了数学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开展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状况主要表现为数学教师不能正确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缺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知识储备以及研究性教学能力。教师研究性素质的缺失没有引起相关教育部门足够重视,缺少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导致高中数学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缺乏责任感和积极性。针对研究性学习所存在问题,笔者给出了数学研究性学习对高中教师素质的几点要求,并对如何培养高中数学教师的研究性素质提出个人建议。为了适应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行为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这既是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也是个体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总之,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新举措,理应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数学教师作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必须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把握本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前沿动态,不断增长自我提高意识,积极参加有关培训,使教师个体的数学研究性素质达到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促进自身研究性教学素质的养成。加强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良好外部环境建设,不断强化组织和管理,为普遍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深化数学素质教育作出积极贡献。

佚名[6]2002年在《研究性学习》文中指出●所谓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在目前的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通常要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所以又称之为“主题研究学习”。实施研究性学习,着眼点在于转变学生学的方式,着手点却是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胡兴宏:《关于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构想》,《上海教育科研》,2000.1) ●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

马老二[7]2010年在《高中数学创新题编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共分四章,在第1章“理论综述”中,我们对本研究的背景做了简要介绍。从时代、民族、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从世界范围内看,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20世纪末,世界各国纷纷制订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方案,开始了新一轮数学教育改革实践。本研究以东邻日本为例进行了一定分析,从日本新数学课程提出的高中数学教育目标来看,日本此次数学新课程改革注重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本研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了简要介绍,主要涉及到数学新课程、数学习(试)题,等,并对本研究用到的几个重要的概念,即数学(问)题、数学习题的科学性、编制数学题的基本方法、好问题、数学试题、数学创新能力、数学创新能力的特征、数学创新(试)题等进行了初步剖析。在本研究的主体,即第2章“高中数学教学中六种常用的创新题形式”中,我们以08年、09年全国和各省市的高考数学试题为基本素材,在大量的解题实践、解题分析和梳理各种习(试)题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与学习中使用得比较多,也比较成熟的6种数学创新(试)题形式,它们分别是:(1)改编题;(2)(数学)开放题;(3)数学信息给予题;(4)数学多选题;(5)数学应用题;(6)以小课题和开放性作业等形式开展的数学研究性学习。针对每一种数学创新(试)题形式,分别从教育价值、编拟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编拟案例,我们认为这些案例既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也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教育价值,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平常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选用。第3章是实证研究及其结果分析,在试测的基础上,我们对创新能力量表(见附录一)和数学创新能力测试题(见附录二)进行了一定修改与调整,把测量(一般的)创新能力的量表(见附录一),修改为测量数学创新能力(特殊创新能力)的量表(见附录叁),同时,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以及测试的需要,适当减少了数学创新测试题题量、适当降低了题目难度(见附录四)。数据分析表明,修改与调整后的数学创新能力量表(见附录叁)和数学创新测试题(见附录四)高度相关,较好地支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们编拟的数学创新能力测试题(见附录四)是有效的,有价值的。第4章主要是对本研究的一些思考和相应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数据分析表明,数学创新能力量表(见附录叁)和数学创新能力测试题(见附录四)高度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本研究是有效的、可信的,相应数据较好地支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本研究的特色是在解题分析,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常用的高中数学创新题形式,比如数学多选题,并针对每一种数学创新题形式提供了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也有一定的教育价值的编拟案例。同时,在参考创新能力量表(见附录一)等的基础上,本研究编拟出了数学创新能力量表(见附录叁)。由于试验条件、分析方法等的限制,本研究未能量化分析数学创新题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数学学习动机等方面的有效性,这方面的工作只有留待以后继续深入研究。

李冰[8]2017年在《试论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整合》文中认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一直是高中数学教学遵循的目标,做为高中数学教师,根据教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常爱荣[9]2003年在《e-Learning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开始不约而同地纷纷站在未来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度上,对本国的教育系统作重大变革。对基础教育而言,各国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都集中在使青少年具备主动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这些能力的培养,仅靠传统的学科教学是难以胜任的,必须寻找和创造新的课程形态和新的学习方式。于是,一种名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 以下从六个方面论述“e-Learning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首先,描述了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涵义、特点及教学价值。与传统数学教学相比数学研究性学习具备着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它使数学教学超越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实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并且在教学内容上将确定性知识与非确定性知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不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次,阐明了数学研究性学习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有利支持才能体现其特点、发挥其优势。 第叁,介绍了基于英特网和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的学习和教学活动的全新形式——e-Learning的定义及特点。它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创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获取信息,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究,从而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第四,从理论方面探讨了将e-Learning应用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及优势分析,并将e-Learning的教学设计与传统CAI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比较后说明e-Learning的教学设计更适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 第五,具体给出了两种e-Learning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应用的教学模式,即“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的模式和“情境——探究”的模式,并佐以实例,具体分析了目前e-Learning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中的优势及所存在的问题。 最后为e-Learning在今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更好地应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徐莹[10]2013年在《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正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此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研究性学习。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跨学科整合即模糊学科之间的界限,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研究较薄弱,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案及其实施效果,希望能为成功开展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提供参考。本研究首先研究数学与地理课标及教材的联系,确定课题点,设计了四个研究性学习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然后,在分析和总结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案。包括初一到初叁地理驱动下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策略,成果的评价。教学实践后对好中差叁类学生的访谈结果显示,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D]. 蔡鸿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2]. 高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D]. 任琛. 天津师范大学. 2015

[3].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D]. 易姗咪. 杭州师范大学. 2016

[4].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整合研究[D]. 方碧贞.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5]. 研究性学习中高中数学教师素质探究[D]. 贾诚. 曲阜师范大学. 2014

[6]. 研究性学习[J]. 佚名. 上海教育科研. 2002

[7]. 高中数学创新题编拟研究[D]. 马老二. 陕西师范大学. 2010

[8]. 试论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整合[J]. 李冰. 高考. 2017

[9]. e-Learning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 常爱荣. 西北师范大学. 2003

[10]. 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D]. 徐莹.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