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浅析论文_郭富伟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浅析论文_郭富伟

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全鑫建设有限公司 830003 新疆省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行业使用占比越来越大,但大尺寸混凝土施工难度很高,易发生温度裂纹及变形现象,其施工的好坏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本文以高层建筑中的大尺寸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例进行分析,并找出施工中的难点重点。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振捣;保温覆盖;裂缝控制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中规定混凝土实体结构中任何方向尺度都大于等于1m的混凝土就是大体积混凝土。随着社会发着,这种大体积的混凝土大量应用在建筑工程行业中。其施工过程中,因体量关系,水泥在水化作用下放出大量的热,因表面系数很小,放热相对集中化,导致升温剧烈,当外界环境温度与内部温度差值相差很大时,极易形成混凝土的温度裂纹,影响浇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应从施工技术上控制材料、混合比、施工工艺以及保温覆盖等方面,全程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时施工质量。

一、大尺寸混凝土施工难点分析

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起到对整个建筑的支撑,故其厚度特别厚,需要浇筑量巨大,并要维持浇筑连续性,并保证不发生施工冷裂纹现象。基础底板混凝土结构使用的加强筋以及为双层双向结构,布置间距很小,加大了振捣难度。该基础底板尺寸符合体大积混凝土范围,防止发生温度裂纹工作是整个施工的难点以及重点。同时要做好混凝土的保温、养护等后期工作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成品的质量。

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方案

1、材料选用以及配合比

根据以上分析,为确保基础底板不发生温度裂缝问题,应在初期的选材上进行控制。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参合适当比例的矿粉,降低整体产生水化热。粗骨料即碎石,选择直径相对较大的,可以降低孔隙率,减少水泥的使用量,进而降低水化热,该处碎石直径宜采用5~31mm;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并应控制碎石以及中砂中的含泥量。掺合料选用粉煤灰,改善泵送性能,并可替代一部分水泥,降低水化热。外加剂应加入膨胀剂UEA使混凝土能够发生一定量的膨胀,填充内部孔隙,加强抗渗性等;因混凝土浇筑大部分采用机械泵送,还要考虑添加抗裂泵送剂,。根据混凝土使用部位用途,合理配比水泥,砂,碎石,粉煤灰,矿粉,水,以及膨胀剂的比例,并应实际测量塌落度,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符合要求才能在施工中使用。

2、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混凝土供应一般由专门的混凝土站来完成,通过混凝土运输车运送到施工现场。基础底板的混凝土浇筑需求量特别大,应全程进行强制搅拌,并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以及连续供应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运输车应考虑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应有防雨、防日照、防大风的措施;并严格控制运输时间,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禁止在运送过程中对混凝度进行加水操作。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

基础底板的筏板和周围的承台结构使用的混凝土等级不一致,筏板混凝土等级为C45,承台混凝土等级为C40,混合浇筑难度大,应采取合理的浇筑工艺避免发生施工冷纹和温度裂缝。整体施工过程是筏板浇筑与承台浇筑间歇交叉进行。核心部分的筏板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每层的浇筑厚度都是0.5m,承台部分的混凝土除分层浇筑法还采用了甩搓工艺,第一层的浇筑厚度为0.5m,每向上浇筑一层厚度减少0.1m,并且上层浇筑过程中要比前一层施工长度延长。

施工部署是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以上的浇筑工艺来实现浇筑的方案。包括泵送车、混凝土搅拌车、布料机摆放位置设置,备用车辆设备的安排,以及混凝土运输车进出场地顺序及路线。为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贯性,必须设置专人进行现场指挥调度。

4、需要注意的其他事项

混凝土施工时,振捣点的设置应分布均匀,振捣操作应遵循快速插入慢速拔出,层层相扣,按顺序执行,避免遗漏点位。分层间歇交叉操作时,经尽可能的减少间歇时间,避免在前浇筑层已初凝的情况下进行下层浇筑。二次振捣、二次抹面也要在混凝土初凝前操作,可以使混凝土收缩后抱紧钢筋,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与止水钢板无间隙成型,并能有效的控制收缩变形裂。如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严重的泌水现象,应及时设置排水坡度,将积水引入到集水坑中;在没有集水坑的部位,应使用海绵等进行吸水作业。

5、混凝土的保温覆盖及养护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形成水化热,大量热量聚集造成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有较大的差值,较大的温差可能造成裂纹,并比利于保湿养护,在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进行保温覆盖操作。应建立混凝土表里温差、降温速度以及环境温度的检测。并做好表面覆盖保温工作,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二十摄氏度使应设置塑料膜覆盖表面保温,当环境温度与混凝土温度差大于二十五摄氏度时,应在塑料膜上加盖棉被层保温。塑料薄膜的覆盖可以避免表面失水过快造成干缩裂纹。随着测温检测,逐层撤出保温材料。

6、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验收

在模板拆除后应对混凝土带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应做到无钢筋外漏、无夹渣蜂窝麻面、表面密实光滑。对混凝土顶面标高以及截面尺寸进行测量,尺寸偏差应符合设计标准规范的要求。混凝土无裂缝缺陷。

三、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组织管理

1、建立健全项目质量检查体系,责任落实到人,实施岗位责任制,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施工交底,并对施工工艺以及难点要点进行详细讲解。对可能发生的混凝土浇筑问题,提出实施的防治措施。

2、混凝土的试块留置应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留置试块的养护应按基础底板养护条件同等条件以及在标准条件下分别进行,取样数量应满足要求。

3、加强现场管理,混凝土初凝后强度未达到1.2MPa时不允许对其表面进行堆放,不允许调整错位钢筋。模板拆除工作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应避免损伤混凝土的棱角损伤,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满足强度、整体刚度、抗渗性的要求,施工难度大,这就需要在浇注施工技术上对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保温覆盖养护以及成品保护等全过程进行综合考量,并加强施工管理现场部署,才能提供满足设计要求的大体积混凝土。

参考文献

[1]李方刚,韦捷亮. 超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 施工技术,2015(21)

[2]蔡炜凌,彦刚文,王念念,梅淼,赵鑫. 基于有害裂缝控制的大体积混凝土成套施工技术研究[J]. 施工技术,2014(09)

论文作者:郭富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8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浅析论文_郭富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