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不同,思路有别——连贯试题解答基本功例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连贯论文,基本功论文,试题论文,思路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盘点2014年高考试题,我们发现设题专门考查连贯的试题有九套,这九道连贯试题,按照材料所用的表达方式看,采用议论的有四题,分布在全国大纲、广东、重庆、辽宁等卷中,采用说明的共三题,分布在全国课标卷Ⅰ、全国课标卷Ⅱ和安徽卷,采用描写的有江西、江苏题。 一、议论类试题 对于议论表达方式,我们要注意关联词语的提示作用,侧重把握理据关系,体会作者对观点的诸如使用对比、举例、打比方等扩展技巧,充分利用代词或准代词在语境中的连贯作用。 (全国大纲卷)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③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 ④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 ⑤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 ⑥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 A.③②⑤④①⑥ B.③⑥⑤①②④ C.⑤①④③⑥② D.⑤④③②①⑥ 首先,题干表达方式为议论,话题为“网络阅读”,观点是“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画线部分是对这一观点的扩展或阐释,目的是让读者明白“超越”的原因所在。“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是由“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观点推演出来的结论。其次,从观点句表述形式看出,扩展的主要技巧是对比,即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的对比。而看题枝选项,则发现表述对比很含蓄,如第⑤句,是说传统阅读单一静态,而网络阅读则改变了这一局面。至于怎样改变的呢?作者需要对其扩展,细审可见第①④句是对网络阅读非单一静态性的扩展。换句话说,⑤①④应为一个扩展组织。第③句又开启一层对比。再次,要注意关联词语的作用,如第⑥句中“还(具有)”,可知它紧跟第③句,第②句是“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的派生物。即③⑥②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组织。最后,要考虑代词,如第⑤句中的“它”,承观点句而来,复指“网络阅读”。 当然,议论语段,有时在理据关系上非常清晰,但有时在推理过程上非常详尽。这时,我们更要利用关联词语提示句间逻辑关系的作用。如下面的高考试题。 (广东卷)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 B.④③①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这道试题,只有题枝,而无文段式样的题干。语境、文路的提示作用缺乏,这时,我们要逐句阅读,感受需扩展的“点”之所在。如第①句就是相对的被扩展句,待扩展点在“不是这样”上。而第②句是个结果句,选项中肯定有阐释其原因的句子。第③句是论据,注定是对哪一句的扩展呢?第④句中的“这样”是复指哪一句中的信息呢?第⑤句是个转折复句,语意重心落在“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上,即“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为被扩展句,那又是哪句对它进行扩展呢,或者说哪句是它的具体表现呢?第⑥句虽然也是一个转折复句,但是它陈述的是事实,更像论据,或许没有对它的具体化。这些问题,这些疑点,需要我们辨识。具体操作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敏感的点。如明白第③句是第④句例证,而不可能是第①句和第⑤句的例证,就可以排除A、C项。对比B、D项就更容易选择D项了。如明白第⑥句扩展的是第①句中“不是这样”,换句话说,扩展第①句中“不是这样”的句子,只能是第⑥句,而不可能是第⑤句、第③句或第②句,同样可知答案为D项。再如根据第④句中的“声音就是这样”,明白该句必须紧跟第⑤句,也可确定答案为D项,当然,考场答题,思维还是要全面一些好,确保万无一失。 辨明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解答议论文段连贯问题的重中之重。如下面的高考题。 (重庆卷)3.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________。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________。朝着既定目标前进________。 ①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②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③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 ④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 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 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这是一道相对综合性试题,综合考查选择句式和用语连贯的能力。其中①②间、③④间,都不难选择。但是⑤⑥间相对就难一些,难就难在对句间逻辑关系的把握(①②间、③④间,主要是词语的把握,如“只”字的强调,“它”字的复指连贯)。“尽量发挥你的潜能”是“发现机会的存在”的条件,而不是“发现机会的存在”的结果。语序,体现逻辑关系,平时不可不留心。 二、说明类试题 对于说明表达方式,我们要注意把握说明对象以及常见的分类说明的特点,还要把握“语序,体现说明顺序”这一规律,辨明选项之间的具体说明顺序,或时间,或空间(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由远到近,由近到远),或观察习惯,或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直接到间接,或由实到虚,或由一般到特殊等。 (全国课标卷Ⅱ)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已经成为力量与神奇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④②③①⑥ 这是一个说明文段,说明对象是马,着眼于说明马的文化意义:有的是直接意义,如第②③④⑤句;有的是间接意义,如第①⑥句。由此可见,语序应该是由直接到间接。如此,可以确定答案为D项。当然,类似于这样较为抽象的说明对象,我们也可以借助关联词语来辅助我们的判断。如由第①句中的“还”,可知第①句应该跟着第③句;由第⑥句中的“也”,可知第⑥句应该紧跟第①句。这样看,答案也是唯一的。 侧重考查分类说理的试题又如安徽题。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想法--解决连贯问题的基本功能_网络阅读论文
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想法--解决连贯问题的基本功能_网络阅读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