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INTERNET的某些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问题论文,INTERNET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根据笔者出席今年6月Internet Society 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INET'95会时收集到的材料,客观地介绍了当前Internet 的某些热点问题,包括Internet与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关系、网络安全问题、多媒体应用所带来的问题、CIDR和新一代IP协议(IPng或IPv6)、教育应用、 有关Internet 的法律问题和地区性问题, 以期供国内从事Internet研究和开发的同行们参考,更希望能够引起对如何建设好我国Internet的思考。
关键词 Internet 发展趋势 电子商业 网络安全
Some Current Topics of the Internet
Zhang Zhong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SSTCC)
Abstract Based on the documents obtained from the INET'95sponsored by the Internet Society in Honolulu,Hawaii, USA,June 27-30,1995,some current topics of the Internet havebeen elaborated objectively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et and
Gll
( Global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commercial applications of theInternet,security mechanisms, issues arising from themultimedia applications like WWW on the Internet, CIDR andIP next generation (IPng or IPv6),educational applications,legal issues and regional issues, in order to share theknowledge with my colleagues who are engaged in research and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o arouse thinking about theway to make better use of the Internet in my country.
美国《新闻周刊》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去年的年终报告中把Internet看成是1994年世界十大进展之一,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称Internet为“90年代后期从事商业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Internet对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已经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一笔巨大知识财富。
根据Internet Society今年6月15日的最新统计结果,全世界238个国家中已经有173个国家加入了Internet(包括全功能的IP 连接和单纯的电子邮政连接),没有加入Internet的国家还有65个。Internet已经成为地道的计算机网络的联合国。但是Internet的发展也有值得忧虑的一面, 例如发展的极大不平衡。 根据《时代周刊》的报导, 目前Internet上的计算机有三分之二是在美国,15个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网上计算机数占总数的95%。这是否意味着信息领域南北差距的不断拉大?值得深思。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促使Internet也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它具有很强的吸收新技术成果的能力。有意识地跟踪Internet的发展动态、捕捉Internet的发展趋势、关注Internet的热点问题,对于我国Internet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此外,我国在发展Internet过程中也面临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妥善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有助于促进我国Internet的健康发展, 使之更好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文希望通过国际Internet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的介绍引起国内同行们对如何建设好我国Internet的思考。
1 Internet与全球信息高速公路(GII)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球信息网络,Internet已经成为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无可替代的基础。许多专家把Internet看成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这一观点目前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正式译名应该是“全球信息基础结构”(GII: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它是布鲁塞尔工业七国集团部长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目前许多专家把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划分为全球通信基础结构(Global Tele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和全球信息上层建筑(Global Information Superstructure)两部分。通信基础结构指以专用网络和公用网络的物理通信平台(例如Internet的骨干网),包括线路交换功能和网络路由功能;信息上层建筑是指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例如Internet 上的WWW、Gopher、WAIS、FIP及电子邮政等。对于全球信息高速公路来说, 信息上层建筑比通信基础结构更为重要。
Internet对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贡献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Internet目前所依赖的高速骨干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通信基础结构,另一方面Internet上种类繁多的网络化信息服务方式和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将成为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信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Internet已经成为建设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无可替代的基础。
Internet的最重要特点是它的自由发展模式:自由连接、自由发布信息、自由扩展、自由增加新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Internet是一个“群众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极好例子,它体现了人类可贵的自我组织能力。丧失了这种自由发展模式也就丧失了Internet。因此,能否在从今天的Internet发展到明天的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过程中继续保持Internet的自由发展模式是对Internet本身的一个挑战。
2 Internet的商业应用
越来越广泛地利用Internet开展商业活动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伴随而来的一个新名词是“电子商业”(electronic commerce)。电子商业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开展一系列商业活动的总称,其重要手段之一是电子数据交换(EDI)。 目前电子数据交换所采用的标准是联合国支持制定的EDIFACT标准和美国国家标准研究所(ANSI )开发的ANSIX12标准。 如何从传统的商业模式过渡到网络化的商业模式即电子商业是当前一个十分引人瞩目的研究课题。
利用Internet开展商业活动有许多优点,例如可以降低广告费用、信息传播面广、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缩短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可以为客户有效地提供广泛的技术支持等。由于开展电子商业需要较大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所以目前利用Internet开展商业活动的企业仍然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但是中小企业步入这一行列似乎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由于传统商业模式与电子商业模式之间的差异以及某些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完全利用Internet开展商业活动尚有一定的困难。尽管如此,Internet仍然在这一应用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日本的第一公司与AT&T Jens公司于1994年1月在Internet上联合建立了一个名为SPIN NET的“高级家庭购物结构”,用来销售进口图书。这项日本第一个专门用于商业服务的Internet节点取得了很大成功。该节点通过数据库为Internet上的所有用户提供30万册图书的信息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定购。这个基于EDI (电子信息交换)的系统比手工系统减少30%——35%的成本,交货时间也节省30%。目前该公司计划在此基础上增加其它销售品种并且提供VOD(点播电视)服务。
在Internet上开展商业活动的一个关键技术是支付手段的电子化,通常称为电子货币(electronic cash)或数字货币(digital cash )。电子货币必须安全可靠、携带方便、具有无限的使用期限、具有脱机使用的能力、具有双向传输能力、使用简单方便和被广泛接受的特点。
到目前为止,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货币还没有实现。Open Market、First Virtual及MCI这三家公司都在研究以电子邮件为载体的电子支付手段。另外一个系统称为CyberCash系统, 它由在用户计算机上运行的用户软件、 在销售方计算机上运行的销售者软件和在网络中心运行的CyberCash服务器组成。 用户在利用这一系统购物时首先启动用户软件并输入信用卡信息,该软件利用公共密钥技术和服务器的密钥对该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后传送到销售者软件,销售者加入有关信息后再送到服务器,服务器对上述信息解密并送入银行系统进行处理。
利用Internet开展商业活动的另外一个关键环节是商业合同的签署问题,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解决。这里有法律方面的原因,有商业惯例方面的原因,也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从技术上说,主要是数字签字的可靠性问题。目前的数字签字(digital signature )所采用的公共密钥(public key)与私人密钥(private key )相结合的方法尚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特别是获得对方公共密钥时如何确认公共密钥的合法性以及对方私人密钥的保密程度。PGP(Pretty Good Privacy)技术可以支持自下而上的公共密钥数据库,但是在保护私人密钥方面的可靠性还有待改进。
尽管Internet的商业应用还存在某些尚未解决的法律问题、商业惯例问题和技术问题,但利用Internet实现完整的商业服务似乎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3 网络安全问题
由于Internet是一个自由发展的网络,网络安全的脆弱性是一个先天不足。根据国外专家的统计分析,近年来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比过去明显升高,1994年出现的安全问题(24090起)大约是1990年(250起)的十倍。对网络的袭击包括:利用Sniffer 程序扫描用户重复使用的口令、利用特殊工具进入系统的根目录、利用“特洛伊木马”(Trojanhorse)程序取代网络监测工具、通过sendmail程序破坏网络资源、 利用NFS和NIS的弱点侵袭网络等。更为严重的是还有袭击路由器、域名服务器和FTP文档的例子。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网络安全专家们的重视。
目前火墙(firewall)技术仍然是保护局域网的有效手段之一。这种软件目前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是CheckPoint 软件技术公司开发的FireWall-1,Sun微系统公司就采用了这一软件。该软件独立于通信协议,一般运行在SUN Sparc工作站上,操作系统为SunOS 4.1.3以上版本或者Solaris 2.3以上版本,不过在配有Solaris 2.4 以上版本的Intel386或更高档微机上也可以运行。
该软件利用一组用户定义的规则来判断数据包(package )的合法性,从而决定接受、丢弃或拒绝。它的强大威力在于可通过报告、监控、报警和登录到网络逻辑链路等方式把对网络和主机的冲击减少到最低限度。万一因为规则定义不当等原因出现了安全问题,该软件的记录文件也可以提供佐证,这有利于追踪线索。
火墙技术过去由于费用太高而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为此,德克萨斯A&M大学(TAMU)开发了一种免费的火墙软件称为Drawbridge, 该软件可以在486 以上的微机上运行。 其它网络安全管理方面的软件还有MD5(参见RFC 1321)、Tiger scripts和Netlog等,这些程序都可以从网上免费获得。
由于WWW服务的迅速增长, 它的潜在不安全因素成为当前倍受关注的课题之一。WWW服务所提供的信息表现为一个超文本文件的集合, 文件之间通过指针进行链接,这些文件可以分散地存储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这样一个超文本文件的集合通常称为表达树(presentation tree ),存有WWW数据的服务器与客户程序之间的连接通过存取控制表(ACL:access-control list)来控制。 这种控制方式不仅在信息组织方面有某些不便,而且对信息资源的保护也不够完善。为此有人提出一种“基于能力的分布式授权模式”(capability-based distributed authorization model)。这种新的模式不仅可以更有效地组织WWW服务器的信息资源,而且可以增加对WWW信息资源和相关主机的安全保护。
至于前面谈到的密钥技术,也有人在研究新的改进方法, 例如SUN微系统公司开发的SKIP协议(Simple Key-Management for InternetProtocol)。这种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加强各个网络的周边防御措施并在网络层上对所有的外流信息(outbound traffic )进行加密处理。SKIP协议采用Diffie Hellman的1024位公共密钥检验算法及DES、RC2和RC4信息加密技术,其特点是不在网上传输未经加密的信息。 该方案目前已经提交给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的安全工作小组进行审核。
通过通信协议的改进增加网络安全功能是改善网络安全措施的另一条途径。目前所采用的技术包括Secure TCP、PEM (保密增强式邮件)、PET(保密增强式远程登录)、Kerberos、swIPe和IP/secure等。 日本等国家采用的Secure TCP是一种传输层安全手段,其优点是不必对应用层协议进行修改。日本采用MD5和DES(数据加密标准)对TCP 数据段进行加密,在BSD UNIX操作系统上实现了该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对任何安全手段来说,它的实现都是有代价的。任何安全手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系统的性能。例如,利用Kerberos程序对交互式rlogin(UNIX下的远程登录程序)进行加密时会严重影响网络层(如调制调解器)的性能,当线路速度较低(如使用拨号线路)时更为严重。因此在考虑网络安全措施时必需兼顾安全和性能两方面因素。
尽管网络安全技术不断进步,但使用Internet的所有用户必须懂得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网络安全是用户自身的责任。
4 多媒体技术所带来的问题
WWW的诞生是Internet信息服务方式的革命性进展, 它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为一体,同时实现了分布在不同主机上的信息资源的透明连接。从技术上说,WWW是一种多协议应用, 它可以存取电子邮件以外的所有信息,因此为开发集成化的用户界面奠定了极好的基础。由于上述优越性,WWW目前成为Internet 各种服务方式中发展最快的领域。根据NSFNET骨干网的统计,WWW通信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为每个月25 %,而原来通信量最大的FTP的增长速度只有5%。根据计算,WWW 的通信量应该在1995年5月超过FTP的通信量,成为Internet上应用最广的服务方式。
WWW客户程序(习惯上称为浏览程序)也发展很快。Mosaic 出现之后很快赢得了大量的用户,但Netscape的诞生又取得了后来者居上的效果。目前更为先进的Java已经问世,Netscape计划在更新版本时把Java的功能包括进去,以便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
目前许多专家注意到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即WWW 的多媒体应用所引发的信道拥挤的问题。以最早开发Mosaic的NCSA(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为例,由于NCSA Mosaic的默认URL为www.ncsa.uiuc.edu,所以该主机的负荷呈指数增加。目前该主机每周的存取次数已经超过3,000,000次,尽管硬件设备已经增加到9台专用工作站仍然难以应付。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简单办法当然是增加通信线路的带宽,然而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增加带宽也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又有人提出一个辅助解决办法,即采用“智能式缓冲存储系统”(intelligent cashing system)。这种系统由三部分构成,即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 缓冲存储器管理程序(cashe manager)和缓冲存储器守护程序(cashedaemon)。来自WWW服务器的信息存储在二级缓冲存储器中, 即短期缓冲存储器(short-term cashe)和长期缓冲存储器(long-term cashe),通过管理程序的动态调度合理地在两级缓冲存储器中保留一定的信息,以减少对WWW服务器的存取次数。 这种技术对缓解信道拥塞的问题有一定效果。
鉴于我国现有通信条件的限制,在发展Internet应用时应该特别注意WWW服务方式所带来的信道拥挤问题。 在力争不断提高线路带宽的同时还要尽可能推广使用Lynx之类的字符型WWW客户程序, 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昂贵的带宽。
5 CIDR与IPng
从技术上说, TCP/IP 协议、 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多媒体技术是Internet的三大技术特色。因此,Internet 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TCP/IP协议的成功。
目前Internet所使用的IP协议是第四版,简称IPv4。该协议所定义的IP地址长度为4个字节(32位)、按A、B、C三类子网进行地址分配。这三类子网所包含的IP 地址数(即该子网可以容纳的主机数)分别为16M、64K和256(包括广播地址)。这种地址分配方式有三个缺点:
(1)三类子网的容量差别太大而且大小不均,A类和B 类子网太大而C类子网太小,给实际应用带来不便;
(2)A类地址一般不向美国之外的国家发放(有极少数特例),最受欢迎的B类地址也已经出现危机,目前只有C类地址可供申请;
(3)由于C类子网太小,通常要把一组C类地址(8、16、32或64个)作为一个地址块发放,这种方式的不利之处是如果在该网上作广播时要使用多个(8、16、32或64个)广播地址。
为克服上述缺点,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下属的“路由与寻址工作组”(ROAD:Routing and Addressing Group)于1992年设计了一种新的地址分配方法称为“无级域间路由”(CIDR :ClasslessInter-Domain Routing)。CIDR的长度仍然保持32位, 分为前缀(prefix)和主机地址(host part)两部分,前缀的长度连续可变。在继续使用IPv4的情况下,CIDR是一个有效的改进。有的专家甚至说:没有CIDR,Internet就会消亡。CIDR的优点是:
(1)可以大大节省IP地址空间;
(2)可以显著减少路由广播的数量;
(3)可以灵活适应各种规模网络的需要;
(4)取消了Internet有级地址和子网的概念。
但是随着Internet的急剧膨胀,历史上由于分类地址的分配所造成的浪费不能单纯依赖CIDR去解决。此外,路由表空间的增长速度超过存取技术的增长速度,必须改进路由表的结构。为此,IETF又组织有关专家在征集大量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于1995年3月完成了一种新的IP 协议的设计,称为下一代IP协议(IPng:IP next generation)或IP协议第六版(IPv6 )。 负责设计IPng 的专家组的组长是哈佛大学网络中心的Scott Bradner教授。
IPng的地址长度从原来的4个字节增加到16个字节, 使地址空间增加到原来的4次方,这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IPng的报头设计比IPv4 简单,此外还可以支持各种扩展报头,具有系统自动配置功能,特别是与IPv4兼容且可以方便地从IPv4平滑过渡到IPng。IPng在网络安全方面也有明显的改进,它可以支持认证报头(authentication header )和通用及专用的认证算法(authentication algorithm),从而实现对网络的保护。
IPng的实现需要有相应硬件的支持,特别是路由器。此外对现有的路由协议也要作一定的修改,包括RIPv2、OSPF、IS-IS和IDRP等。
IPng目前正处在试实施阶段,计划明年初在网络提供者的支持下在某些试点进行推广。今年6月笔者在夏威夷出席Internet年会时, 主持制定IPng的Scott Bradner 教授曾对我说:我昨天收到法国一位朋友的电子邮件,他建议我首先在中国试验IPng,因为中国目前刚刚开始发展Internet而且具有很大的潜力。他觉得提出这一建议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法国人非常有趣。
6 教育应用
Internet或者更确切地说Internet的前身ARPANET 最初的宗旨是为科研教育部门服务,但当时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指高等教育即大学。然而近年来这一应用已经扩展到中学甚至是小学。除了范围的扩展之外,教育应用的内涵和宗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太平洋贝尔公司(Pacific Bell)早在三年以前就开始试验如何利用Internet为加利福尼亚州14岁左右的学生服务,目前其服务范围已经扩展到16所学校、两个完整的教学区和一个县教育办公室,用户达25,000人。
克罗拉多大学、博尔德谷(Boulder Valley)学校区和当地的一些国家实验室联合建立了一个博尔德社区网络(BCN :BoulderCommunity Network),为当地大约250,000居民服务。用户可通过Internet和公共网点进入该网络。BCN的特色是面向老年人、 有劣迹的青年和低收入家庭服务。除了一般的信息服务(如每五分钟更新一次的天气预报和公共图书馆系统)之外,开展社区教育是一个重要内容。该网络为12岁儿童建立了网上基础培训教材,还有各种用于职业培训的信息资源。
苹果计算机公司为了推广远程学习(distance learning )成立了一个“苹果计算机学习概念工作组”,该工作组与洛杉矶的八所学校联合制定了一个“学校网络行动计划”(SNAP:School Networking Action Project)。根据这项计划。要利用T1线路和帧中继服务建立一个广域网,把所有这些学校连接在一起, 为广大师生服务。 该网络的Internet服务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S)提供。
一项规模更大的举动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1994年3—4 月发起的由全国121个教育机构参加的“国家学校网络试验台”(NSNT :National School Network Testbed)工程, 其宗旨是利用计算和网络促进教育改革。这项计划正在实施之中。
美国以外的其它国家在教育应用方面也有很大进展。 新加坡到1993年末为止,Internet的主要用户还只是科研部门。然而目前许多教育工作者、教师和7—12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使用Internet了。 新加坡教育部和国家计算机委员会联合执行一项“师生工作台”计划,以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他们利用Lynx开发了超文本接口、开展全面的Internet培训、建立SLIP拨号连接方式、编写网上教材,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日本通产省最近制定了一个“百校连网计划”,得到了信息技术促进管理局(IPA: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motion Agency)和教育计算中心(CEC:Center for Education Computing)的支持。 这项计划为大约100所中学和小学提供Internet连接,而且在1996年3月之前免费。其中30所学校采用64kbps专线,70所学校采用3.4Kbps 的模拟专线(异步PPP)。申请参加这一计划的学校高达1543所, 因为目前日本的大部分中小学还没有接入Internet。
土耳其教育部正在世界银行的资助下执行一个“计算机试验学校计划”(CES:Computer Experimental School),初期目标是把53 所初中连接起来,实现网络化教育。
我国台湾省的TANet(Taiwan Academic Network)是台湾最大的网络,目前有190个机构(包括大学)、28个研究机构、 若干高级中学和地方学校入网,它们通过1.544Mbps的专线与设在11所名牌大学的11 个地区网络中心相连,再通过512kbps 专线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网相连。该网络包括100,000个节点和300,000个用户。其“初中电子邮政计划”是专门为初级中学服务的。
其它例子还有斯洛伐克的“斯洛伐克学术网络”(SANET )和“欧洲学校计划”(ESP:European School Project)、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首都地区教育信息网络”(ACTEIN)以及立陶宛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室”(CNTL)等。
许多专家认为,利用Internet特别是它的WWW 服务开展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培养想象力,因此许多学校对Internet趋之若鹜。此外,这种新的学习环境还有助于实现美国在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所提出的“终生学习”的目标。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教学是计算机文化的一部分,而计算机文化的意义要远远超出文字处理,它实际上是进入信息社会的一种文化准备。
7 Internet的法律问题
Internet既然是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网络,它必然是一个跨国界信息流的重要平台。信息的跨国界流动会引发一系列敏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即使信息在一个国家内部流动,信息网络这种特殊的传播手段也会带来某些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 决策者、 立法者和网络专家的广泛重视, 也是Internet界目前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法律一般都对个人隐私给予不同程度的保护,但Internet的全球化给这一法律的实施带来不小的困难。以美国为例,最高法院在六十年代是力争加强对私人隐私的保护,而在八十年代则不得不减小保护的力度,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通信技术的进步。 1986年,美国议会通过了一个《电子通信隐私保护条例》(ECPA: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Privacy Act),以便实现电子通信环境下的隐私保护。然而这一条例与美国宪法所赋予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又有一定的抵触,所以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
美国法律对淫秽内容的信息也有规定,但各州的法律在这方面差别很大。在一个州被认为淫秽的东西在另外一个州可能被认为是合法的,因此在实施这方面的法律时也有一定困难。新西兰对淫秽信息也非常敏感,几乎所有的公共Internet服务机构都不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但是也发现要完全控制这种信息是十分困难的。但是新西兰认为,不能因此而舍弃Internet,因为这种极端的措施不仅会影响到信息网络的发展,而且会削弱国家的贸易地位。
美国和许多其它国家都对计算机软件和技术数据的跨国家传递有严格的限制,一般都属于出口管制法的范畴。此外,还有一个称为“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Committee on Data for Science andTechnology)的非政府国际机构专门研究和协调科技数据的应用,该委员会的美国国家委员会(USNC/CODATA)正在进行一项研究,旨在解决国际网络环境下的科技数据保护。
有关Internet的法律问题和政策问题是在步入信息社会的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是新技术所引起的生产力变革与原有上层建筑的必然冲突。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性,但是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似乎还有待时日。
8 地区性问题
正如前面所谈到的那样,Internet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造成这种不平衡的因素很复杂,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等,但总地说来主要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原有信息基础设施、科技水平和人才资源方面的差别有关。就现有水平而言,北美的水平最高,其次是欧洲,水平最差的是非洲;就发展速度而言,欧洲最快,其次是亚洲,发展最慢的也是非洲。
土耳其是1986年开始建设TUVAKA(土耳其大学与科研机构网络)的,它实际上是EARN(欧洲学术研究网络)的延伸。最初的TUVAKA网络是通过9600 bps专线与法国境内的EARN相连,当时只限于BITNET服务(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交互式信息传递)。1991年土耳其开始建设IP连接的高速网络TR-NET(土耳其Internet), 这项工程是中东技术大学(MET)和土耳其科技研究理事会(UTUBITAK)联合发起的。1993年TR-NET通过64 kbps专线与NSFNET的华盛顿节点接通。该网络国际线路的传输量在18个月里增长了4倍,使土耳其成为NSFNET上增长最快的节点。 为了加强网络管理,目前成立了一个名为“国家计算机网络中心”(NCNC)的新机构,专门负责网络方面的政策、战略规划和全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南美最大发展中国家的智利对信息网络的建设也极为重视。1987年智利成为南美第一个与BITNET相连的国家,由于当时的国际线路只有9600 bps,所以只能为数百位科学家提供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服务。1988—1989年又有若干所大学和非盈利机构通过该链路接入BITNET,于是提高线路速度和扩大服务功能就成了燃眉之急。1990年,专门负责科技发展的国家机构CONICYT决定对该项目给予支持, 但前提是这一网络将来必须以自负盈亏的方式进行管理。在CONICYT的支持下,19 所大学联合成立了一个名为REUNA的机构,利用100万美元的种子基金开始了发展Internet的事业。1992年1月2日,Internet终于进入了这个并不富裕的国家。1994年1月REUNA网络正式开始商业化管理,到年末为止与该网络相连的机构从27个增加到315个;预计到1995年末可增加到2,000个,经济效益增加到1994年的8倍。该网络的国际线路于1994年1月从原来的56kbps升级到128kbps,1995年1月又升级到512kbps, 计划1995年12月进一步扩充到T1(1.544Mbps)。该网络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其一是参加这一联合体的所有大学的校长组成了一个机构直接参与网络的管理,因而可以获得有力的支持;其二是运行该网络的专业人员独立于原有机构,可以集中精力从事网络建设;其三是根据智利的国情制定了合理的价格政策,能够为广大用户所接受。
智利网络建设最成功的是有152年历史的智利大学。 该大学是智利和拉丁美洲第一个采用ATM交换机的机构,8个校园通过ATM交换机连接为一体,整个大学的数据传输量占REUNA 网络的30 %。 该大学在建成ATM网络后的8个月时间内建成了包括3万条记录的OPAC、200MB的WW服务器、培训了300名用户、编写了西班牙语的Internet用户指南、 完成了4个图书馆自动化项目,其工作效率之高是可以想见的。
一直处于落后地位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为了加快网络建设开展了地区性合作,其中之一是1991年“美洲国家组织”(OAS )推行的“半球大学间科技信息网络”(其西班牙语缩写为RedHUCyT)计划。这项计划得到了美国等政府和美洲开发银行的资助,其目标是把OAS 成员国连接到Internet。该计划并不直接建设网络,而是对成员国的网络建设给予种种支持,包括提供设备、技术支持、组织培训、召开研讨会等。 该计划还帮助尼加拉瓜、 巴拿马、 秘鲁和牙买加等国家实现了同Internet的连接,玻利维亚和洪都拉斯也即将接入Internet。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已经或正在建设的其它网络包括CUNet (加勒比海学术科技网络)、JAMNet(牙买加电子网络)、CRNet (哥斯达黎加国家研究网络)、RAIN(尼加拉瓜学术网络)、RCP(秘鲁科学网络)、 PANet(巴拿马学术网络)等。此外,墨西哥、 秘鲁和危内瑞拉等国家还建立了卫星地面站。上述这些网络大部分是九十年代初开始建设的,但其中有一半左右是1994年以IP方式接入Internet的。
中东和北非地区国家于1994年11月在开罗召开了一个“地区信息高速公路研讨会”,以协调该地区的网络建设。北非的摩洛哥和突尼斯、阿拉伯地区中部的埃及、约旦和叙利亚、海湾地区的沙特阿拉伯等国家都利用公共电话网或X.25网接入了Internet。阿拉伯地区中部与北非地区之间的SEMEWE-2光缆使该地区国家之间的通信手段得到了改善。突尼斯早在1989年就通过X.25网建立了EARN-BITNET的节点TNEARN,1991 年在“地区科技情报与通信研究所”(IRSIT )建立了国家域名服务器(.TN)。阿尔及利亚1994 年建立了国家域名服务器(.DZ ), 通过9.6kbps专线与意大利的比萨相连。摩洛哥也是在1994年建立的国家域名服务器(.MA),通过电话专线与法国巴黎相连。 摩洛哥的国家网络称为CHAMA(摩洛哥网络)。 该地区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与外部世界的通信手段落后,此外还有语言障碍和缺乏结构化信息资源等问题。
亚洲国家的Internet发展很快, 其广阔市场前景引起了Sprint 和MCI等大公司的兴趣。目前Sprint已经抢先占领了香港的Internet市场,并且着手从日本开始建设亚太地区的线路速度为2Mbps的Internet 高速骨干网,通过34 Mbps的线路与美国的骨干网相连。 此举的意义非同小可。总部位于加拿大的“国际开发研究中心”(IDRC)的亚洲地区分中心还制定了一个“泛亚网络计划”(PAN), 以期在亚太地区的网络建设中发挥作用。
一个十分有趣的例子是叫做“朋友与伙伴”的系统,该系统在“国际科学基金会”(ISF)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 )的帮助下成为Internet发展最快的节点之一,其WWW和WAIS 服务器在建立后的一年之内被存取了700,000次,电子邮件专题讨论组的订户有1,300多人,分布在40多个国家。令人惊讶的是,这项服务是两位从未谋面的人共同开发的,一位是美国人,另一位是俄罗斯人。他们除了提供WWW和WAIS 服务之外,还建立了Relay Chat(联机对话服务)、CuSeeMe、mBONE 和Sun ShowMe服务。这个例子说明,在建立Internet服务方面不一定要搞“人海战术”。
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国机构在协助发展中国家改善信息获取手段方面的努力。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不要说普通民众,即便是决策层也难以获得制定政策时所需要的足够信息。发展中国家多年以来一直是信息的输入者,而不是信息的输出者。然而Internet的出现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机会。正是基于这一目标, 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 )于1992年5月开始执行一项“可持续发展网络计划”(SDNP), 作为试点的有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12个国家。同年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 )对这一计划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决定通过《二十一世纪议程》进一步落实这项计划。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个国家参与了该计划,还有40个国家希望在这方面给予支持。
9 结束语
Internet的迅速发展是本世纪科技领域的一个奇迹,它对于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若干年之后,相信会有一些国家会因为没有及时抓住这一机遇而追悔莫及。本文所介绍的Internet热点问题就是希望能够为研究和开发Internet的国内同行提供一个“管中窥豹”的机会,更希望引起更多的关于如何建设好我国Internet的思考,使我国在这一大潮中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