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杜丽萍

(内蒙古第四医院手术室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间136例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8例)和对照组(n=5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室卫生清洁、严格器械、空气消毒等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次研究中136例术后感染11例, 感染率为14.63%,其中观察组感染率为2.56%低于对照组12.0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护理质量评分和感染率的相关性,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earson相关性=-0.801,P=0.001)。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呈显著负相关,综合性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术后院内感染;相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260-02

医院感染,即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指患者在院内就诊、手术及住院时引起的微生物感染性疾病[1]。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普遍抵抗力较低,加上手术创伤,极易发生各种感染,严重影响着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提高满意率,从而较好的改善医患、护患关系,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紧密相关[2]。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间136例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骨科63例、胸外科54例、普外科19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8例,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55.17±6.82)岁;病程0.1-8年,平均为(3.98±1.09)年;住院天数14-180 d,平均(87.70±11.08)d。对照组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1.08±10.71)岁;病程0.1~9年,平均为(4.11±0.78)年;住院天数18-187 d,平均(91.80±15.77)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采用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9];③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且手术前均不存在感染病症。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②手术前存在感染病症;③患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1.3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室卫生清洁、严格器械、空气消毒等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加强手术室人员的无菌观念及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培训。第二,依照最新的手术室布局标准及医院实际情况,对手术室进行合理布局其不同的功能区,即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等,同时添置空气净化消毒设备。第三,完善手术室管理制度,加强手术室管理,及时做好相关登记,限制手术观摩人数等。

1.4 观察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综合得分、感染情况、患者的满意度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护理质量评定采用基于Donabedian质量理论构建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分[4],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质量越高。

1.5结果处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二者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率 本次研究中136例术后感染11例, 感染率为14.63%,其中观察组感染率为2.56%低于对照组12.0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中,手术室患者身体综合素质均较差,基础性疾病合并较多,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产生一定耐药性,加上手术创伤,其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若手术室消毒不彻底,极易导致条件致病菌及耐药菌的滋生;另一方面,患者免疫力低下,各种病菌容易侵入体内,引发感染[5]。脑膜炎败血黄杆菌是手术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是较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容易引发脑膜炎、心内膜炎、泌尿系统及呼吸系统的炎症感染[6]。 近年来,临床中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介入性操作治疗,脑膜炎败血黄杆菌感染率日益增高,术后脑膜炎败血黄杆菌感染占到75%~90%左右,且手术患者二重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7,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率为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二者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以看出,手术室环境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在做好卫生清洁、严格器械、空气消毒等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手术室无菌观念、定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培训、对手术室进行合理布局及加强手术室管理等均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9,10]。护理工作者需打破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新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减少院内感染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11]。综上所述,综合性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玉红.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3,32(3):137,139.

[2]崔皓,宁同波.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对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0):274-27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49.

[4]周慧芬,贺彩芳,潘夏蓁.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改进[J].中国医院,2008,12(8):39-41.

[5]张云红.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对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的措施探讨[J].中外医疗,2013,11:153-154.

[6]倪文萍.手术室护理管理与院内感染的相关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344-345.

[7]胡承菊,张昌碧.手术室护理管理与院内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9):1425-1426.

[8]王小菊.普通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华西医学,2013,28(8):1172-1174.

[9]陈杏秀,朱妙娴.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反馈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119-120.

[10]卓新英.降低院内感染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15-616.

[11]梁丽清.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在改进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4):265.

论文作者:杜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5

标签:;  ;  ;  ;  ;  ;  ;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杜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