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教材单元结构评价_地理论文

高中地理新教材单元结构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教材论文,单元论文,评价论文,结构论文,高中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地理》新教材首次采用单元编排结构,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紧扣大纲,合理建构单元知识结构体系

1.新教材单元结构模式

“单元”一词,在西方教育词典中诠解为:“一门主修课程的一个学习单位。包括课堂作业或自学教材,或两种兼有,通常配有为评定学生用的现行材料”。以此对照高中地理新教材(高一必修),全书共分10大教学单元,围绕“人类与环境”关系问题和可持续发展主题,每单元讲述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如“宇宙环境”、“大气环境”……,其构成模式如图1,显见单元结构至为完整。

图1 新教材单元结构模式图

当然,此一模式仅反映了新教材单元表层结构即形式结构,而单元内部各课内容及相互关联的合理选编与把握则是建构单元教材深层结构的关键,其地理知识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地理技能的实践性,地理思想教育的实效性等应是单元设计的核心思想。这都有赖于知识结构这一载体来实现。

2.新教材单元知识结构举要

受国际课程思想流派影响,一般存在学科中心结构和儿童中心结构,前者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结构,后者强调学生认知结构。新教材单元知识组织结构在既注意地理学科特定知识体系又顺应学生认知心理方面进行了合理整合。同时,鉴于教材应是教学大纲具体化的物化形式,其结构应遵循大纲总体安排。研究发现,新教材整体知识体系基本皈依了新大纲的总体框架,但在单元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组织上则继承和拓展了新大纲的开拓创新思想。对于逐一单元的认真剖析是一颇为宠大的课题,此仅举数单元为例,籍此窥其一斑。

(1)紧扣大纲“教学内容要点”,突出知识的逻辑联系。

例第二单元“大气环境”,大纲“内容要点”中各知识本身就具有非常清晰的逻辑顺序(图2)。 自“大气组成”到“大气环境保护”既有因果关联,又逐层推导到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主题,一气呵成,顺理成章,新教材便基本秉持这一思路,“逐点”编选内容,体现了“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的基本功能。

图2 “大气环境”知识逻辑关联图

(2)依据大纲,大胆创新,切合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大纲中只有“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的不同发展类型”、“世界主要工业区域”简洁的5个知识点,但却是前5个单元中含“金”量最大的一单元,内容涉及现今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大产业主题,也是地理教育社会实用性较强的专题之一。因此,在如何设计该单元知识结构上,新教材并不照搬大纲规定从一开始便进入“区位”因素分析,而是尽量减低中学生地理学习坡度,按照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进入区位理论知识之前,适当增加了学生容易理解或感知的理论准备知识,在分析了理论之后便紧紧围绕生产实际设计了一系列的农业地域类型或工业区域实例,以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实践对理论的检验,从而完成大纲的教学要求。以“农业”(共5课)为例, 知识结构如图3所示。 可见新教材在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时体现出既忠实于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而敢于创新的思想。

图3 第五单元“农业”知识结构图

二、突出能力,强化思想教育,合理组织单元教材内容结构

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要求是教材内容结构主要构成要素,而整合此三要素的主要媒体便是地理教育中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发展、地理环境及其可持续发展等主题。考察新教材,我们可用上图(图4)予以解析:新教材以人地协调发展基本思想为出发点,以多维地理教育内容(人类活动、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及其相互关系)为选材对象,以知识学习的日渐增加为形式,以突出能力培养(扇形球面)为主体,以思想教育内涵的日趋丰富为动力,在单元教材内容组织结构上突出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要求的落实,在着力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反映了素质教育思想的时代要求。下面以第四单元“陆地环境”为例。

图4 新教材单元内容结构图

1.知识选编重实用

新教材并未刻意追求地理学基础知识的系统完整,而是按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程度简化和综合部分地理学知识,侧重选取在影响人类活动中实用性较强内容,如陆地环境的组成要素(岩石、地貌、陆地水、生物、土壤)及其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陆地资源对人类活动影响、地质灾害及其防御等来构建单元知识结构。

2.能力培养重操作

新教材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大量选用各种图象图表以发挥其特有的表述功能,利用图象系统直观、生动的优势以强化学生读图、绘图、分析图表的基本技能训练,从而反映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地理素质教育新思想。第四单元(含活动、综合练习)共安排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分析图、模式图及表格计66幅,针对每一知识点均配有图表说明。在单元末“自学园地”则配有“怎样进行野外观察”的方法指导,以利于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察、考察能力和应用能力。重要的是教材的文字表述和“活动”安排均具有鲜明的启智性和可操作性,突出了地理分析、综合等地理思维能力要求,与高中学生智力发展规律相一致。仅摘几课“活动”为例(表一):

课题活动能力点

4.2陆地环 1.根据上图(某地地质剖 读图技能、

境的组 面图)分析以下问题(图

地理观察能

成—— 略).(1).(2).(3). 力、地理判

地貌(p109) 读、推理、

4.7陆地为 3.……假如有一条河流

综合分析能

人类提 经某小镇,如果你是镇力、联系实

供自然 长,怎样考虑保护综合利 际的实践能

资源用这条河流.(p132) 力等

3.思想教育重落实

有关陆地环境知识,新教材主要从环境和资源角度组织材料,注意了思想教育与知识材料自然融合,不具附加痕迹,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展开教育活动。例如结合三大类岩石形成和地壳物质循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教育,联系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进行对立统一观教育,利用陆地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关系和主要地质灾害防御加强人地协调的持续发展教育、正确的资源观和参与减灾防灾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等。

三、依据学生认知心理,科学设计“学习情节”

布鲁纳指出:“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 常常有一连串的情节(episode),每个情节涉及(新知识的)获取、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在学习活动中这三个过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课程理论界的研究认为:“学习情节的正确设计可使学生经过勤奋学习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早在60年代初布鲁纳就曾坦言:“关于怎样在不同学科里为不同年龄的儿童非常高明地设计合适的学习情节,研究之贫乏实在令人诧异”,对此,高中地理新教材进行了大胆探索。新教材在保障科学性、贯彻思想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上,根据每单元知识容量多少均划出了若干课,每课又有相对较为完整的组织结构,包括课文、图象、活动及阅读材料等内容要素,“学习情节”作为一节课的设计,新教材选取适当的知识容量,利用多样的表述形式和大量的图象配合及思维发散型的活动安排进行了精心而合理的设计,符合高中学生认知发展心理,利教乐学易操作。

诚然,“学习情节”设计应包括教材设计、教师备课、教学活动过程设计和学生独立学习活动设计等多方面的协调整合才臻科学合理,从单纯学习维度而言又包括地理新知的获取、知识迁移学习和如何转移到实践中应用及学习的效果评价等流程设计。综合以上诸多因素,我们认为新教材遵循切合高中生认知心理的主导思想来科学设计学习情节是其主要成功之处,因为任何设计的最终实践者和检验者正是学生主体。研究表明新教材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1.以课为单位组织教材内容,符合中学生认知心理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生理发展特点影响到认知过程的发展,表现出青少年期“智力发展速度有些降低,容易疲劳”,故合理的教学容量便有利于克服疲劳,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然而,传统地理教材的章节结构因每节内容大多需数课时而周课时有限,其间相隔数天,易造成学生认知疲劳和认知过程的间断,难以形成完整表象和完整的认知结构。新教材对此大胆革新,结合长期地理教育实践经验,选取大纲规定的2-3个知识块来组织课教材内容,如第一单元“宇宙环境”共6课,知识块分布为2∶3∶3∶3∶3∶3,每课教学信息量出现的频率处于较为均衡的状态,符合中学生认知心理规律。

2.“情节”设计注重智能培养,有利于新知的获取、转换

高中学生认知结构中,思维能力居核心,抽象思维居主要地位,并能初步善于进行理论推断,故在加强知识学习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便是学习情节设计的主要课题之一。新教材一方面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则大大减少了一些地理事物的名称、数据和分布等形式逻辑知识,侧重从综合角度、观点来观察分析地理事象,以促进中学生利用所学新知进行迁移转换。以“表层洋流的分布”设计为例:现行教材中侧重提供洋流分布规律的结论,以记忆性知识为主;新教材则以“世界洋流模式”的理论推导为主,至于各洋流的名称、分布、规律等只字未提,仅安排一幅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让学生把新知(理论)转换为实际应用(分布),再进而抽象概括出规律等(新的知识)。

3.“情节”设计顺应中学生地理学习的认知过程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质量

地理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中学生地理学习认知过程从“动机形成”开始,中间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等若干环节,最后以“创造性解决的地理问题”为终端。新教材课的组织结构基本顺应这一认识过程的发展规律。以第一单元第一课“人类认识的宇宙”为例(表二):教材从“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开始引发学习动机,借助文字、图表、数据、表格等形式给学生于感知、理解等环节知识以训练学生学会比较,分析事物间联系的方法,最后结束于地球生命探因而致“生命之谜”的问题解决。结构合理,推论有序有据,利于学生勤奋学习后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感受到学习的愉快,从而激发继续学习的新动机。可见这种切合学生认知过程发展规律的教材结构设计必将促进地理学习质量的提高。

课"动机形成"内"感知"→"应 "创造性解决

容 用"内容 地理问题"

1.1

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及宇宙中地球生命形

宇宙的地球 成条件

标签:;  ;  ;  ;  ;  

高中地理新教材单元结构评价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