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部多发伤124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艳[1](2020)在《多发伤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探讨我院多发伤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以期为多发伤患者有效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8.09-2019.1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EICU及重症医学科多发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溃疡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分析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比例、死亡比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诊断严格按照相关文献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确诊。分析多发伤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比例、时相及其临床表现。结果:1、共收集多发伤患者237例,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有46例,溃疡出血发生率为19.4%(46/237)。3例发生消化道大出血,其中2例死亡,8例胃管内引流出咖啡色或鲜血,7例表现为便血及黑便,余28例仅表现为便潜血或胃液潜血阳性。2、单因素分析两组在机械通气、镇静药物、手术、预防应用PPI、早期肠内营养等干预措施与溃疡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单因素分析中结果显示APACHEII评分、ISS评分、损伤部位(头部及胸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糖、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血沉、C反应蛋白、乳酸值等为多发伤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相关因素。4、多发伤患者出血组与非出血组相比住院日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表明APACHEII评分、ISS评分、头部损伤、机械通气、血小板降低为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多发伤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比例高、住院日延长、临床上严重多发伤患者应警惕溃疡出血发生。2、应激性白细胞升高、高血糖、凝血功能异常、C反应蛋白、血沉升高可作为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测因子,为临床医生预防用药提供参考。3、APACHEII评分、ISS评分、头部损伤、机械通气、血小板计数降低是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梁礼华[2](2013)在《腹部多发伤的诊断及治疗概况》文中认为腹部创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位居致死性创伤的第3位,此类伤多为复合伤、多发伤。有关其定义,天津医院创伤急救中心王基[1]概括为:当机体受到相同的致伤因子时,同时造成或相继不同解剖部位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损伤叫做多发伤。由于腹部多发伤累及多个重要器官,伤情较为复杂,在临床上存在很多的治疗和诊断方式[2]。现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腹部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技
郭小泉,王献荣,杨勇,肖丽红,张生福[3](2011)在《腹部多发伤综合治疗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腹部多发伤突发性强、进展快、变化多,对抢救要求较高,如何正确判断,高效救治,抢救生命,对患者意义重大[1~3]。作者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对124例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情况,现报道如下。
赵泽新,杨祖悌[4](2010)在《腹部多发伤综合治疗临床分析》文中认为 了解及掌握腹部多发伤的临床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对基层医院非常重要。我院于1996年至2009年共收治腹部多发伤124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抢救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10例,女14例,男女为9:1,年龄最小2岁,最大40岁,20~40岁97例(78.2%)。矿井事故伤72例
张晴[5](2021)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流行病学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的102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2.根据住院期间预后情况,把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相关治疗情况,得出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绘制危险因素与患者死亡关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计算最佳临界值(cut-off)。结果:1.最终102例患者纳入研究。男73例,女29例,男女比例2.52:1。年龄分布:15~84岁,平均年龄49.01±15.83岁,高发年龄段40~49岁(27.5%)。住院期间恶化及死亡20例,死亡率19.6%。致伤机制:交通事故伤62例(60.8%),高处坠落伤29例(28.4%),重物砸伤11例(10.8%)。按照Tile骨盆骨折分型:A型31例(30.4%),B型44例(43.1%),C型27例(26.5%),死亡率分别为:3.2%、22.7%、33.3%,各型死亡率间有统计学差异;A型平均ISS评分22.52±6.12分,B、C型分别为26.27±5.99和28.78±8.80分,A型与B、C型骨盆骨折的平均I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型血管介入7例(22.6%),全部合并血管损伤,B型血管介入19例(43.2%),13例(29.5%)血管损伤,C型血管介入16例(59.3%),14例(51.9%)血管损伤,骨盆骨折分型不同,是否血管介入和是否合并血管损伤也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ISS评分13~50分,平均25.79±7.22分,主要集中在21~30分,占59.8%;存活组ISS评分平均24.55±6.53分,死亡组平均30.90±7.80分,两组有统计学差异;24h内大量输血组ISS评分平均28.93±8.865分,24h内未大量输血组平均24.61±6.14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有合并伤,以颅脑损伤、胸部损伤及腹部脏器损伤为主。2.单因素分析发现以下13个因素:年龄、入院时体温(Temperature,T)、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24h内大量输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入院24h内最差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Ⅱ)、肌酐(Creatinine,Cr)、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及乳酸(Lactic acid,Lac)与患者死亡相关。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以下4个因素:年龄、ISS评分、SOFA评分、Cr水平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ROC分析示年龄、ISS评分、SOFA评分、Cr水平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5、0.731、0.908、0.799;最佳cut-off值分别为:48.5岁、27.5分、11.5分、105.8 umol/L。结论: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多为中年男性,以交通事故伤和高处坠落伤为主。Tile C型骨折最易合并血管损伤,死亡率最高。ISS评分越高,入院24h内大量输血可能性越大,预后越差。患者基本都合并身体其他部位损伤,死亡率高达19.6%。2.年龄、ISS评分、SOFA评分及Cr水平升高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患者年龄、损伤程度和脏器功能与患者预后相关。
刘峰[6](2020)在《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检索、临床观察及头脑风暴,整合、归纳现有的严重腹部创伤护理实践的最佳证据,经2轮德尔菲函询后,制定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2.通过该方案的制定,为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有利于强化护理人员实施损伤控制复苏的观念意识,促进对创伤新理念新技术的规范落实,从而提升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护质量。方法:1.文献回顾研究者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全面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CINAHL、Cochr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网等数据库,查阅严重腹部创伤救护相关文献,整合归纳有关证据条目。2.临床观察以南京某三甲医院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追踪其在急救、ICU复苏不同阶段的DCR救护措施,采用现场笔记及日记的方式,记录护理人员对该类患者的护理行为,并进行相应的整理与分析,以获取临床中严重腹部创伤DCR的护理措施,补充已有文献证据条目。3.头脑风暴针对前期构建的咨询条目征求专家意见,对其结构框架和内容进行反复讨论和修改,评议损伤控制复苏中不同阶段下护理措施及活动条目的匹配性,并对条目内容、语义措辞及文化适用背景结合临床实际提出必要的增删和修改意见及原因,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修改咨询条目形成最终专家函询问卷。4.专家完善由4位具备高级职称的临床专家现场评阅,评议损伤控制复苏中不同阶段护理措施及活动条目的匹配性,根据我国国情及临床实际,调整条目内容、语义表达及文化适用等,拟订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初稿。5.德尔菲函询通过纸质问卷和电子邮件方式发送问卷,每位专家根据Likert 5级评分法对指标重要性及可操作性等进行评分,并提出意见或建议。6.统计分析运用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等指标对问卷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1.在文献研究、头脑风暴、临床观察的基础上,经过专家完善,初步构建了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基本框架及内容,包含“创伤急诊抢救护理”、“创伤监护复苏护理”2项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指标。2.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最终确定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共包含2项一级条目,15项二级条目,49项三级条目。经统计,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89%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83。两轮函询后,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0.20、0.050.20,协调系数分别为0.293、0.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以损伤控制复苏为理论指导,聚焦不同阶段核心护理问题,初步构建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最终形成的方案共包含2项一级条目,15项二级条目,49项三级条目,专家意见集中,权威系数较高,结果科学可靠,具有一定实用性。
董晨辉[7](2016)在《骨科DCS救治90岁以上或肾衰或脑卒中后并髋部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在当今中国社会,老年人创伤救治,特别是90岁以上、肾衰竭以及脑卒中后遗症合并髋部骨折患者的救治,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医学界难题。此类病人由于基础疾病多,身体各个器官功能下降,生活活动能力退化,导致老年人易发生低能量跌伤致髋部骨折,所以,髋部骨折也往往是此类患者在近期内发生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的主要诱因。世界范围内,髋部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案主要是手术治疗;然而,高龄患者具有特殊的生理和临床特点,如常并存多种严重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差、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等。为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在关注手术治疗的同时,也必须重视治疗患者的慢性基础疾病。那么,如何评估和处理此类术前手术风险和围术期的特殊性,让老年髋部骨折的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获得良好的预后,在医学界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针对国内没有骨科老年手术风险评估系统的现状,在2008年,王爱民教授等建立了大坪骨科老年手术风险评估系统(Daping orthopedics Operative Risk Scoring System for Senile Patient,DORSSSP),早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然而,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手术方法学的改进,DORSSSP评分系统的准确性明显下降,往往高估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因此,一种更适合骨科老年手术风险评估的评分系统势在必行。目的:1.总结骨科手术损害控制救治90岁以上或肾衰或脑卒中后遗症并髋部骨折的临床经验,探讨骨科手术损害控制救治的必要性和手术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并验证DORSSSP评分系统的准确性;2.明确骨科老年患者手术的风险因素,参照DORSSSP评分系统,改良DORSSSP评分系统和软件。方法:1.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90岁以上并髋部骨折病例、32例肾衰竭并髋部骨折病例、47例脑卒中后遗症并髋部骨折病例。三组病例的分析是通过阶梯式的一至三次风险评估的方法,采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系统(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POSSUM)、改良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系统(Portsmouth-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P-POSSUM)及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aping Orthopedics operative Risk scoring System for Senile Patient,DORSSSP)进行。比较各组病例之间评估周期中可行手术者和继续调理者手术风险的异同。通过各组病例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方式的比较,总结救治经验。通过对比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指标的异同,验证术前风险预测结果和骨科手术损害控制的救治效果。2.总结2005年12月-2013年12月之间在我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1507例骨科手术患者的详细资料,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风险因素,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因素。参照旧版DORSSSP,对手术风险因素重新予以权重赋值。通过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574例患者的详细资料,对大坪骨科老年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3.0)进行评价,对比DORSSSP3.0、DORSSSP、M-DORSSSP、POSSUM、P-POSSUM四种评分系统评估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准确性。进一步通过软件设计,研发一种更精准的DORSSSP3.0评分软件。结果:1.90岁以上合并髋部骨折的救治1.1术前风险评估本组所有病例均进行阶梯式、一至三次不等的风险评估。首次风险评估110人,可以手术患者27人;第二次风险评估83人(75.45%),可以手术54人;第三次风险评估29人(26.36%),可以手术22人,剩余7人手术风险难以控制,给予保守治疗。每次风险评估中可以手术者的DORSSSP预计死亡率均小于20%,POSSUM预计并发症率小于80%,P-POSSUM预计死亡率小于15%。经过术前阶梯式风险评估以及调理,继续骨科手术损害控制调理的患者风险评估值均显着高于可手术患者(p<0.05)。本组103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4872 h内手术67例,410 d内手术36例。1.2手术患者一般情况本组103例手术患者中,术前准备时间为3.95±2.18 d,手术时间:108.16±30.98min,术中出血量为272.86±188.9 ml,总住院时间为15.49±7.51 d,ICU住院时间为2.81±2.06 d。手术方式的选择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主,在麻醉方式的选择上,本组患者以神经阻滞麻醉为主;根据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最终顺利完成手术。1.3并发症和死亡分析术后30 d内共计46例(44.67%)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29例(28.16%)患者发生了2种以上的并发症。与术前评估并发症估算情况相比较,手术患者的实际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术前POSSUM和DORSSSP评分系统的预测值,且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均为p<0.01)。住院期间的死亡病例共计2例(1.94%),术后30 d的死亡病例为10例(9.71%)。手术患者的实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P-POSSUM和DORSSSP术前评估(两者均为p<0.01)。2.慢性肾衰竭合并髋部骨折的救治2.1术前风险评估手术风险评估方法同前。首次风险评估32人,可以手术患者9人;第二次风险评估24人(71.87%),可以手术17人;第三次风险评估7人(26.36%),可以手术3人,剩余4人由于肾功能持续恶化,难以实施手术,给予保守治疗。可以手术者DORSSSP预计死亡率均小于20%,POSSUM预计并发症率小于80%,P-POSSUM预计死亡率小于15%。2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87.5%),其余4例患者(12.5%)接受保守治疗。本组2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4872 h内手术18例,410 d内手术10例。2.2手术患者一般情况本组28例手术患者中,术前准备时间为4.79±2.86 d,手术时间:117.46±21.89min,术中出血量为317.48±170.46 ml,总住院时间为21.54±8.95d,ICU住院时间为3.64±1.69d。手术方式的选择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主,在麻醉方式的选择上以神经阻滞麻醉为主,根据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检测指标及时调整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最终顺利完成手术。2.3并发症和死亡分析术后30 d内共计13例(46.43%)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9例(32.14%)患者发生了2种以上的并发症。与术前评估并发症估算情况相比较,两组的实际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术前POSSUM和DORSSSP评分系统的预测值,且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均为p<0.01)。住院期间的死亡病例共计1例(3.13%),术后30 d的死亡病例为3例(10.71%)。手术患者的实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P-POSSUM和DORSSSP术前评估(两者均为p<0.01)。3.脑卒中后遗症合并髋部骨折的救治3.1术前风险评估评估方法同前。首次风险评估47人,可以手术患者10人;第二次风险评估37人(71.87%),可以手术21人(44.68%);第三次风险评估17人,可以手术12人(25.53%),剩余5人(10.64%)手术风险持续升高,难以实施手术,给予保守治疗。可以手术者DORSSSP预计死亡率均小于20%,POSSUM预计并发症率小于75%,P-POSSUM预计死亡率小于20%。42例(89.36%)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余5例(10.64%)患者接受保守治疗。本组4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4872 h内手术23例,410 d内手术19例。3.2手术患者一般情况本组42例手术患者中,术前准备时间为4.26±3.42 d,手术时间:102.42±21.43min,术中出血量为285.43±108.21 ml,总住院时间为24.94±15.34 d,ICU住院时间为3.04±1.79 d。手术方式的选择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主,麻醉方式的选择以椎管内麻醉为主,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完成手术。3.3并发症和死亡分析术后30 d内共计18例(42.86%)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14例(33.33%)患者发生了2种以上的并发症。与术前评估并发症估算情况相比较,两组的实际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术前POSSUM和DORSSSP评分系统的预测值,且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均为p<0.01)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30 d的死亡病例为7例(14.89%)。两组的实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P-POSSUM和DORSSSP术前评估(p<0.01)。4.大坪骨科老年手术评分系统的改良和临床评估根据1507例骨科老年手术的相关手术风险因素,对各项生理学危险因素和手术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风险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推算预测死亡和并发症的回归方程,研发出第三代的大坪骨科老年手术风险评估系统(DORSSSP3.0)。为了验证DORSSSP3.0评分系统的有效性,通过分析2013年至2015年共计754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详细信息,四种评分方法中,DORSSSP3.0评分在术前预测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准确性和信度比较均优于其他三种评分方法(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应用DORSSSP3.0回归方程,研发出DORSSSP3.0评分软件,该软件具有应用简单、快速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随时录入患者回访记录等功能,方便临床医生管理患者病例信息。结论:骨科手术损害控制救治90岁以上或肾衰或脑卒中后并髋部骨折是有效的,能有效的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率及死亡率。手术时机的建立应当紧密结合术前的风险评估,由于应用骨科手术损害控制技术造成的手术延迟未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升高。进一步改良DORSSSP评分系统,获得DORSSSP3.0版本,该评分系统预测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更接近术后30日的实际观测值。通过评分软件研发,便于该评分系统更广泛的应用骨科临床,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史又文,王雪静,洪含霞[8](2015)在《胸腹部多发伤52例急救护理》文中研究说明为总结胸腹部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经验,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入住该院的52例胸腹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急救护理的方法经验。对于胸腹部多发伤的患者,应迅速做出诊断,进行救治,术前做好急救护理配合,为手术进行做好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通过急救护理可有效提高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
夏文骞,赵伟国,孟兆臣,管迪,冯波,修雪梅[9](2015)在《腹部平扫CT在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诊断中的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部平扫CT在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患者的临床及腹部平扫CT表现。结果:124例外伤性肠破裂患者中腹腔积气57例(膈下、肠管及肠系膜间、腹膜后间隙),腹腔积液74例(肠管及其系膜间隙、腹腔间隙),肠梗阻23例,合并胸腹部脏器损伤61例。12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预后良好者91例(73.39%),预后不良者33例(26.61%),其中死亡5例。结论:应重视腹部CT平扫在急诊隐匿性外伤性肠破裂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腹腔穿刺术、X线、B超等检查可早期做出诊断,尽早手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鲍新洲,金炯,张明[10](2015)在《外伤性肠破裂的治疗与相关性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性肠破裂的治疗及影响预后的相关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4例外伤性肠破裂患者资料,分其治疗和愈合情况,并根据愈合情况将其分为A组(愈合良好)和B组(愈合不良),对两组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既往存在糖尿病病史、发病时伴有休克症状、外伤后至手术时间长短及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等因素在A,B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1.63)、伤后至手术时间(OR=3.54)和NISS(OR=2.58)为外伤性肠破裂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伤后至手术时间和高NISS是影响外伤性肠破裂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准确判断病情,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和减少死亡率.
二、腹部多发伤124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部多发伤12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多发伤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结果 |
3.2 单因素结果分析 |
3.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各危险因素与多发伤患者合并SU出血 |
4.2 多因素logistics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2)腹部多发伤的诊断及治疗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腹部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依据 |
1.临床特点 |
2.判断伤情 |
3.诊断依据 |
腹部多发伤的治疗原则及术后处理 |
1.早期急救处理 |
2.保守治疗 |
3.手术治疗 |
4.术后处理 |
(3)腹部多发伤综合治疗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结果 |
3 临床分析 |
3.1 124例患者均为腹部多发伤, 84例 (67.7%) 伴有创伤性及失血性休克, |
3.2 伴随伤多, 进展急, 可预见性低, 伤者均有其他器官和系统 |
3.3 腹部复合伤情况复杂, 牵涉的器官较多, 可能遗漏伤情, 甚 |
3.4 并发症发生率和创口延迟愈合率较高。由于大量失血, 易 |
4 治疗经验 |
4.1 有效组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4.2 规划救治 |
4.2.1 如复合伤中有脑外伤, 经常涉及意识问题, 如患者意识 |
4.2.2 抢救休克状态 |
4.2.3 有序查体 |
4.2.4 准确判断手术指征 |
5 讨论 |
(5)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流行病学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急诊处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理论依据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成立课题组 |
2.2 初拟函询问卷 |
2.3 .德尔菲专家函询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初步拟定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 |
3.2 确定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科学性分析 |
4.2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可靠性分析 |
4.3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适用性分析 |
4.4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条目分析 |
第五章 总结 |
5.1 结论 |
5.2 创新性 |
5.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第八章 附录 |
附录 A 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第一轮) |
附录 B 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第二轮) |
附录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附录 D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7)骨科DCS救治90岁以上或肾衰或脑卒中后并髋部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
前言 第二章 |
骨科手术损害控制救治90岁以上并髋部骨折的临床研究 2.1 |
资料与方法 2.2 |
结果 2.3 |
讨论 2.4 |
小结 第三章 |
骨科手术损害控制救治肾衰竭并髋部骨折的临床研究 3.1 |
资料和方法 3.2 |
结果 3.3 |
讨论 3.4 |
小结 第四章 |
骨科手术损害控制救治脑卒中后遗症并髋部骨折的临床研究 4.1 |
资料和方法 4.2 |
结果 4.3 |
讨论 4.4 |
小结 第五章 |
大坪骨科老年手术评分系统的改良和临床评估 5.1 |
资料与方法 5.2 |
结果 5.3 |
讨论 5.4 |
小结 附图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
骨科损害控制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
(8)胸腹部多发伤52例急救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结果 |
2急救护理 |
1.2.1 评估病情, 快速诊断 |
1.2.2 院前急救 |
1.2.2. 1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
1.2.2. 2 建立静脉通道 |
1.2.2. 3 开放创口处理 |
1.2.2. 4 转运护理 |
1.2.3 术前准备 |
1.2.3. 1 物品准备 |
1.2.3. 2 患者准备 |
1.2.4 术后护理 |
1.2.4. 1 基础护理 |
1.2.4. 2 监护生命体征 |
1.2.4.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
1.2.4. 4 营养支持 |
1.2.4. 5 心理干预 |
(9)腹部平扫CT在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病例资料 |
2.检查和治疗方法 |
3.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主要临床表现 |
2.腹部CT平扫表现 |
3.全身情况 |
4.治疗 |
5.随访结果 |
讨论 |
四、腹部多发伤124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发伤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张雪艳. 青海大学, 2020(02)
- [2]腹部多发伤的诊断及治疗概况[J]. 梁礼华. 右江医学, 2013(02)
- [3]腹部多发伤综合治疗临床分析[J]. 郭小泉,王献荣,杨勇,肖丽红,张生福.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06)
- [4]腹部多发伤综合治疗临床分析[J]. 赵泽新,杨祖悌.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12)
- [5]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流行病学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D]. 张晴.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复苏护理方案的构建[D]. 刘峰.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7]骨科DCS救治90岁以上或肾衰或脑卒中后并髋部骨折的临床研究[D]. 董晨辉. 第三军医大学, 2016(06)
- [8]胸腹部多发伤52例急救护理[J]. 史又文,王雪静,洪含霞. 现代医药卫生, 2015(19)
- [9]腹部平扫CT在闭合性外伤性肠破裂诊断中的价值[J]. 夏文骞,赵伟国,孟兆臣,管迪,冯波,修雪梅. 放射学实践, 2015(05)
- [10]外伤性肠破裂的治疗与相关性因素分析[J]. 鲍新洲,金炯,张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