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风湿免疫;护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导致风湿免疫性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伤害。风湿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等,病情反复发作,很难治愈。患者在治疗时容易产生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本文主要研究个体化护理在风湿免疫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现对1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6例不良事件为女性患者,年龄56~82,平均69岁;4例不良事件为男性患者。9例患者意识均清楚,1例患者痴呆;其中2例患者偏瘫长期卧床,听力严重受损,2例患者听力中度受损,其余几例听力正常。
1.2原因分析
1.2.1管理因素。
1)操作流程有漏洞。2)休完产假及刚换科室等长时间没有上班的护士没有适应过程直接上班,存在不安全隐患,管理人员未发现或未引起重视。3)护理人员缺编,床护比不符合要求,护理人员忙于临床的治疗护理工作,不能按时巡视病房,为病人做健康指导。4)医院没有规范的护理人员转科轮转制度护理人员轮转科室太少或一直呆在一个科室,患者病情复杂时,护士对病情的观察不全面;一些特殊患者的护理不到位;某些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对一些问题没有经验。
1.2.2护士因素。
1)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提出的疑问没有及时与医生沟通,凭经验做事。2)护士资历浅,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科室少见的专科操作不熟练,专科知识及相关经验缺乏;对发现存在的或潜在的非安全因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沟通能力欠缺。发现错误后存在侥幸心理,与患者沟通不到位、未及时上报。3)对患者的评估不到位发生的5例不良事件中3例患者听力受损,未引起护士的重视,没有带腕带。4)护士对患者关心不够,对一些特殊的患者只是表面上的巡视,未做到真正的巡视病房,与患者交流沟通不够,与医生沟通欠缺。
1.2.3患者因素
这5例不良事件中,患者年龄均偏大,听力差、视力差,风湿病病情复杂,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多个脏器,用药个体化,口服药多、抽血化验多,由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风湿病患者的护理也涉及临床各个科室,因此发生不良事件的隐患较大。
1.2.4时间分析
8例不良事件有3例发生在11点到12点,2例发生在早上5:00~07:00。都是比较忙的时间段,治疗护理比较集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方法
①患者方面:行走困难患者转移至有护床栏的病床,房间内物品摆放整齐,热水瓶、剪刀等危险物品入柜或移出,保持病房内、走廊地面干燥,于开水房、卫生间放置防滑垫,定期检查病床的刹车、护栏活动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各方面避免患者发生坠床、烫伤或摔倒等危险。②疾病方面: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以躯体护理为基础,心理护理为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自我按摩,适量运动,通过采用劝导、安慰、鼓励的语言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减轻其心理压力。③护理人员方面:对护理人员定期考核,重视理论联系实践,强化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方面的融会贯通,通过检验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加强人性化护理意识,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规章制度,规范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提高其法律意识,在尊重患者权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沟通能力与技巧的运用,安排有经验的护士带教年轻护士,实现护理人才层次的跟进。④药物方面:合理安排输液、用药时间,给药或配药过程中严格做到“三查七对”,需要多种给药途径用药的患者,将药品按照给药方式的不同分别置于不同输液架上,并通过颜色不同的标签标注,在双人核对后执行,降低用药错误风险。⑤环境方面:病房内每日开窗透风,对病房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采用无刺激性气味的灭菌净消毒液对地面进行消毒,病房内其他物品定期消毒整理,避免交叉感染,制定科学的探视时间表,查房期间禁止家属或其他人员在病房内走动,避免可疑致病菌传播。
2讨论
个性化护理属于现阶段临床诸多科室开展患者护理工作时常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手段,其是从患者患病、治疗的基本情况与需求出发而制定的护理方案,应用于患者中可以对患者生活质量作以有效提升处理,促使患者治疗期间身体疼痛、不良心理状态等各方面有碍于疾病康复的表现均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继而促使患者对于医护人员产生心理依赖,逐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在后续的疾病预后中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治疗护理操作,以此有效控制与稳定患者病情,缓解疼痛。风湿免疫疾病的症状有很多,主要有关节疼痛、皮肤溃疡、晨僵等,严重者会发生关节畸形。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但患者长期服用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导致焦虑与抑郁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在患者治疗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但常规护理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个体化护理模式的出现,弥补了常规护理的缺陷,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可以在心理、饮食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满足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个体化护理措施在实施时,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素养,培养自身责任感,对患者充满耐心,以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早期康复奠定基础。广义上的风险管理是指对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发现、评价,并寻求相应对策的一门管理科学,主要目的在于减少经济损失及避免法律诉讼。对于医疗服务行业,其概念则理解为医院采取科学有效、系统规范的方式减轻或消除医疗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主要过程为通过分析风险因素后探索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有学者认为,医疗风险管理可分为风险识别、衡量与评价、处理及效果评价4个部分,但在临床实践中往往以风险识别、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为主,且风险管理的实施也主要集中于护理方面。
参考文献
[1]蒋云华,李凡.护理风险与护理风险管理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3):46-48.
[2]陈巧玲,全小明.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2):143-144.
[3]余江,徐剑铖,王振维.风险管理理论在医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重庆医学,2010,39(10):1310-1310.
[4]夏同霞,罗晓兰,王玉和,等.风险管理在我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药房,2010(17):1552-1553.
[5]任巧花,赵承芳.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的运行[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1(1):265-266.
论文作者:沈欣欣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患者论文; 护士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不良论文; 风险论文; 个体化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