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莲湖小学 746000
摘 要:本文介绍了“学困生”的存在问题及其表现,阐述了当下的问题家庭和问题学生,并且从社会坏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三个方面概括了学困生形成的诸多原因。从而提出了在实践中的几点应对策略,希望通过发现法、交流法、赏识法、自省法和引导法对学困生进行有爱心、有责任的教育管理,进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关键词:学困生 环境 策略 教育 转化
素质教育目标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进步,得到提高。在素质教育要求下,转化学困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更是为了对学生的一辈子负责,对社会的整体素质负责。然而如今作为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困生”的存在已是一个客观现实。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换一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无可救药。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否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通道,使教育的影响进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清除心理障碍,心情舒畅,树立信心。可以这样说:没有学困生的全面进步,就没有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所以我们就应更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存在问题及其表现
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班级管理中所出现的诸多不良行为令教育管理者,尤其是班主任颇为头疼。这些孩子的思想意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差,逆反心理强。一般来说,“学困生”以“自我为中心”,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求知欲低,观察力薄弱,思维能力较差;有自卑感,多变性。这些缺陷多数是由于环境的影响和后天教育不良而造成的,学困生大多都为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家庭子女、隔代抚养子女等,要么得到的关怀不够,要么长辈溺爱过盛,家长与学校沟通少之又少,长期的放任式管理使得这一部分孩子很难管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家庭和问题学生。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社会风气的好与不好,不同程度的在学生身上得到一定的体现。特别是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幼小心灵,与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接触,使他们觉得学习无关重要,甚至部分学生对那些外表时髦的“混混”产生崇拜心理,刮起一阵模仿风。致使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不认真听讲,缺乏积极进取精神;产生惰性,浪费时间;不脚踏实地,抄袭作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学校的许多正面教育则显得苍白无力。
除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前,城市的许多普通家庭和农村大部分家庭中的家长往往有一人甚至两人都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家庭的往往是妇女、老人和孩子,而爷爷奶奶溺爱孙子孙女,母亲一人又无法管理好孩子,面对逆反心理极强的子女,他们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其结果是孩子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行为习惯令人费解,而家长面对这种结果不仅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把矛头直指学校教育。
当然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学困生成因的教师因素有:教师的教学水平低,管理方式消极专制,对学生采取不公平态度,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甚至忽略学困生的存在。通过实习我发现:如果有学生犯错误,大部分老师会对学生采取消极管理方式,包括向家长告状,训斥、放弃犯错学生等;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不喜欢班里的学困生,常常给予学困生鄙夷的目光,有些老师把打扫卫生等清洁工作交予学困生去做,而对那些优秀生则是完全相反的态度,这使学困生也很困惑,难道就是因为自己学习不好吗?有些学生说即使好、中、差三类学生都犯了错误,老师也偏向好学生。
三、实践中的应对策略
在为期四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中,通过观察和跟学生们的朝夕相处,我觉得面对“学困生”我们应该这样做:
第一,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适时表扬。全面正确地看待学困生是教育工作的起点。我们常常要求教师与学生做朋友,学困生在一些方面往往表现出不尽人意的地方,他们或是信心不足,学习不求上进,或是经常调皮捣蛋,不受纪律约束,或是惰性十足,自暴自弃。然而,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出学困生的闪光点,然后扬其所长,给予更多的表扬与鼓励,使他们明白自己并非“朽木”,而是“可雕”的,从而产生自信向上的力量。有了自信心,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成功才有保障。
第二,与学困生多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有隔阂、关系紧张,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缺乏与学生的交流造成的误会。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较重,他们更渴望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教育不好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我对学困生处处关心,时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心里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消除心中郁结,让他们从自卑的心理中走出来。实习时我班有一女生,因其父母离异,长年都是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她性格内向,我望着她孤单单一个人玩耍的身影,心里很不是滋味,作为她的老师,应给予这个学生更多的关心,我决心要唤醒她那颗天真无邪、活泼的心,一定要让她快乐起来。我主动接近她,和她谈心,让她体会到老师不但不冷落他,而且非常喜欢她。上课时,我把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她答,有意识地锻炼她的胆量,课后找几个活泼的女孩子和她一起玩游戏。一段时间后,我欣喜地发现,她的脸上有了灿烂的笑容,学习的劲头也有了。
第三,注重赏识教育,重塑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在日常学习中,对于学困生不能太苛求,关键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要对他们提出难度低一点,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问题,使他们也能体会到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喜悦,同时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总之,在素质教育要求下,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去关心学困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多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及时、适时鼓励他们,从而树立起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那么,以后他们就会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去追求、去拼搏。
论文作者:卢玉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7
标签:学困生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环境论文; 老师论文; 家庭论文; 学校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3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