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学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作为任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笔者个人认为,在教学环节中,适时适当地运用案例教学,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一些枯燥抽象的理论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关键词:案例;案例教学法;课前导入应注意的问题;课前导入方法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是常用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八年级法律知识内容的教学上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将枯燥的法律知识生活化,进一步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但在运用案例上却需要下一番工夫,现就自己在教学一线逐步摸索出的一些案例教学的技巧,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案例要选自现实生活,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社会融入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为他们提供一种不用真正深入实践,但却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的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如在讲“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时,可选用陈健华索贿案。陈健华虽官居广州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办公室助理调研员官至一级警督,竟主动向一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多次索贿,为帮犯罪嫌疑人脱罪,竟多次向办案刑警说情,并行贿3万元。日前,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终审判处陈健华有期徒刑10年,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样讲更具有时效性和说服力,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的普遍约束性。
二、案例要富有趣味性、典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品课教学理论性强,有些知识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感性认识。从而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学生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容易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的时候,可以举《生火》的短篇故事,大致内容是在大雪纷飞的寒冬之际一只狗跟着一个旅人徒步横穿阿拉斯加。这只狗之所以乖乖地跟在这位旅人的身边,完全是因为旅人身上有用来生火的火柴,可以提供这只狗在冰天雪地里的温暖,并不是因为狗对主人的忠心。半个月后的雪夜里,这只狗悄悄离开了旅人,原因是旅人不小心将自己身上的火柴弄湿了,不能再像先前一样生火,让狗度过漫漫寒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虚伪的友谊,犹如你的影子—当你在阳光之下时,它会紧紧地跟着你;你一旦沦陷阴暗处时,它就会立刻离开你。
当然,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虽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事例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把思品课上成“故事会”。相反,应围绕所授知识点精选事例,做到有的放矢,所引事例与知识点有机结合,而不是事例的简单堆砌,在选用案例与知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的设计要紧扣课堂内容,有时甚至将一个案例设计成故事连续剧,把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全部贯串其中。例如在讲“继承”问题时,选取王老汉一家财产继承风波展开设计。首先,引出继承、继承人、遗产、继承权等概念。其次,引出遗产继承的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再依据设计的情节,引出法定继承的依据和继承顺序以及遗产的分配原则,在这个问题上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分配原则重新分配王老汉的遗产。最后引出遗嘱的概念、有效遗嘱的条件、遗嘱继承的优先性及与法定继承的比较等等。本节课的案例以故事连续的形式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紧紧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使他们在案例的探索中对知识获得更深的印象。
2.注重方向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用、少用。如果教师上课时大谈特谈的都是一些消极的东西,而学生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学生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党和政府已丧失治理国家的能力,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运用事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例子去激励学生,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引导。
3.注意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宜胡编乱造。如在讲八年级的法律常识时,引用的案例应尽量讲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以及此案引自何处,做到真实可信,现实感强。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反之则会使学生对教师所教所讲的知识产生怀疑,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如在八年级公民权利这一板块讲述公民肖像权时,就引用了赵本山和天涯社区之间的肖像权的侵权纠纷案,利用公众人物的真实案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4.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如讲到“学生应该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时,可举某班学生履行和没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例子;讲到“保护环境”时,可举班上同学的事例。通过这些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使学生感到榜样就在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无法超越的。只要自己努力也可以做到。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案例要进行讨论,集体交流
在掌握学生分析案例活动的全面进展的基础上,先请较好完成案例分析的学生走上讲台,作为全班交流的引玉之“砖”。接着请有不同看法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双方或多方的探讨。此时,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第一,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例如,学生要勇于发言,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冷静听取和思考别人的意见等。第二,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观点,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辩证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第三,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教师应有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特别要启发引导不爱发言或极少发言的学生,开拓其思维,消除其自卑感,使其产生积极参与意识,确保案例分析和交流有效进行。
总之,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实质是属于研究性学习,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对知识的感悟和升华,因此应在政治课教学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袁发逊.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角色转变[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4).
[2]谢 耕.谈谈案例教学法[J].求实,1988(10).
[3]姚小玲.有关案例教学的几点认识[J].北京教育(德育),2010(5).
[4]邓 晖.浅析案例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7(4).
[5]李 明.试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公安教育,1995(4).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太白校区 710000 )
论文作者:郭楠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0
标签:案例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法论文; 教师论文; 事例论文; 旅人论文; 知识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