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下的人水和谐构建研究论文_赵晓娥

基于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下的人水和谐构建研究论文_赵晓娥

——以“八水润西安”为例

赵晓娥 西安市委党校 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生态城市建设是应对日益严峻的城市环境恶化问题而提出的战略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框架下,我国掀起了生态城市建设高潮。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八水润西安”工程在遵循人水和谐发展理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开发西安水资源,建设西安水生态文明,构建生态西安。

关键词:生态城市 人水和谐 八水润西安

城市是人类活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代表了更高水准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几千年来人类不断向城市聚集。数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等。如何应对破解城市生态困局,如何构建生态城市架构下的人水和谐文化,成为国内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缘起和发展

1.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及内涵。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人与生物圈(MAB)”计划,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这一词汇。从狭义上讲,生态城市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的人类聚居环境。当今,生态城市融合了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更加全面与深入,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生态观。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始于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作为主管机构发布了《生态县、市、省建设指标(试行)》,根据可持续发展三大支柱的内涵,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个方面制定了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2006年,《全国生态县、生态市创建工作考核方案(试行)》和《国家生态县、生态市考核验收程序》对生态城市建设、验收、评价、考核等工作提供了具体的考查标准和有力的政策指导。经过多年大力推进,截至2016年11月,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提出建设生态省的奋斗目标,1000多个市(县、区)开展生态市(县、区)建设,114个市(县、区)获得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命名,生态城市建设方兴未艾。

2.我国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把水利放在突出位置,对水资源保护管理、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等作出重要部署。基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和经验总结,水利部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并确定试点城市先行探索不同类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以期初步形成以水系为脉络,以水利为龙头,多部门协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格局。目前,水生态文明的重要指标已被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

二、“八水润西安”工程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1.工程概述。“八水润西安”工程是西安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集中体现。2012年“八水润西安”工程正式启动,内容包括:建设5条生态引水体系,打造7片湿地,生态修复10条河系,新建、改造提升28座湖池,即“571028工程”。不同于以往普通水利工程或水利风景区,“八水润西安”工程有自身特色:(1)起点高。工程开工伊始即被列为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着眼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城市发展的长远需求。(2)理念新。真正做到了将“人水和谐”思想和水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各环节。(3)力度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八水润西安”工作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办法(试行)》,对西安市辖内各级政府、部门及管委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实现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创、规范有序的工作格局和建设合力。

2.初步成果。“八水润西安”工程实施以来,西安全市水资源总量、天然地表水资源总量、地下水资源总量基本稳定,实现了全年供水总量和污水实际处理量逐年提升。截止2016年,“八水润西安”工程实施了渭河、灞河等10条主要河流综合治理工作;相继建成西安湖、仪祉湖等11座湖池,新增生态水面面积1.2万亩;建成浐灞、灞渭、沣河等13处大型湿地,新增湿地面积2.76万亩;初步形成了“东有浐灞广运潭,西有沣河斗门水库,南有唐城曲江池,北有未央汉城湖,中有明清护城河”的城市水系新格局;新增各类水生态游览景点30余处,全市水生态景点游客增加到129万人,护城河示范段建成开放;浐灞生态区被授予“国家级生态区”,汉城湖被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

三、“八水润西安”工程的人水和谐构建启示

水是城市的灵魂,人水和谐思想包括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物质变换、人类承担人水和谐的主体责任、尊重自然的优先地位、价值和自然规律。“八水润西安”工程的核心意义在于通过城市水文明建设重建时代价值,重新诠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继承与借鉴我国传统人水和谐文化。水是世间最常见、最普通的物质,我国先贤很早就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及其文明。先秦著作《管子·水地》提出水为万物本原的思想: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道家《老子·八章》认为水是自然规律的“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惟不争,故无尤。孔子认为水是智慧的象征,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名句。在现代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可以充分借鉴古代城市水系建设中的哲学思想和城市营建思想,继承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2.树立人水和谐的城市发展观。水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当在实践中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平衡法则,从而实现城市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

(1)引入和谐的生态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价值导向,对自然资源进行重新认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人居城市发展观。(2)以合理规划实现城市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水是一座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源泉,只有做出全局性、长期性和连续性的规划才能体现城市的文化品位。(3)充分利用、有效管理水生态景观,以生态审美意识构建城市的水生态环境于自然、精神和技术中。

3.以完善的制度建设促进人水和谐。就政府层面而言,就是要强化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将水生态文明思想和行动贯彻到决策中,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建设的规划指导。具体到“八水润西安”工程,就是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基础上,将水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等各环节。以工程建设为契机,健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研究水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机制和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水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投融资机制,在财税、金融等政策层面加以支持。同时,研究拓宽水生态文明建设投资渠道,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建立水生态保护基金,积极探索个人资本参与、企业投资经营、共同投资管理等方式。制定激励机制,对保护城市水环境有功的单位、企业或开发商,要给予精神或者物质鼓励。

4.提高市民水文化意识。城市的主体是人,其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城市居民,必须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通过将水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重视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例如,将水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融入到基础教育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体为水生态文明建设舆论宣传造势;开展各类群众活动,在娱乐休闲中渗透水生态文明理念,激发广大民众自觉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全民支持、参与、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总之,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把西安建成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促进城市资源配置优化、提升城市管理竞争力和市民的水文化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水利部 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J].水资源,2013,1号。

[2]徐丽娟 中国古代都城自然适应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赵辉 八水润城 人水和谐[N].西安晚报,2016,07,19。

[4]雷莹 “八水润城,人水和谐”打造生态宜居西安[N].西安晚报,2016,07,19。

论文作者:赵晓娥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2

标签:;  ;  ;  ;  ;  ;  ;  ;  

基于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下的人水和谐构建研究论文_赵晓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