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严谨的设计、严格的施工和严密的监测是确保基坑工程成功的关键,也是保证主体施工顺利进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深基坑的支护工程要从支护的设计和施工两方面着手,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工期,这对于加深对建筑深基坑施工技术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控制
前言:
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基坑工程是施工重点及难点,尤其是深基坑的施工更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因此应严格的控制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质量,确保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后期主体结构施工工期的节点,基于以上有必要对深基坑施工技术进行更深一步研究与探索。
1 现阶段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技术要求
1.1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的被完善和改进,从而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深技术体系。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浅基坑支护技术主要有土钉支护、排桩支护、搅拌桩支护、钢板桩等;深基坑支护常见的类型:排桩或地下连续墙结合内支撑、排桩土层锚杆支护、SMW工法桩。在南方地区,地下水较高,局部地区淤泥质土层较厚,特别沿海地区,淤泥厚度可达30m,采取排桩和地下连续墙结合混凝土支撑或钢支撑进行基坑支护较为广泛;在北方地区,地下水位低,地层多以粘土为主,物理力学性质较好,自稳性较强,通常以排桩或结合锚杆支护较为常见。
1.2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要求
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中,应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2.1 分析基坑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基坑本身特点、占地面积、围护结构可利用空间;应对基坑的周边环境进行重点分析,地上建(构)筑物的保护,地下管线的调查分析和保护,市政道路或隧道等地下地上空间的保护。
1.2.2 选择适宜的支护技术,这是确保深基坑施工安全的关键措施;
1.2.3深基坑支护工程既要保证基坑自身稳定,又要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
2 基坑支护技术常见类型及适用范围
2.1钢板桩支护
钢板桩应用于建筑深基坑的支护,是一种施工简单,投资经济的支护方法。在软土地区过去应用较多,但由于钢板桩本身柔性大如支撑或锚拉系统设置不当,其变形会很大,因此对基坑支护深度达7m以上软土地层,基坑支护不宜采用钢板桩支护,除非设置多层支撑或锚拉杆,但应考虑到地下室施工结束后钢板桩拔除时对周围地基和地表变形的影响。
2.2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是在泥浆护壁的条件下分槽段构筑的钢筋混凝土墙体,由于地下连续墙具有整体刚度大和防渗性好,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软粘土和砂土多种地层条件和复杂的施工环境,尤其是基坑底面以下有深层软土需将墙体插入很深的情况。
2.3柱列式灌注桩排桩支护
柱列式间隔布置包括:桩与桩之间有一定的净距的疏排布置形式和桩与桩相切的密排布置形式。为降低工程造价和施工方便柱列式灌注桩作为挡土围护结构有很好的刚度,但各桩之间,必须在桩顶浇注较大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帽梁加以可靠连结。为防止地下水井夹带主体颗粒从桩间空隙流入坑内,应同时在桩间或桩背采用高压注浆,设置深层搅拌桩,旋喷桩等措施,或在桩后专门构筑防水帷幕。灌注桩施工时无振动,对周围邻近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影响危害比较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3.1做好工程勘察
建筑施工中工程勘察是重要和基础环节,需要依靠具体的地质条件作实际勘察,当然对于急需支护的地区还应进行针对性的初步勘察,由于各场地的地质状况不相同,因而可以依据底层结构、具体的地下水位以及变更条件等对当地的土地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勘察中工作人员尤其要注意对施工现场附近的建筑物的情况进行考察,充分观测施工产生的震动承受力,防止施工对其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3.2做好检测与检测
设计坑支护施工中,如果客观条件影响,支护主要结构或者支护尺寸和设计要求不吻合,施工人员应及时和设计人员做出协商,并按照施工顺序有序进行。地下水检测中一定要固定周期,安装好控制装置后应立即着手检测。施工现场还应派出专门的负责人员对于施工状况做出检查,如大现场管理力度。同时巡检也应设定整齐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3防止受到地下水的影响
地表下存在的地下水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不少地下水渗透的区域都会出现地面下沉,造成施工隐患。因而有条件的话,可以通过人工降水方法减少地下水对深基坑支护机构造成的巨大压力,改善土质条件,确保工程的有序进行。如果周边环境限制不能采取降水措施时,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水帷幕,起到挡水作用,保证施工质量。
4 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4.1土钉及锚杆支护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土钉及锚杆支护是通过土钉和锚杆与土体的相互作用,使加固的边坡成为具有整体性和稳定性的土体,保证土钉和锚杆的设计强度及满足设计抗拉力显得尤为重要。(1)施工中要保证孔深,符合要求后方可终孔;(2)土钉成孔前按设计要求在作业面上定出孔位并做标记和编号;(3)对于土钉拉拔力的确认,要进行拉拔试验,还要控制好注浆量和注浆力,保证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抗拉拔力;(4)浆液的水灰比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外加剂品种及掺量要按设计要求并经试验确定。
4.2深层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施工前应检查水泥的质量、桩机、搅拌机工作性能等。(2)桩长、桩位、桩径、桩身垂直度需控制好。(3)水泥剂量的控制:应现场指派专人负责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全过程旁站水泥搅拌桩的施工过程。(4)喷浆时间的控制:每根桩开钻后应连续作业,不得中断喷浆。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同时控制好钻机提长速度。
4.3钻孔灌注桩控制要点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要保证桩位准确,灌注水下砼之前再测一次孔底沉渣厚度,确保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浇注砼。砼应连续灌注,并随时测量砼的上升高度,计算导管下口埋深,拆除导管,导管下口埋深控制在不小于2~6米为宜。
5 深基坑的监测
在深基坑的施工中,尤其是在地层复杂或周围环境恶劣的基坑工程中,对工程地质和周围环境勘察的不详等都可能导致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出现,从而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因此对深基坑工程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土方开挖前必须制定有效的监测方案,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结语:
在高层建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深基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建筑性能和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人。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关系着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同样是意义重人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人员要加强对于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建筑施工的稳定进行。
参考文献:
[1]邵志超.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撑式排桩支护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2)
[2]王继林.浅议某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J].经营管理者.2010(01)
[3]伍忠民.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3)
论文作者:刘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基坑论文; 深基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地下水论文; 结构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