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预防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所致静脉炎的护理措施论文_丁秀影,汤萌萌,戴英,李燕

浅谈预防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所致静脉炎的护理措施论文_丁秀影,汤萌萌,戴英,李燕

丁秀影 汤萌萌 戴英 李燕

(江苏徐州解放军第九七医院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的护理对策,预防和减少垂体后叶素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收集4年内我科收治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共收集应用垂体后叶素患者个案120例,给予采用干预措施,观察患者应用垂体后叶素发生静脉炎情况,并探讨如何提高其临床应用安全及风险防范。结论:应用垂体后叶素用时,加强用药监护,采取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措施。并且,出现静脉炎时应及时采取更换输液部位、应用药物减量、减慢滴注速度、撤药、停药等措施,防止不良反应进一步加重,并积极给予正确的对症处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上消化道出血;静脉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030-02

消化内科应用静脉输注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效果[1],我科从2010年开始,共收集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20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或减轻静脉炎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消化内科共收治经静脉输注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病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92例,门脉高压性胃病28例;未发生静脉炎者100例,出现静脉炎26例,经实施护理干预,均愈合良好。

2 护理措施

2.1 垂体后叶素静脉炎的预防

2.1.1选择血管 应选择弹性较好的粗大血管,禁止使用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距离心脏远,而且在消化道出血时,患者肢体温度低,血液循环差,容易造成皮肤的损伤。

2.1.2选择穿刺针 留置针最好使用BD24号头皮式留置针,因其对血管的刺激性更小,并用透明的留置针敷贴,以便于观察注射部位。如针头过粗,易造成血管壁损伤,导致液体外渗。使用留置针可明显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直接压力,发生渗漏的几率明显低于钢针穿刺。

2.1.3选择最佳穿刺部位,使用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约3-5天时间,且持续静脉滴注,应选择弹性好的静脉,尽量从中心静脉输入,先远端后近端,先背侧后内侧,左右臂交替使用,勿在靠近肌腱、韧带、关节等部位穿刺。

2.1.4静脉穿刺技术熟练,做到一次成功。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做到一针见血,一次成功,避免多次穿刺,也避免在同一条血管上多次输注,先用生理盐水或其他刺激性不大的液体进行穿刺,确定针头全部在血管内,静脉输入通畅后再连接上垂体后叶素液体。

2.1.5控制滴速 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有效浓度是0.2U/min~0.4U/min,最好能生理盐水500mL稀释,尽量避免使用高渗溶液,因一旦外渗,使组织间液渗透压增高,加重局部肿胀,妨碍药物吸收。常规滴速控制在每分10滴~20滴,而且要根据患者的血压、止血效果、不良反应等遵医嘱及时调整滴速,输液时使用输液泵条既方便又快捷,控制速度效果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要反复给病员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千万不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如滴速过快,易引起胃肠道不适、腹痛、心肌供血不足以及静脉炎等不良反应,有报道称垂体后叶素无外漏致组织坏死的病例即系输流速度过快所致[2]。我科发生过此类病例,患者,李善明,男,46岁,因反复腹胀、呕血、黑便3年,再发5小时,由急诊收治入科,因患者应用垂体后叶素时,擅自将液体速度调快,虽静脉回血良好,但仍然出现静脉炎。

2.1.6按时更换穿刺部位严格24h更换血管,并且做好记录,即使血管条件好、无外渗,也应更换血管。

2.1.7常规拔针时先关紧调节器,避免药液在拔针时渗入皮下组织致组织损伤,或在拔针前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少量,以冲洗针头和血管,防止药液滞留于组织和血管内,使组织和血管内膜持续受损伤,拔针时用无菌干棉球沿穿刺点向上纵行皮肤及血管内针眼3~5处按压1~2min,凝血功能差者延长按压时间,按压时可抬高穿刺的肢体,以免血液反流,防止针眼局部瘀斑。

2.1.8因垂体后叶素静脉滴入时可强烈收缩小动脉、内脏静脉和小静脉,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用药物对抗此不良反应,硝酸异山梨酯片有舒张血管和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从而减轻了垂体后叶素的副作用,一般可以给予硝酸异山梨酯片5mg舌下含服1/8小时。

2.1.9加强巡视及交接班,一小时巡视一次病房,密切观察穿刺部位,防止针头随体位变化而滑脱,并反复向病人及家属交待配合要点,严格执行床头及书面交班,建立特殊药物输液交接本,及时详细记录有无静脉炎、渗漏及面积,采取何种措施,作到责任明确。

2.2 局部静脉炎的处理

将静脉炎出现局部损伤,分为5级,分别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2.2.1 0级:没有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在输入垂体后叶素期间,应用生土豆片、芦荟片外敷血管,以达到软化血管减轻静脉炎的目的。

2.2.2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静脉;首先,立即拔针,更换穿刺部位,对于此类病人可将50%硫酸镁10mL~20mL,用纱布浸湿后覆盖在渗出部位,将热毛巾折叠后平放于一塑料袋,覆盖在纱布上,30min即可,注意预防烫伤,并保持局部清洁,一般可在4 d~5 d治愈。

2.2.3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物>2.5cm,有脓液流出,可给予碘伏消毒,生理盐水冲洗患处,晾干后,给以如意金黄散少许,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用保鲜膜覆盖,每日用红外线烤灯照射两次,保持局部皮肤干燥,预防感染,另需局部制动,抬高患肢。

2.2.4 加强患者营养,预防感染,促进组织愈合。

3.讨论

垂体后叶素由猪脑垂体后叶提取的灭菌水溶液,主要成分为缩宫素和抗利尿激素,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消化道出血,其机理为大剂量使用垂体后叶素能迅速收缩内脏血管,减少进入门脉系统的血流,降低门脉系统压力,相当于持续“三腔管”的压迫,以达到止血的目的[3]。垂体后叶素其有效成分为加压素,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收缩剂,静脉滴入时可收缩小动脉、内脏静脉和小静脉,另外,此药能明显减少门脉血流量,降低门脉及侧支循环压力从而控制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又由于其价格低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垂体后叶素用于止血时常需较大剂量,并且持续给药,由于其达到止血疗效时已超过生理剂量,因此容易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因其对小静脉血管的持续收缩作用,静脉炎又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工作中,因垂体后叶素用量大,持续时间长,一旦发生静脉炎,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微循环被破坏,致使局部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不仅对病人造成严重损害,还易产生医疗纠纷。因此,预防垂体后叶素发生静脉炎症的处理至关重要。通过对120例输注垂体后叶素病人的护理,认为静脉炎的预防是确保正常使用垂体后叶素的首要条件;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可以有效防止皮肤损伤,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秦殿菊.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病人的护理[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0,12:15.

[2]韦凤兰.1例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无外漏致组织坏死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1,7(11):10.

[3]刘桂芝.1例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致组织坏死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4,12:8.

论文作者:丁秀影,汤萌萌,戴英,李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浅谈预防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所致静脉炎的护理措施论文_丁秀影,汤萌萌,戴英,李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