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从人类的出现开始,建筑便随之产生,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建筑都在随处可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目前,建筑已经不仅仅具有居住的功能,同时还是一种艺术的形态,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的安全性以及持久性都具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结构设计工作,以此促进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措施
引言
结构设计作为土木工程的关键环节,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其工作内容涉及广泛。结构设计是工程形式与内容、艺术与技术、局部与整体的有机融合,是保证建筑工程发挥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基础。结构设计包括地基设计、防震防火设计、墙体设计、门窗设计、变形缝设计以及楼板设计,其涉及建筑美学、建筑结构学、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学、建筑经济学以及施工技术等多门学科,在具体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合理选择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提升建筑的使用功能。
1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1.1基础建筑设计问题
对于基础建筑设计的问题从三个方面予以解析:①建筑结构缺乏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对于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师的粗心造成地基的深度不达标,建筑需要地震或洪水问题,很容易出现倾塌。在基础设计过程中对于抗震设计不完善,遇到突发情况,很容易造成事故。而且对于分析对应的参数及建筑的承重面积计算出现错误,在受自然灾害侵蚀过程中,承重柱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建筑滑坡及倾塌;②将构造柱与承重柱容易混淆。这个问题是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错误问题。构造柱与梁相结合使用可以有效避免墙体裂缝,进而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但是如果把构造柱错用成承重柱,那么给结构柱提供设置基础,在地震出现时,承重柱因受力面积小无法抵挡重力,会使结构裂缝;③地基设计不合理。由于当代社会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很多城市都大力建设地下室来解决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但是,在地下室的建筑设计中,地址稳固性十分重要。而且地下室的设计能够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地基质量。所以,为了保障建筑结构的地基具有良好的质量和稳固性,必须要优化地下室的设计,并严格把关混凝土的强度和建筑主体的墙体薄厚。但是,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他们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的设计时都没有重视这种状况,所以使得地基出现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
1.2工程选址的问题
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优先考虑工程选址的问题。但是,实际生活中对于工程的选址大多取决于风水迷信,不考虑实际的地质状况,也不考虑周围的环境,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忽视环境因素这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一般对于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时只会很大程度上重视建筑物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通常会忽视环境因素。对于环境中不同的温度、湿度、化学腐蚀等因素对混凝土、钢筋都具有不良的影响,这样就无法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所以,保障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前提条件是考虑周围的环境问题。
1.3安全规范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土木工程制定的安全规范不完善,而且约束力比较低。到外国去考察,可以明显发现其安全规范设置的标准明显高于我国。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具备完善的安全规范,努力做到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明确个人安全责任制,当出现设计问题时,以免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而且强有力的安全规范可以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针对安全规范不完善的问题需要及时处理解决。而且,对于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安全事故发生的预先方案,不仅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施工的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优化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相关策略分析
2.1明确结构设计原则
想要提升结构设计质量,需要进一步明确设计原则,其是保证设计合理性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科学的设计原则,能够有效规避设计中存在的隐患偏差,进而保证其质量。首先,实用性原则,保证结构布置与后续使用形成较为合理的匹配效果,进而发挥工程的整体使用价值,确保结构耐久可靠;其次,安全性原则,在具体设计中,结构安全与耐久性、施工工艺和环境因素具有密切关系,设计人员在结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酸碱度、温度以及湿度等因素,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进而延长工程使用年限;最后,经济性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土木工程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在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秉承经济性原则,掌握相关结构类型的用料指标和造价指标,通过多种结构设计方案的分析对比,从工期、材料、专业以及造价的综合比较,选择出最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2.2注重结构整体协调
每一项土木工程在具体设计中,需要保证其各个结构具有较强的协调性和整体性,进而提升结构的耐久性和实用性,防止出现工程使用的冲突和矛盾。首先,要对工程后期使用中涉及的采光系统、给排水系统以及暖通系统进行优化协调,保证其结构设计可以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其次,为了保证其结构设计的整体协调,设计师在开展设计之前,需要与施工方和投资方开展交流互动,进而帮助设计师全面客观的掌握建筑结构硬性要求,提升设计方案的操作性、全面性以及有效性;最后,设计师在注重整体协调中,还要关注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再生资源和自然资源,避免出现损害和污染生态环境的情况,保证建筑工程与生态环境的整体协调。
2.3注重设计核心细节
在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提升其稳定性和实用性,设计人员需要把握好核心细节,通过各种有效措施进行科学处理,保证细节的合理性和协调性,避免出现结构故障和缺陷。在对细节进行处理优化中,需要把握关键节点,提出体现设计方案的预见性和协调性,按照行业规范和国家要求进行结构匹配处理,提升工程使用价值。
2.4明确工程参数要求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图纸设计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工程参数,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明确工程参数要求,对重要参数进行明确标识,防止工程施工与设计方向出现不对等的情况。首先,在具体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明确参数要求,并且在设计图纸上体现出具体参数;其次,施工人员需要明确以及了解设计参数的细化要求,保证施工行为完成按照参数开展,确保施工活动与设计图纸相吻合。
结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对于工程的完成进度有着很大的影响。它作为国家的一项基础事业在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而且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关乎一个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它关乎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是体现建筑质量与安全的关键。所以对于其设计要求很高。但是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容易出现设计人员所设计的基础方案不合理,工程选址不切实际等问题需要亟待解决。通过提出的相应对策加以完善,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与牢固性,减少其安全隐患,从而促进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宇夫.建筑结构设计中桩基设计分析[J/OL].河南建材,2018(06):25-26[2018-12-19].
[2]黄征.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与策略探讨[J/OL].河南建材,2018(06):26-27[2018-12-19].
[3]王彬,李荣.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导报,2018,36(19):64-72.
论文作者: 曹允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土木工程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