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 目的:掌握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为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42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的患者,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其一般情况,对疾病和起搏器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 调查对象对合理膳食的知晓率最高,为80.95%;对发生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知晓率最低,为23.81%。结论 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术后患者总体对疾病和起搏器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不够,自我管理能力较低。
【关键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自我管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23-02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心脏猝死的87%。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方法[1],是近年来心律失常治疗上的一大进展。高危患者一旦发生快速室性心律失常,ICD能够在数秒内使其转复为正常心律;当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时,它又可起搏心脏,所以ICD是一种全能的埋藏式自动治疗心律失常的装置[2],其疗效不仅取决于起搏器的质量和术者的水平,还取决于患者术后正确的自我管理。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治疗作用的发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降低医疗费用[3]。本研究收集42例植入ICD的患者,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其对疾病和起搏器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建立相应的自我管理培训方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植入ICD的术后患者42例,纳入标准:①ICD植入术后患者;②术后可以面谈或电话访谈获取信息的患者;③日常生活能基本自理;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视力、听力障碍,文字理解障碍者。②各种原因引起生活不能自理者。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1)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学历、文化水平、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收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植入起搏器的时间、是否经历过“电击”现象等;(2)以现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患者的健康教育处方为标准,调查患者对疾病和起搏器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合理膳食;服药依从性(包括按时按量用药,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合理的运动方式;掌握自我保护及意外事件的应对措施;自我监测脉搏;定期来院监测、随访,了解随访的时间及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42份,回收42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100%。
2.结果
42例植入ICD患者中,男36例,女6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64岁;职业:干部20例,工人8例,农民2例,自由职业12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的5例,初中及高中23例;大专及以上14例;安装ICD术后3年以内21例,3~5年13例,5年以上8例;经历“电击”现象10例,无经历“电击”现象32例。42例患者对疾病和起搏器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调查结果见表。
3.讨论
3.1 ICD植入患者自我管理知识及能力分析
自我管理是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以及维持满意的生活质量的方法,个人必须具备能力去监测自身身体状态,同时还要管理行为的变化以及情感的反应,如抑郁、愤怒等[4]。植入ICD的患者绝大多数是中老年人,他们除心律失常外,多数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这些患者往往对自身疾病认知不够,不能正规治疗及管理自身疾病。部分患者认为安装了ICD就不用继续服药了或者是出现不适症状后再服药,也有些患者经历过电击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甚至恐惧以及担心再次放电的不良刺激。另外,绝大多数患者不知道出现了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气促、头晕不适等症状就应该立即就医而不是等多次放电难以忍受后再来就医。再者,患者对自身疾病和ICD治疗的认知水平还和其职业、文化程度、健康保健意识、经济条件、家庭支持力度和接受ICD治疗的时间等方面有关。对本组病例的调查结果提示,农民及自由职业者的健康保健意识相对淡薄,对植入ICD后的随访和监测不重视,认为没有症状就不需随访和监测;对平时的膳食、运动、规律服药、自我监测和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也不够重视,随意性比较大,医嘱依从性差。而干部、文凭较高者以及经历过ICD放电治疗的和安装ICD年限较长的患者相对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强,他们能够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随访、监测、调节程控ICD的参数,同时也能较好的掌握膳食、运动及自我监测的要点。
3.2 干预对策
3.2.1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教育 自我管理教育项目是国内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中心作用[5]。自我管理教育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通过自我管理措施的有效干预使患者的健康水平维持在一个满意的状态,让患者过上更独立、更健康的生活[6]。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教育是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直接有效的方法[7]。规范化是指符合一定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对ICD术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全面性、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地形式多样的规范化自我管理教育,一方面可以改善病人由于起搏器相关知识缺乏引起的焦虑、紧张心理,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病人的潜能,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教育实施方法:①成立起搏器教育小组,由心律失常专科护士和医生组成。②制定起搏器教育流程,综合评估病人需求后确定目标,然后制订方法。③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有计划地将教育内容传播给病人及其家属。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教育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可操作性强。
3.2.2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8]。从心理上讲,人们通常更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们的建议或意见。同伴教育对受教育人群影响的原理应是两方面:其一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易于沟通.在心理上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容易使受教育者改变原有的观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其二在实施同伴教育时,同伴教育者将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展示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亲身体验了同伴教育者较好的治疗效果,体现了同伴的号召力,使其原有的不良生活观念发生转变。
3.2.3加强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是对住院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康信念是联系健康知识和行为间的桥梁,只有当患者将掌握的健康知识转化为健康信念,并且感到益处大于障碍时,才会开始采取相应的健康行为。实施健康行为的依据包括传媒、活动的宣传、医务人员的教育、亲朋好友的疾病经验等。一般来说,医务人员提供的信息常被患者作为权威信息,容易被患者接受。信任程度越高,建立的健康信念就越稳定,也越容易转化成健康行为。这提示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给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和行为指导。
3.2.4加强ICD植入患者心理干预 杨明丽[9]报道,经历过电击的ICD植入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且次数越多,患者焦虑症状越明显。孙红娟[10]等研究表明,植人ICD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活动分值仍偏低。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鼓励患者说出感受,指导患者积极融入社会,扩大社交范围,减少对身体状况的过度关注;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取得家属的支持,融洽的亲情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增强信心;同时家庭的支持也能够帮助患者克服因慢性病折磨而产生的不遵医的懈怠情绪。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制订合适的心理护理方案,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3.2.5加强出院后电话随访 很多患者出院后离开医生和护士的督促,自我管理随之放松。本组病例的调查结果显示,ICD患者对自身疾病和起搏器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总体较低。因此定期的电话随访对此类患者非常必要。李桂色报道.接受电话随访健康教育的患者在正确用药、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规律生活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未接受过电话随访健康教育的患者。电话随访能及时了解患者的近况,帮助患者解决一些生活上碰到而住院期间未宣教到的问题,定时提醒督促患者遵医嘱饮食、运动、服药以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尤其是紧急状况的处置并定期复诊等;且能及时在患者、护士和家属三者之间建立互动,巩固了患者自我管理知识,并保证患者落实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方正,华伟,陈新.经静脉植入单导管型心律转复除颤器[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1997,1(1):6-9.
[2]赵水平.临床心脏内科新理论和新技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89.
[3]楼青青,杨丽黎,邵爱仙.行为改变与糖尿病[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35-936.
[4]Barlow J,Wright C,Sheasby J.et a1.Sell-management approaches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conditions:A review.Patient Educ Couns·2002,48 I177-187.
[5]刘鹏飞,汪涛,王宜芝.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54-356.
[6]崔丽君,魏雪梅,杨苓等.对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21):55-57.
[7]张伶俐.提高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护理研究进展.全科护理,2013,11(24).
[8]苏艳青,宋小花,周亮等.同伴教育在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3A):569-579.
[9]杨明丽,陈慧仙,俞申妹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患者焦虑的原因分析和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25-227.
[10]孙红娟,单银娣.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8,7(9).
论文作者:陈月秀,俞明珠,朱秀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患者论文; 自我管理论文; 起搏器论文; 术后论文; 疾病论文; 心律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