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壮语否定句的语序_双重否定句论文

也谈壮语否定句的语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壮语论文,语序论文,也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侗台语否定句的语序问题,李锦芳、吴雅萍(2008)有较全面的讨论。本文考察部分壮语方言否定词的形式及其语序模式,我们的观察和结论跟李锦芳、吴雅萍(2008)不尽相同。

一 壮语否定词及其语序

壮语方言的否定词基本上有三类:一般性否定、已然性否定、祈使性否定。根据《壮语方言研究》的相关描述,三类否定词归纳如下:

表1

李锦芳、吴雅萍(2008)把壮语否定句的语序分为三种类型:V-Neg型、Neg1-V-Neg2型、Neg-V型。我们发现,壮语否定句语序并非局限于上述三种模式,实际情况更为复杂。总的来看,否定词可分两套,一套是,一套是非。否定词可单用,也可搭配使用。单用否定词的语序又分为两类:一,分布在句中任何位置;二,非固定居于动词前。否定词配套使用,与非否定词还可构成双重否定(Bipartite negatives)或者三重否定(Tripartite negatives)。根据不同否定词在SVO中的位置,壮语方言点的情况如下:

1.非否定词,固定分布于动词前

S-Neg-VO

以上调查的各方言点,有的方言只有一两种情况,巴马和靖西比较齐全。⑧相比之下,非单用,即

S-非-VO是无标记的,各个方言点都有,我们的例句只记录巴马和靖西;而S-非-VO以外的情况都是有标记的。

二 语族共性还是区域特征

李锦芳、吴雅萍(2008)根据布央、仡佬、拉基、壮语四种语言的情况认为,“侗台语的谓语后型和双重否定型否定句语序在汉藏型语言和东亚周边语言中相当独特”,言下之义,这是侗台语的语族共性。而实际情况是,这一特征基本只分布于广西西部的左右江及红水河流域,广西东部相当多的壮语点,如武鸣(覃海恋惠告)、邕宁百济乡(罗朝英惠告)、柳江(覃国生惠告)、河池拔贡(韦树关惠告)、忻城(黄佩兴惠告)等,就没有否定词,也没有否定词的多种语序和双重、三重否定。

正如李锦芳、吴雅萍(2008)指出,国内具有这一特征的语言除了壮语外,还有布央语、仡佬语和拉基语。而境外具有此类特点否定句的语言有:

泰语(壮侗语系侗台语族)(Lee1996)

从以上材料看,具有这一特征的境外语言毗邻中国西南部地区,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延伸至南太平洋沿岸区域,有壮侗语系的侗台语族,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南岛语系马来一波利尼西亚语族和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可见,单说这是侗台语的共性特征显然是不合适的,应该说是东南亚语言的一个区域性特征。如图1所示:

图1

图中椭圆区域内的语言都具有双重否定或三重否定的特征。⑨

三 壮语否定句的语序演变

李锦芳、吴雅萍(2008)推测否定词后置于V是侗台语的早期形式,受语言接触的影响而前移至V前;而谓词前后双重否定型是第二个发展阶段;否定词置于V前是第三阶段。

我们同意李、吴(2008)的部分推断,认为否定词后置于V是侗台语的早期形式,而移至V前是语言接触的产物。尽管SVO语言否定词居句末不尽吻合于人类语言共性,可是某些民族由于其认知策略的需要,否定语序体现出一定的象似性原则,即说话者先说脑海里最重要的思想(VO的内容)其后再表达次要的思想(否定内容),因而可选用V-Neg型的外围否定形式(熊学亮、刘东虹,2006)。不过李、吴(2008)推断的第二、三阶段似乎不符合壮语否定词语序发展的实际情况,因为不少壮语方言仍然使用动词后双重否定SV-Neg1-O-Neg2型、动词前后三重否定S-Neg1-V-Neg2-O-Neg3型。从壮语方言点的调查来看,否定词的多种用法和语序,孰先孰后不易做出明确判断。

据Dryer(1988)的调查,无论是SVO型语言还是SOV、VOS型语言,人类语言单用的否定成分都倾向于置于V之前。但也有些语言否定成分不在V前,如丹麦语、Yulu语的否定词位置在V后,即SV-Neg-O。Dryer(1988、2009)的调查还表明有的语言使用的是双重否定,如非洲的Kanakuru语是S-Neg-VO-Neg,Bafut语是Neg-S-Neg-VO,Izi语是S-Neg-V-Neg-O,Amo语是Neg-VO-Neg,法语口语有S(Neg)V-Neg-O的情况。Payne(1985)则称:从类型的角度看,双重否定小词在许多语言中都很常见,为了加强否定意义,除了否定小词本身以外,常常添加其他小词,从而构成一对否定词结构。

把前人的研究与我们的调查结合起来,可推测,壮语否定词经历了一个逐渐前移的变化:

双重否定、三重否定形式是在单一否定词的前提下通过和其他语言的接触、否定强化等过程构成的。Dryer(1988、2009)的调查没有发现其他语言有三重否定的情况。而Early(1994)提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瓦努阿图Lewo语是SOV语言,具有三重否定的Negl-(O)-V-Neg2-Neg3结构,但只限于祈使句中,如:

Ve a-kan re toko请不要吃它!

别 它-吃 不 不要

巴马和靖西的三重否定是一般性否定,其中Negl是非,Neg2和Neg3是。我们推测壮语的三重否定是在双重否定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即在……的基础上再叠加一个动词之前的否定词。

目前,壮语里单用否定词最常见的语序是S-Neg-VO和SV(O)-Neg,双重否定句中最具活力的语序是S-Neg1-VO-Neg2。靖西的情况有点特别,除了S-Neg1-VO-Neg2外,SV-Neg1-O-Neg2的使用仍较频繁,尤其当V是“有”时,“”似乎已是一个凝固的格式,以至于《壮语方言研究》(708页)把“”当做一个领有性否定词的词条,这说明它有词汇化的趋势。(12)对巴马和靖西不同年纪壮语人的调查显示,不具活力的语序还残存在老年人或者鲜有外出的妇女的口语中。

我们的解释多带推测性质,但是,新一代壮语人的口语里“S-非-VO”确实越来越普遍。还可以做另外一种解释,即原来壮语中否定词是居于动词前的,后来由于自身的发展或受其他语言的影响出现了这么多的语序。这种解释将会遭遇的困难是:无论是跨语言比较研究的成果,还是壮语各方言内部的材料都显示,否定词居于动词前的语序与否定词居于其他位置的语序相比,前者是无标记项,后者是有标记项,有很多证据证明人类语言从有标记项发展为无标记项。而要证明壮语的发展与之相反,必然面临理论和实践的诸多难题。

*本文在《民族语文》创刊30周年学术研讨会(北京,2009年8月27-29日)上宣读。写作及调查中得到吴福祥、洪波、林亦、颜上月、黄佩兴、韦树关、蒙元耀、覃国生、吕嵩崧、梁伟华、韦彩珍、唐龙、覃海恋等诸多良师益友的真诚帮助,一并致谢。文中错误概由作者自负。

注释:

①李锦芳、吴雅萍:《关于侗台语的否定句语序》,《民族语文》2008年第2期。

②双重否定的Neg2()出现在定中结构之间,我们只发现龙州这一例。

③张均如、梁敏等:《壮语方言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858页。

④蒙元耀:《马山壮语否定副词试析》,《三月三民族语文论坛专辑》2000年第1期,第35页。

⑤靖西的显然对应西南官话的“不”。

⑥张均如、梁敏等,1999年,第914页。

⑦张均如、梁敏等,1999年,第917页。

⑧巴马壮语的祈使性否定词不能出现在双重否定和三重否定里Neg1的位置。

⑨我们缺乏老挝语的材料。我们就老挝语中否定结构与Nick Enfield教授讨论,他认为老挝语中没有句法结构中专门的双重否定副词。有时否定句中动词前有个表否定的前缀,句末有个语气词一同构成的结构加强否定意义,例如(不—有—钱—不:没有钱)。

⑩此论断承蒙蒙元耀博士惠告并提供例字,壮语动词“看”在各方言有如下形式

(11)蒙元耀:《马山壮语否定副词试析》,《三月三民族语文论坛专辑》2000年第1期。

(12)我们推测靖西壮语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汉语借来的否定词与本族词(有)同音,如果把否定词置于动词前,势必会造成加。为了排斥这一叠加现象,靖西壮语保留的否定词后置于动词的现象,使词汇化。

标签:;  ;  

论壮语否定句的语序_双重否定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