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转运核查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重症病人21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6例采用预见性转运核查评估患者病情、转运设备,对照组190例采取传统转运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安全性高于对照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症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转运核查有助于提高院内转运安全性。
【关键词】转运核查;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9-0164-02
重症患者病情危重,提高患者院内转运措施包括转运前规划,使用与人员、组织和设备有关的标准化程序。设计预见性转运核查单是切实可行,为临床医护人员在评估病情、准备用物提供明确方向,可以增加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1]。本次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我院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阶段显现的问题和存有的隐患,运用预见性转运核查单将转运步骤逐项设计,应用临床,增加病人院内转运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12月我院急诊监护病房需要院内转运、APACHE≥12分危重病人,排除标准:严禁搬动、转运时间<10 min,符合上述标准患者216 例,平均年龄(56.31±10.74)岁。所患疾病包括MODS、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等。选择2017年1-12月符合上述标准的19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层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将院内转运分为转运前准备阶段,院内转运阶段和回室后妥善安置阶段。转运前准备阶段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转运风险,患者检查或治疗种类及转运过程必备仪器、药物。院内转运阶段包括从 ICU 到其他科室转运。回室后妥善安置阶段是患者回到 ICU延续转运前治疗措施阶段。
转运前准备:医生向清醒病人或家属说明转运重要性和潜在高风险,获得理解和配合,签订知情同意书。充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情况。转运患者使用转运床及过床垫设备性能良好,确保转运监护仪储备电量充足,运行正常。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转运前应检查转运呼吸机性能及储备电池使用时间、氧气罐储备充足,还应保证简易呼吸器处于备用状态。运用微量注射泵应检查注射泵的运行情况及待机时间。根据《中国重症病人转运指南(2010)》规定[2]:我院重症医学科明确规定至少由管床医师、管床护理人员和后勤运送中心工作人员各1名组成转运团队,转运医护人员需具备重症专科资质,经过基础及高级生命支持培训。
院内转运阶段:应监测转运期间患者生命体体征,15分钟每次。观察患者指脉氧饱和度在95%以上。使用血管活性药维持循环稳定的患者,应每5分钟复测血压,根据血压修改血管活性药剂量。使用呼吸机患者,应注意人工气道避免牵拉,保证患者气道通畅[3]。
回室后妥善安置阶段:患者回到 ICU,连接患者心电监测装置,准确监测动脉血压或中心静脉压。妥善安置患者管路,观察管路通畅情况、引流液的性状、颜色,注意血气分析。
2.结果
转运期间发生不良事件最频繁原因主要与血液动力学及呼吸系统不稳定、设备功能障碍和增加用药需求有关[4]。观察组转运安全性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2、3。
3.讨论
患者院内转运三个阶段的核查需要得到确定[5],应用预见性护理患者转运核查,患者安全转运率提高19.7%。预见性转运核查项目设计与患者自身病情、转运设备、团队合作相关。患者的病情稳定性和转运必要性应在准备阶段准确评估,仔细核查药物和仪器设备,如院内转运床、转运监护仪、氧气瓶、及微量注射泵等始终保持备用状态。患者院内转运期间病情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下降了31.4%、13.9%。转运前准备好与检查职能部门协调工作,缩减患者外出等待的时间,转运期间检查并确保各种管路在位通畅及使用药物连续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回到 ICU 后,必须重新连接呼吸支持设备、监测仪器和延续药物治疗,记录转运期间发生的病情改变。
预见性护理转运核查方便、快捷,可降低转运风险、减少不良事件及患者病情变化。转运前核查可以充分准备患者药物及转运设备,全面评估患者转运风险,减少转运危险因素。转运中核查可以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应急处理措施。转运后核查可以延续患者转运前各项治疗措施及药物使用,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通过预见性护理转运核查可以明显增加转运安全性,大大提高安全转运效率。
【参考文献】
[1]孙迟 吴洁华 院内转运风险及其规避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81 -983.
[2]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 (6 ):328—330.
[3]灿红 移动ICU在机械通气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吉林医学,2015,36(4):770—771.
[4]叶慧萍,施春芳,陆金英 危机管理在ICU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12),121-122.
论文作者:黄红娟,高永霞(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患者论文; 院内论文; 预见性论文; 重症论文; 病情论文; 阶段论文; 安全性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