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 卫昕卓 苟烜齐 黄晨曦 郝亮
国网西安供电公司 710032
摘要:目前,我国变电运维技术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与国外还存在差距,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如果这些不足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给我国变电自动维护带来可靠性和稳定性,我国变电运维技术的智能化技术将会得到大幅提高。
关键词:变电运维;智能化技术
1智能变电技术
智能变电站及其相应的技术统称为智能变电技术。在运用智能变电技术时,要以信息自动化技术为基础,在信息自动化技术的指引下,运用智能安置、智能仪器等技术。智能变电技术不但能够对输电网的运行转台进行监管,还能使智能电网具有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特点,一旦出现故障,则可以及时保障输电网的安全性,进而使智能电网的运行更加安全。
2变电运维中存在的隐患
2.1变压器操作不当
变电运维工作相当精细繁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部分操作人员疏忽,变压器操作失误,导致变电设备发生故障。变压器操作正确与否,直接决定变电工作能否顺利实施。当班工作者没能正确操作变压器,直接影响变电工作的实施,给用户造成极大不便,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会给供电系统带来损失。
2.2倒闸操作疏忽造成失误
电气设备分为运行、备用、检修三种状态。转变系统运行方式,将设备由一种状态切换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就叫倒闸。国家电网明确规定,倒闸操作必须执行操作票制和工作监护制。倒闸操作的严谨和必要性可见一斑。但由于变电运维工作的繁琐性,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习惯性违章,尤其是涉及到倒闸操作,闸操作票的填写与编制出现问题频率非常高。变电过程中,只有当设备满足一定条件时,才能切换运行状态,完成变电工作相应需求。对设备运行状态转换是否合乎要求的重要凭证,就是倒闸操作票。值班调度员或电气负责人检查转换设备状态后将填写倒闸操作票,倒闸操作前,也是直接根据操作票的顺序在进行实际操作,操作票的错误填写,直接导致后续设备状态切换的操作失误,对整个操作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2.3直流回路操作不当
通常来讲,直流回路操作在整个变电运维工作中使用次数较为频繁,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也很注意,但不得不提的是,直流回路安全隐患的不确定性,风险很高。不按科学流程进行直流回路操作,致使变电站发生故障,直流系统失电,导致设备停运,整个变电厂都将无法运转,必将给供电系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这一方面的操作也要引起重视。
2.4运维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在进行变电运维工作中,有时候会同时进行多设备维护,异常情况突发频繁,工作人员仗着经验丰富,安全意识淡薄,忽视安全保护,直入维修工作区。时而因为电站接头松动,交接头繁杂的带电间隔,造成工作人员触电伤亡。
3变电运维技术中的智能化技术
3.1存在的问题
3.1.1智能互感器保护反应时间较长
与普通的智能互感器相比较,智能电子互感器传输数据是从互感器内部将数据发送到测控装置或者交换器中,中间还有个环节是单元合并,以此类推,中间环节会更多,数据传输的时间将会被不断延长和扩大。除此之外,对智能变电系统终端(跳闸口附近)的保护处理也会延长互感器的保护时间。电子互感器发传输数据到单元合并环节再到保护装置的整个过程叫做采样环节,保护装置到智能终端接入断路器的过程叫做跳闸过程。相对于传统变电站而言,智能终端、光纤数据传输与单元合并过程须较长延时性,总体来说传统变电运维技术要比智能变电运维技术的智能互感器在保护反应上快6.5ms左右。
3.1.2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中安全性与稳定性差
变电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直是电网系统的主要要求。
一是安全性差。传统变电站通信方面通常选用的是点对点方式,与智能变电运维技术相比安全性较高,它的交互机制具有显著性局部的特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通常采用对等的信息沟通方式,可将所有IED信息在局域网内达成统一,假如没有及时对数据信息采取有效的预防保护手段,那么其中任一点局域网遭遇破坏,就会对变电系统造成巨大影响。因为变电系统中IED并不具有点对点对接的特质,所以设备装置之间的间隔点也是不具备的,对于此,利用软件实现防护隔离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因此,IED集中控制体系不利于变电系统的安全性发展。变电系统中的信息记录、设备控制、自动跳闸等功能可以利用软件来实现,可见,软件信息的安全性在变电系统占据重要地位。综上可以看出,变电系统的安全性由安全体系直接决定,因此,目前来说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安全性还较差。
二是稳定性较差。由于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中的互感器是有源电子,其内部要加装有源电子元件,这样会降低运行系统的稳定性。除了有源电子互感器之外,光学互感器受到外部因素影响的可能性较大,也会发出现不稳定性,原因在于其中的光纤与玻璃的连接存在问题。
三是高压电子互感器,它容易受到输送路径与电磁场的干扰,从而影响信号的传输,会造成发生波的不稳定性和波段急畸形变化等问题。对于上述不稳定影响,要使用特定的方法给予保护。
3.2维护策略和发展方向
3.2.1继电保护校验技术
一是,信息输送在光纤完成。光纤通信技术的采用通常是在变电运维一次设备中使用,能够就地转化搜集的信息,数字化传输方式将得以实现,而保护装置的数字信息就收是利用网络来完成并实现全面监控的,通过网络信息接收继电保护功能也可以完美实现。二是,测试方法在数字保护下的基础上得以使用。继电保护的前提条件是要落实规范制度来进行,其中保护测试仪为主要技术设备,而方法多采用是单对单或单对多,光线网线的使用数为2条,再通过保护测试仪器的连接进行测试。
3.2.2提高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针对不安全性和不稳定性,要从以下方面对智能变电运维技术进行改进:一是设备运行中,需要在电子技术与微型机器使用的基础上将电压关合闸与电波图相结合,在时间确定的前提下保证电压稳定;二是运用微机技术,对设备进行运行状态检测,并处理运行中遇到错误信息,这一运行要点要着重把握;三是自我监测功能的运用,对变电运维系统中进行全方位监控,特别是对断路器的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在系统中发出警报,第一时间通知操作员进行维护,在使用断路器系统的基础上,再利用智能控制器对智能二次设备进行更精确的数据检测,为运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是对电子互感器的维修要根据不同设备的不同型号进行维修,以此保证故障得以及时处理。
3.2.3加入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的二次系统
智能化变电运维二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高效率的控制、高数据辨识度、局域网保护、操作稳定、时间有序。如果在智能化变电运维的原基础上研制二次系统,能帮助信息自动完成采集和测量,有助于信息的有效控制,能将变电站打造成装备高精尖、系统高集成、高环保性的现代化智能变电站。
3.2.4主动引导智能设备的研制
当前,智能化变电运维的基本构架采用了多方面的技术,主要包括有:10kV小车式常规开关柜技术、SF6气体母线采用绝缘线体、双母线接线方式适合110kV等,以此实现将单元合并一体化和科学化在智能化变电运维终端中实现。将数字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集中运用于变电运维技术内,使系统的管理和运行作为侧重点,这就是主动引导智能设备的研制,而不是传统的被动选择。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变电运维技术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是一种发展趋势,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不仅可以将变电站的运行与维护工作得到完善,还能为信息网络、自动化技术提供专业性技术保障。为信息网络、自动化技术带来了技术性的保障。虽然智能化变电运维技术在目前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技术上问题,但从总体来看还是利大于弊的,只要不断提升操作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不断完善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那么整个电网系统的变电运维的效率将会被大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艾艳荣,?王理强,?罗莉.?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7):?34.
[2]?王晓华.?变电运维专业生产技术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29):?18.
[3]?董立.?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技术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7,?34(5):?206-207.
论文作者:陈清,卫昕卓,苟烜齐,黄晨曦,郝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技术论文; 智能论文; 操作论文; 互感器论文; 设备论文; 系统论文; 变电站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