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祖国圣神的领土台湾省为例
朱爱民
摘要:我们要明白初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呢?如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技巧、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地理价值观等,这些都是具体体现。从整体来讲,就是让学生具有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这两大块。作为教师来讲,我们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去实现、落实发展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就要借助地理相关的、具体的教学内容去培养学生。这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就是我们的着眼点、落脚点、借力处。在当前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下,如何借助地理课堂培养、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值得我们去实践和探索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实践探索
一、背景
2016年9月中国教育部正式发布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标准,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这样的要求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提出来的,也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总的目标和总的要求。那么如何实现它呢?这就需要借助学科课程,发挥课程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作用,培养具有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初中的地理学科如何帮助学生具备相应学科的核心素养呢?首先一点,我们要明白初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呢?如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技巧、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地理价值观等,这些都是具体体现。从整体来讲,就是让学生具有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这两大块。其次,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去实现、落实发展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就要借助地理相关的、具体的教学内容去培养学生。这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就是我们的着眼点、落脚点、借力处。在当前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下,如何借助地理课堂培养、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值得我们实践和探索的。
二、研究依据和方法
1.研究依据
(1)《地理课程标准》
《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提出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结合地理课程的三大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借助地理学科有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2)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动态、整合的概念,它涵盖了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品质等方面的内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
2.研究方法
选定《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为课题,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外向型经济三部分主体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借助“认”台湾——了解台湾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赏”台湾——理解台湾是我国的美丽的、富饶的宝岛;“析”台湾——理解台湾经济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特征及其驱动的因素。通过“认”“赏”“析”这三个教学环节,围绕本课的主题,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并进行课后的总结反思。
三、案例呈现
确定本节课的三个主题——“认”台湾、“赏”台湾、“析”台湾。教师将本班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三个主题中的一个,通过成员间的互助、合作来共同完成,然后小组间就各自的问题可以相互交流、共享。
教师展示小组活动主题的要求、内容
“认”“赏”“析”台湾三个部分是有机组成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通过“认”台湾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借鉴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学习方法,来迁移来认识、理解新的基本的地理知识,如台湾的位置、所临的海洋等,借助对历史问题的探讨,如台湾的领土归属问题,激发学生去了解他的过去、问题的形成,以及如何解决,培养学生参与探讨解决问题的胆识和责任。
“赏”台湾这部分,培养学生对问题因果之间的思考,如台湾被称为植物王国的自然原因是什么。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原因、得出结论,这种地理上的因果条件分析,对学生今后遇到实际问题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所以地理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训练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形成高一级的学习能力、形成有一种内在驱动力的自我发展。
“析”台湾则是较为抽象的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条件、科学技术、国际大环境的变化等综合影响下,如何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认识到一个地区、国家要发展必然要审时度势,结合自身的条件,才能有所发展。这一内容的学习,也向学生展现了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四、关于实践、探索的几点思考
以窥斑见豹,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将问题放之于大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区域地理自身的发展条件,分析问题的形成及解决办法。以多样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技巧,最终将地理学习升华为自觉自我的学习、追求;升华为对问题的实践和探索;升华为对世界发展、人类发展的人文关怀、责任与担当。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来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讲,如何做好这一方面的学习呢?
1.提前预习,拓展延伸
初中地理的学习内容,讲得就是我们身边的现象、问题。所以课题的学习,要提前预习,对其内容过目一下,适当的阅读以拓展延伸自己的知识面,为学习作知识的储备。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局面,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预习中提前形成问题,形成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2.课中听讲,释疑解惑
课前预习,可对书中的文字、图片、活动题等原始材料的通读,试着去理解其中的文句、图片含义。若有疑问,可与教师探讨。所以“疑”是学习的原动力、进步的阶梯,有“疑”才有解惑的吸引力,才会有不断的自我进步。所以,古人常有游学的行为,有疑有惑无法解,当寻明师去无明。此话告诉我们学习还要去聆听别人的讲解,对比自己的所学,才能所有领悟,学习才能进步,上一个新的平台、高度。
3.联系生活,发挥所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核心就是教会学生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如学过台湾知识之后,学生假如暑假要去台湾旅游,那么你就应该知道台湾的气候及其特征,如何做好旅游物品的准备。也能解释台湾的当地水果为什么会比较便宜,懂得用地理的角度、眼光、情感、价值观去对待、理解事物、世界,最终在今后的的人生道路上形成一种自我学习教育的行动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新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 215000)
论文作者:朱爱民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8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0
标签:地理论文; 台湾论文; 素养论文; 学生论文; 核心论文; 学科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8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