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央行政策中值得关注的因素_企业经济论文

预期:央行政策中值得关注的因素_企业经济论文

预期:央行政策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央行论文,值得关注论文,因素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2003年4月28日银监会挂牌履新以后,增强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使其更加专注于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愈显突出。将监管职能分流出去以后,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方向明确,步履坚定,不断行进。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升温,特别是针对新一轮通货膨胀,在央行官员的文章和讲话中所流露出的某种政策意图却忽略了预期对政策的负面影响。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近日撰文告诫国内企业不要趁央行目前采取温和的货币调控政策之机,加快自己投资的步伐,与央行博弈,从而使矛盾激化。并强调指出如果那样做,将迫使央行今后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形成中央政府不愿看到的硬措施。[1]笔者认为,类似说法和表态虽然不至于影响央行调控政策的主流,但是,在目前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对预期不能不引起高度的关注和警惕并适时加以引导利用。

—、预期的作用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会因调控措施而消失

预期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意义、作用在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呈现出逐步深化的趋势。凯恩斯深知预期对于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指出了企业的投资函数是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发生动荡的主要原因。在他的理论中,企业投资决定于投资者的精神状态,即其对于投资的未来的利润率(即资本边际效率)的预期。因此,商业信心、投资者集团的群体心理,成了凯恩斯经济分析的核心。虽然如此,但在凯恩斯模型中,预期的形成却被置于心理学领域而没有置于经济学领域,因而还不属于严格的经济分析。与凯恩斯不同,理性预期学派把预期看成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测。[2](P727)而且政府的货币活动和财政活动的系统的部分,又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各个时期反复重复一种同样的措施,将会使人们形成对政府行为的一种预期,因而,人们便将以自己的特殊行为来抵消政府政策的影响,从而使政府政策的作用减至最低。[3](P10)尽管一些学者对理性预期学派提出的理性预期还存在争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作为一种心理活动,预期是主观的;然而,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除了以过去的事实为依据,还要考虑事态在将来的变化,就此而言,预期又是客观的。它不仅对央行的市场调控政策起作用,而且对央行的行政命令和“道义劝告”式的准行政命令也起作用。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投资是企业的一种自主行为,投不投资,投资多少,投向何处都是企业慎重决策的结果。至于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收益,则是另外一回事。可以肯定的是,投资是一种个体理性行为,尽管不一定合乎社会理性和有关规定,甚至和一些相关政策与法规相悖,但预期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是温和的,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很自然地就产生了一种乐观预期,都想搭上国家这辆经济发展的快车,都想抓住这样一个难得的机遇大干快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就产生了强烈的投资冲动。当央行出台了抑制经济过热的政策,当央行官员作出了政策紧缩暗示后,企业又产生了一种悲观预期,都想在央行更为严厉的政策实施之前挤进门。这也是上面连连喊停,下面大干快上的原因所在。笔者认为,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无可厚非。当然,从宏观经济全局来说,有些投资是不合理的,是不符合宏观经济政策调节方向的,也正因如此,才需要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引导。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正在于此。政府对企业投资的干预关键在于引导,而不是堵塞。同样,对企业的预期央行也无法通过调控手段使其消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体系与机制,努力实现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更多地运用经济与法律手段调控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成绩是不容否定的。但是,还必须看到,我国的宏观调控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央行在政策制定与实施中对预期这一因素考虑不足就是表现之一,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二、当前预期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对经济的影响度明显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主体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主权,越来越多地作出自己的预期。因此,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在对经济进行调节时,都应该充分考虑预期这个因素,最大程度地把握预期的变化特点和对经济变量的影响,并把以预期为基础的博弈理论自觉地运用其中,尽可能克服博弈选择对宏观经济的负面作用。企业作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微观经济单位,要尽最大努力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围绕这一目标,不仅要讲究内部的经营核算,而且还会研究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及其影响并据此作出自己的预期,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有预期不仅是正常的,是应该的,而且是发展所必须的。没有预期的企业,如何能做到未雨绸缪呢!有预期,就必然要作出博弈选择。只要是涉及其生产经营的主体都是其博弈的对象。所以,吴副行长告诫国内企业不要与央行博弈,这是不现实的。从博弈结果看,企业也未必一定是输家。基于企业与央行博弈的现实,央行最好的想法是让企业形成合理而稳定的预期,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采取预调和微调办法,合理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增幅,保持信贷总量的稳定增长;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控制投资过快行业的信贷规模,及时传达货币信贷政策意图,引导社会投资预期。央行对企业预期的利用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出奇制胜,让央行的行为超出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协调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的关系,加强对话与交流,引导并利用好企业的预期。前者是一种敌对关系,后者是一种合作关系。一般来说,人们赞成协调,反对冲突;赞成合作,反对敌对。所以,央行不能搞兵不厌诈,而是要取信于民。央行政策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以便于企业形成较为稳定的预期,这有利于下一轮经济政策的调控效果。作为决策制定者,央行应该尽最大努力准确地把握并利用好企业预期,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高超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完善的信息支持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企业的预期,首先是承认,继而是引导利用,而不是遏制,也遏制不了。博弈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既然企业可以预期政府,政府也可以对企业进行再预期。一旦发现企业预期偏离央行预期较远,央行就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晓以利害,使其预期逐渐向央行预期靠拢,达到央行预期目标。[5](P36)另外,博弈往往不是一次性静态博弈,而是一个往复循环的过程。如果央行对企业的劝告使企业尝到了甜头,获得了收益,那么,就会赢得企业的好感,从而在下一轮的博弈中就能占据主动地位,获得企业更多的支持,而这是央行行政最为宝贵的平台之一。

三、预期使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要想方设法化解

近期一些权威部门和权威人士都在纷纷发布经济景情和看法。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发表的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中国综合警情指数走势与一致合成指数走势相同,呈逐月走高之势,3月份已接近黄灯区上沿,表明中国经济进一步趋热,并存在经济全面过热的危险。在月度预警指标中,今年3月份,工业增加值、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发电量增长率等5个指标在红灯区;贷款总额、财政收入增长率在黄灯区;消费物价、M1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在绿灯区。上述指标表明,中国经济警情有加重迹象。商务部发布的一季度市场运行报告认为,中国商品市场正呈现出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上涨、消费结构升级、现代流通方快速发展等几大特点,且随着消费价格继续上涨,通胀压力有所增大。报告指出,今年前3个月,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2%、2.1%、3.0%,一季度城乡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总指数同比上涨2.8%,明显高于去年全年1.2%的上涨幅度。[6]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景学成认为,现在形势越发明朗了,我国经济增长已不是偏快而是过快,新一轮通胀已经到来。今年初,央行的计划是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2.6万亿元,平均每季新增6500亿元,可是,一季度累计增加的人民币贷款却达8351亿元,增速超出预期;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进口增长42.2%,进口增速大于出口。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通胀压力在进一步加大。[7]国家统计局负责人日前指出,虽然我国物价变动目前仍处在温和上涨阶段,但确实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其理由有三:第一,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3%。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分别上涨23.5%和20.5%;第二,粮食价格涨幅比较大;第三,前一段货币信贷投放增长过快的滞后压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8]预期通货膨胀理论认为,无论什么原因引起了通胀,即使最初引起通胀的原因消除了,它也会由于人们的预期而持续,甚至加剧。而预期往往又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形成的。在产生了通胀的情况下,人们便会根据过去的通胀率来预期未来的通胀率,并把这种预期作为指导未来经济行为的依据。例如,如果今年的通胀率是5%,公众据此会预期明年的通胀率不会低于5%。而这种预期会促使企业增加投资,因为在通胀情况下,增加贷款对企业有利。企业投资增加无疑会促使经济升温,升温演变成过热,政府就要采取严厉措施。而且措施的严厉程度是与热度成正比的。这也是吴副行长告诫企业不要与央行博弈,否则将迫使央行今后采取更严厉的措施的原因。

四、把握预期,追求双赢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仅是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的对象,而且也以自己的理性预期行为积极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他们对宏观政策的反应,部分地决定着这些政策的效果。也就是说,宏观调控政策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政策制定者一方,还在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行为。而预期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所以,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对预期这一因素必须充分了解并在制定政策时予以充分考虑。一个良好的经济局面是企业和政府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政府行为得到企业的配合,效果就好;反之,效果就差。实现双赢,当然是政企双方共同期盼的结局,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因此,要实现政企合作,而不是政企向背;要互相补台,而不是相互拆台。基于此,央行最好的选择就应该是把握预期,追求双赢。

标签:;  ;  ;  ;  ;  ;  ;  ;  

预期:央行政策中值得关注的因素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