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我国农产品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关贸协议税则口径+渔业)与农业增加值之比约达15%。我国农业对外依存程度有所提高,通过贸易来调剂国内市场农产品不足或剩余的数量、范围都迅速扩大,农产品贸易由原先的创汇型为主变为调剂国内市场型为主。目前,亚洲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香港等8 个国家(地区)已成为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我国每年对其农产品出口总值约95~100亿美元, 约占我国全部农产品出口份额的68%(进口占15%)。1997年我国前十位农产品出口的主要消费国中有6个在上述国家(地区), 依次是:第一位日本(44.8亿美元);第二位香港(28亿美元);第三位韩国(12.7亿美元);第五位新加坡(4亿美元);第八位马来西亚(3.8亿美元)和第十位菲律宾(2.7亿美元)。1997年我国全部农产品贸易实现顺差44 亿美元,而同期与上述8个国家(地区)的贸易就实现顺差84亿美元, 这意味着其农产品贸易的创汇贡献突出,是其它地区无法相比的。
1997年下半年以来,亚洲一些国家相继爆发金融危机,货币大幅度贬值,其出口竞争力有所增强,而我国人民币不实施贬值,毫无疑问,出口竞争力实际在下降。据我们汇总海关统计,1998年1 月份我国出口农产品总值同比减少4.4亿美元,下降了20.6%, 其中虽有过春节的影响,但金融危机是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因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将使这些国家对高附加值食品的需求相应减少,从而减少从我国的进口,将直接和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平衡和价格涨落;二是其出口农产品与我国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构性,将挤占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三是将刺激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长。
一、需求下降,我国农产品出口增幅将放慢
我国对亚洲国家出口的农产品类型可分为传统的产品(包括板栗、大蒜、红小豆等)、大宗初级农产品(包括粮食、棉、油等)和高附加值食品(主要是“菜篮子”产品)。近年来,由于亚洲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较快,“菜篮子”产品及饲料进口增长较大。目前由于亚洲一些国家因货币贬值,其购买力下降,而传统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预计其进口不致大量减少,然而,它对大宗初级农产品和高附加值食品需求的影响是最大和最直接的。
从近期来看,货币贬值使亚洲一些国家的居民对高附加值品种的食品需求减弱,这种现象已显露出来。这些食品包括蔬菜、鱼虾、肉类、蛋类、水果和食糖等,均是我国对该地区出口的主要农产品。1997 年9~12月份,我国17种主要农产品出口到亚洲7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1.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4%。其中, 蔬菜(鲜冷冻)比上年同期下降15%;蔬菜(加工保藏)比上年同期下降25.3%;鸡肉比上年同期下降15.9%;活家禽比上年同期下降11.4%;食糖比上年同期下降42.1%;鲜蛋比上年同期下降8.8%。1997 年下半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增势明显受阻,与上年同比,出口额上半年增长8.7%,下半年下降1.2%,回落了近10个百分点,其中对日本的水产品出口额首次呈出下降的现象。
此外,大宗初级产品出口也受阻。1997年我国向亚洲8 个国家(地区)出口粮油产品总金额达13亿美元。其中,向韩国出口玉米达400 万吨,总值近5亿美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韩国的外汇短缺, 农产品需求量已下降。
据我们对海关数据统计,每年第四季度都是农产品出口高峰时期。1997年第四季度我国对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韩国和香港的农产品(按关贸税则口径)出口总值比第三季度虽有增长,但增幅同比下降了近8个百分点。进入1998年,我国对亚洲8国(地区)的农产品出口下滑更加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出口总值下降25.5%,达3.77亿美元。按品种分析,除粮食外,其他主要产品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均下降。
按国(地区)别分析,1998年1月份(下同),我国对日本、 韩国出口农产品总值比上年同期均减少25.5%,对香港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20%,对菲律宾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81.3%,对泰国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47.1%,对新加坡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49%。
产生以上一些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国(地区)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比如反倾销、卫生、禽流感和质量等因素对出口产品的影响,但其中需求下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由于亚洲国家的需求还未跌入低谷,且我国1996、1997两年的农产品贸易增长幅度较大,从短期来看,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表现还有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最近的研究,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会出现各种滞后现象,一般在汇率变动1~2年后才明显表现出来。由此,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国高附加值及收入需求弹性大的农产品出口的不良影响将在1998~1999年明显加大,且产品范围也会有所扩大,将可能涉及肉牛、牛皮、花生、棉花及大米。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受到挤占威胁
在农产品出口结构上,亚洲国家与我国同构性最强的农产品是肉鸡。我国冻鸡主要出口到日本。在日本市场上,有美国、巴西、泰国与我国争夺市场份额。美、巴两国的产品不适路,无法与我竞争,但泰国与我产品类同。如果日本市场丢失,估计我国直接损失将达5~6亿美元。
在蘑菇罐头出口上,我国与印尼产品趋同,都在增加对美国的出口,引起价格下跌,致使美国向我国提出反倾销调查。
此外,金融危机还可能导致我国在亚洲的部分市场被其他国家挤占。我国的粮食出口市场集中在亚洲,1997年我国对亚洲8 个国家(地区)出口粮食600万吨,总金额9亿美元。目前,为了加强在亚洲的竞争,美国将对遭受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提供11亿美元的农产品出口信贷担保(GSM计划),以帮助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 韩国等国家购买美国农产品,其中3.5亿美元用于购买玉米、豆粕和食用油。 目前在韩国进口的玉米中我国占有一定份额,因我国有一定地理优势,其3 万吨以下的合同多是同我国订的。但美国用大船运输,玉米成本则可以相对降低,因此3万吨以上的合同多是同美国订的。 由于美国提供出口信贷担保,韩商可能转由美国进口更多玉米,使我国的市场占有形势不容乐观。
对亚洲一些国家货币贬值所引起的出口竞争力提高问题,要有恰如其分的估计。从理论上说,货币贬值可刺激出口,但对亚洲一些国家并非易事。首先,由于还款能力和资信下降,企业获得贷款的困难加大;其次,由于通货膨胀严重,物价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提高出口竞争力势必受阻;此外,要想恢复出口份额,出口必须要有连续性、稳定性,这对于依靠进口原料的国家是十分困难的。从近期来看,亚洲一些国家要挤占我国的市场,必须付出极大努力。从长远看,其货币贬值的优势将可能表现出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研究表明,当某一经济实体的货币兑美元出现1%的贬值后保持稳定,其实际出口将增加0.75 %;反之,汇率出现1%的持续上升,则实际出口就将减少0.75%。 根据我们对我国1985~1997年农产品出口增长与汇率变化的情况进行的数量分析,其相关程度较高,汇率变动对出口的相关系数达到0.95。目前我国经济学界一般认为,亚洲的金融危机导致我国人民币实际上相对升值6%。据此我们用建立的农产品出口与汇率关系模型计算, 结果表明:受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将下降约9%,约减少13 亿美元。其原因除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受挤占之外,更多的是出口产品的综合平均价格因竞争呈下降的态势。比如,我国远洋金枪鱼的出口市场在日本,由于日元贬值,我销往日本金枪鱼的实际收入下降了近30%,直接影响170多艘船的经济效益。从我们汇总的1997年出口到亚洲8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农产品的量值情况来看,出口金额递减速度高于数量变动。蔬菜、鸡肉、鲜蛋的出口数量增长,而金额却下降。
亚洲金融危机还将对我国国内市场和农业生产产生间接影响,带动农产品的产销波动。尽管我国对亚洲地区的农产品出口减少数量占总产量的比重有限,且有相当部分是需求弹性较大的产品,但由于国内国企改革职工下岗,消费需求增长的空间较小,加之市场发育不完善,农产品出口的增减,或者是局部的过剩,都会在市场上产生放大效应。同时,传统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受阻将影响我国农业的结构调整。特别是我国“菜篮子”产品、畜牧业、 渔业发展较快, 贸易不稳定将会加剧1998年蔬菜、水产品、畜产品市场的价格波动。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也会因此放慢。据了解,金融危机后,山西出口辣椒的一些地区产品严重积压,农民损失惨重。
从受影响的省份来看,对亚洲8 个国家(地区)出口农产品数量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1997年我国对亚洲出口农产品最多的省份依次是:广东(13.7亿美元)、吉林(11亿美元)、 黑龙江(9亿美元)、山东(9亿美元)、辽宁(5.7亿美元)、福建(1.8 亿美元)和浙江(4.6亿美元)。而受影响较大的出口产品包括玉米、大豆、 鸡肉、虾、活鱼、活猪、鲜蛋、蔬菜、玉米、牛肉、大蒜等。
三、金融危机导致我国进口农产品增长加快
人民币保持稳定,加之部分农产品进口关税下调,可能刺激我国农产品进口。从目前来看,我国从亚洲进口产品已经出现增长苗头的,主要是国内外市场差价较大的经济作物。
据统计,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马来西亚的天然橡胶价格大幅度下滑。7~12月份,我国进口到岸价格由平均每吨1056跌至885美元,跌幅达19%,造成我国进口总量失控,全年进口达43万吨,比正常年份超出了10万吨,使当年天然胶的供给总量与需求失调。由于天然胶进口中相当大部分是采取进料、来料加工方式,可免交全部关税和增值税,因而进口胶的价格大大低于国产胶。这就导致国内市场持续疲软,积压严重。国内销售价格从年初的每吨12500元跌至年底的7500元, 大大低于国家规定的每吨12325元的最低下限。海南、云南、广东农垦企业1997 年因此减收数亿元,造成严重亏损。
由于我国的植物油和饲料短缺,国内外市场差价较大,金融危机后,亚洲国家的出口价格下跌,1997年7~12月份, 我国进口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棕榈油的到岸价格,分别由平均每吨530美元和516 美元跌至522美元和480美元。此外,亚洲国家减少进口豆油、大豆、豆粕的数量, 也加剧国际市场价格短期下滑,导致1997年下半年我国对上述产品的进口增势迅猛,压抑了国内市场价格的回升,出现了市场销售疲软。
由于泰铢贬值和增加大米出口,预计1998年我国从其进口的大米数量将增加。
四、金融危机给我国农业经济带来的机遇
从近期看,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也将会产生一些有利影响,比如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棕榈油价格下降,也将带动国际豆油价格下滑,使我国的贸易成本降低。
从长远看,金融危机也将为我国带来一些机遇。首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西方一些国家对一些亚洲国家的金融援助计划,均以开放贸易的改革为条件,这将加大受援国家的农产品进口量。比如,韩国将减少大米和牛肉的价格保护、泰国将降低关税等。如果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贸易环境将得到较大改变,加之我国在地理和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将给我国对亚洲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带来较大实惠。因此,我国应当从未来农产品贸易的增量部分考虑,适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最大限度地扩大出口。
其次,金融危机将造成全球性农业技术和设备市场需求的不足,这将使一部分新技术和产品价格下跌,比如新农药、种子、饲料添加剂等,这将有利于我国农业的技术引进和技术进步。
最后,金融危机造成亚洲国家股市下跌,大量的企业破产和设备拍卖,将导致地区性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资产贬值,为我国兼并国外的企业和收购二手设备提供极好的机会。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开拓渠道,扶持一部分龙头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有选择地吸收一些国外资本,以推进我国农业资产的引进和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产业化组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