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1]1995年在《实验性氯丙嗪白内障的研究》文中认为氯丙嗪(Chlorpromazine CPZ)属于光敏化合物,是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提示:近紫外辐射(UVA)在CPZ诱发白内障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CPZ白内障的发生机制,本文采用体外大鼠晶体器官培养和兔晶体上皮细胞培养进行了以下四方面研究: 1.大鼠晶体器官培养:探讨CPZ与UVA对晶体的损伤,以晶体湿重、Na、K及Ca为指标,找到了CPZ和UVA协同损伤晶体的条件:晶体在含5×10~(-5)M CPZ的培养液中避光孵育1小时,再经1000μ W/cm~2照射1小时,然后更换新鲜培养液进行培养。在此条件下,24小时晶体皮质出现混浊,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加重,至72小时晶体完全混浊,此时湿重增加50%,Na含量增加6.7倍,K含量减少62%,Ca含量增加31.5倍,Na~+/K~+-ATPase活性降低43%,蛋白质巯基(PT)和非蛋白质巯基(NPT)均显著减少,在培养48小时后,水溶性蛋白(WS)减少,尿素溶性蛋白(US)增加,SDS-PAGE电泳图谱示31KD消失及二硫键参与尿素溶性蛋白交联。在UVA照射后培养的初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开始升高约20%,可能是应激性生理现象,随之酶活性降低,以上结果提示CPZ与UVA协同诱发的晶体混浊可能是氧化损伤所致。 2.兔晶体上皮细胞培养:进一步从细胞水平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CPZ-UVA的损伤机制。当CPZ为10~(-6)M时,培养N/N1003A兔晶体上皮细胞,UVA 10000μ W/cm~2照射30分钟,细胞相对克隆形成率降低至61%,且随时间延长,降低更加显著,当CPZ为10~(-6)M时,UVA 100μ W/Cm~2照射晶体上皮细胞10分钟后,出现DNA单链段裂(SSB),其严重程度与UVA照射时间呈线性关系。当CPZ为10~(-6)M时,OVA 1000μ W/cm~2照射晶体上皮细胞1小时所造成的SSB损伤,在5分钟时可修复约50%,但随后修复缓慢,在120分钟时,仍有20%未修复,修复过程表现出先快后慢的动力学二相性,与文献报导一致,DNA损伤后的不完全和不及时修复,可能导致细胞的异常分化,以上结果从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进一步提示CPZ-UVA的协
周鸿雁[2]2007年在《辐射对角膜碱烧伤、高危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文中认为观察眼科90Sr-90Y(90锶-90钇)敷贴器释放出的β射线对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效应,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与CD34、Bcl-2、BAX的关系,用免疫组化方法、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与VEGF的关系,论证β射线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效应,与临床上较常使用的1%CsA眼液局部点眼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效应进行对比。通过建立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探讨辐射在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和新生血管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方式,并应用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与VEGF的关系,与临床上现已较常应用的1%CsA眼液局部点眼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及新生血管形成进行比较,探讨其抑制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及血管形成的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合适剂量的辐射治疗可有效抑制角膜碱烧伤、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形成。我们分别从宏观上、微观上、mRNA水平、蛋白质表达水平及辐射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上进行了论证。创新性在于全面系统的探讨辐射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并与1%CsA眼液进行对比研究,综合评估其安全性,可为临床上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提供有效手段。
李文静[3]2008年在《诱导前房相关免疫偏离与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可溶性抗原诱导兔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nterior chamber-associated immune deviation,ACAID)动物模型的方法,进一步探讨诱导供体特异性的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CAID)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建立一种预防排斥反应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眼角膜建立碱烧伤眼模型;将新西兰兔随机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将牛血清白蛋白(BSA)注入诱导组动物眼前房,对照组注入等量平衡盐溶液(BSS);然后行抗原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 sensitivity DTH)的诱导和观察:7天后两组动物均于两上肢皮下注射BSA与完全弗氏佐剂混合乳剂(1:1比例混合),1周后,评估抗原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诱导情况;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角膜常规角膜移植组(正常对照组);B组:碱烧伤常规角膜移植组(碱烧伤对照组);C组:正常角膜诱导ACAID的角膜移植组(正常诱导组)。D组:碱烧伤后诱导ACAID的角膜移植组(碱烧伤诱导组)。B、D两组进行左眼碱烧伤,烧伤后1个月进行角膜移植。C、D两组在角膜移植前2周于右眼前房注入可溶性抗原以预先诱导供体特异性ACAID,A、B两组右眼前房注等量平衡盐溶液。术后记录植片存活时间;对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生长情况进行评分;记录移植排斥指数(rejection index,RI);角膜固定、包埋后制作切片行HE染色,观察植片存活情况。结果:新生血管生长达中央平均时间为(15.11±1.45)天;可溶性抗原诱导兔前房相关免疫偏离的对照组发生了抗原特异性DTH,诱导组未显示DTH;正常对照组、正常诱导组角膜植片长期存活,碱烧伤对照组植片平均存活(25.13±0.64)天,碱烧伤诱导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38.25±1.28)天。排斥反应发生时,碱烧伤对照组炎性细胞布满全层,基质结构紊乱,有大量新生血管,部分内皮消失,而碱烧伤诱导组角膜基质层中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较少,仅在缝线处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碱烧伤对照组相比,碱烧伤诱导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显著延长,两组植片存活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碱烧伤法建立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简单可行,新生血管生长稳定,是一种较好的建立新生血管模型的方法。前房注入可溶性抗原诱导ACAID动物模型的方法是一种较好的诱导ACAID的方法。诱导供体特异性ACAID可以延长碱烧伤高危眼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参考文献:
[1]. 实验性氯丙嗪白内障的研究[D]. 张萍.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5
[2]. 辐射对角膜碱烧伤、高危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D]. 周鸿雁. 吉林大学. 2007
[3]. 诱导前房相关免疫偏离与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相关性研究[D]. 李文静. 石河子大学. 2008